一种改性PLA增韧调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2237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性PLA增韧调控装置,涉及PLA加工相关领域,其结构包括机箱、固定设置在所述机箱底部四角处的车轮、固定设置在所述机箱前端面的控制器、固定设置在所述机箱顶部右侧的气泵,包括设置了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通过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开启时间来控制第一进料口的改性材料出量和第二进料口的PLA颗粒出量从而完成对改性材料和PLA颗粒的自动配比;设置了冷却箱,在气泵通过支气管对混料箱内部加压的同时利用主气管对冷却箱输送空气对改性后的PLA进行冷却,避免改性后的PLA温度过高烫伤工人。性后的PLA温度过高烫伤工人。性后的PLA温度过高烫伤工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性PLA增韧调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PLA加工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改性PLA增韧调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聚乳酸(PLA)是一种改性PLA增韧调控装置可生物降解的热塑性线型脂肪族类聚酯,由生物质原料经发酵、聚合而成,具有许多石油基塑料所不具备的优良性能,PLA 虽然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尽管 PLA 具有很多优点,但是其韧性差,断裂伸长率小于 10%,脆性大,该缺点极大地限制了 PLA 在某些特定领域的应用。为了解决PLA 髙脆低韧的缺点,近年来,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常用的 PLA 增韧改性方法主要有共聚改性、增塑改性和共混改性。
[0003]现有技术较好实现PLA的改性方法是共混改性,共混改性是指将 PLA 与其他高分子材料进行混合,通过各组分性能的复合来达到增韧 PLA 的目的,是目前研究最多,最直接的 PLA 增韧方式。
[0004]现有技术的共混改性PLA大多需要人工进行配比PLA与其他高分子材料的比例后进行混合,而人工调整配比可能存在配比误差导致PLA的韧性条件可能达不到理想效果,同时PLA与其他高分子材料共混时往往伴随着高温加热在对改性后的PLA出料时可能烫伤工作人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在此提供一种改性PLA增韧调控装置。
[0006]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改性PLA增韧调控装置,该装置包括机箱、固定设置在所述机箱底部四角处的车轮、固定设置在所述机箱前端面的控制器、固定设置在所述机箱顶部右侧的气泵;
[0007]优选的,还包括:
[0008]PLA颗粒储存箱,所述PLA颗粒储存箱固定设置在所述机箱顶部左前方;
[0009]改性材料储存箱,所述改性材料储存箱固定设置在所述机箱顶部左后方;
[0010]进料漏斗,所述进料漏斗数量有两组其中一组进料漏斗固定设置在所述PLA颗粒储存箱顶部,另一组所述进料漏斗固定设置在所述改性材料储存箱顶部。
[0011]优选的,所述机箱包括:
[0012]第一进料管,所述第一进料管上端与所述改性材料储存箱底部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进料管下端贯穿所述机箱顶部伸至所述机箱内部;
[0013]第二进料管,所述第二进料管上端与所述PLA颗粒储存箱底部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进料管下端贯穿所述机箱顶部伸至所述机箱内部;
[0014]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上端与所述第一进料管下端固定连接;
[0015]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上端与所述第二进料管下端固定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机箱还包括:
[0017]混料箱,所述混料箱固定设置在所述机箱左端面内壁上;
[0018]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开设于所述混料箱顶部后方,且所述第一进料口与所述第一电磁阀下端固定连接;
[0019]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二进料口开设于所述混料箱顶部前方,且所述第二进料口与所述第二电磁阀下端固定连接;
[0020]电热丝层,所述电热丝层固定设置在所述混料箱内部。
[0021]优选的,所述机箱还包括:
[0022]电机,所述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机箱左端面;
[0023]搅拌辊,所述搅拌辊转动设置在所述混料箱内部中端,且所述搅拌辊左端与所述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
[0024]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开设于所述混料箱底部中端;
[0025]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上端与所述第一出料口固定连接。
[0026]优选的,所述机箱还包括:
[0027]塑形管,所述塑形管上端与所述第三电磁阀下端固定连接;
[0028]出料管,所述出料管左端与所述塑形管下端固定连接;
[0029]主气管,所述主气管上端与所述气泵出气口固定连接;
[0030]支气管,所述支气管右端与所述主气管固定连接,且所述支气管远离所述主气管一端与所述混料箱顶部右侧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混料箱内部相贯通。
[0031]优选的,所述机箱还包括:
[0032]冷却箱,所述冷却箱固定设置在所述机箱内底部右侧;且所述出料管右端贯穿所述冷却箱左端面伸至所述冷却箱内部;
[0033]风罩,所述风罩固定设置在所述冷却箱内顶部,且所述风罩顶部左侧与所述主气管下端固定连接并,所述风罩内部与所述主气管内部相贯通;
[0034]辅助出料组件,所述辅助出料组件左端面与所述出料管右端固定连接;
[0035]辅助出料板,所述辅助出料板固定设置在所述辅助出料组件左端面;
[0036]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开设于所述机箱右端面下方。
[0037]优选的,所述辅助出料组件右端面开设有贯穿孔洞且孔洞内部转动设置有弧形滚轴,所述辅助出料板顶部开设有弧形凹槽。
[0038]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改性PLA增韧调控装置,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0039]本技术所述一种改性PLA增韧调控装置,通过设置了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通过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开启时间来控制第一进料口的改性材料出量和第二进料口的PLA颗粒出量从而完成对改性材料和PLA颗粒的自动配比。
[0040]本技术所述一种改性PLA增韧调控装置,通过设置了冷却箱,在气泵通过支气管对混料箱内部加压的同时利用主气管对冷却箱输送空气对改性后的PLA进行冷却,避免改性后的PLA温度过高烫伤工人。
附图说明
[0041]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42]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左视图;
[0043]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正视图;
[0044]图4是本技术的辅助出料组件结构示意图;
[0045]图5是本技术的辅助出料组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0046]其中:机箱

1、第一进料管

11、第二进料管

12、第一电磁阀

13、第二电磁阀

14、混料箱

15、第一进料口

16、第二进料口

17、电热丝层

18、电机

19、搅拌辊

110、第一出料口

111、第三电磁阀

112、塑形管

113、出料管

114、主气管

115、支气管

116、冷却箱

117、风罩

118、辅助出料组件

119、弧形滚轴

1191、辅助出料板

120、第二出料口

121、车轮

2、控制器

3、气泵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性PLA增韧调控装置,包括机箱(1)、固定设置在所述机箱(1)底部四角处的车轮(2)、固定设置在所述机箱(1)前端面的控制器(3)、固定设置在所述机箱(1)顶部右侧的气泵(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PLA颗粒储存箱(5),所述PLA颗粒储存箱(5)固定设置在所述机箱(1)顶部左前方;改性材料储存箱(6),所述改性材料储存箱(6)固定设置在所述机箱(1)顶部左后方;进料漏斗(7),所述进料漏斗(7)数量有两组其中一组进料漏斗(7)固定设置在所述PLA颗粒储存箱(5)顶部,另一组所述进料漏斗(7)固定设置在所述改性材料储存箱(6)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改性PLA增韧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包括:第一进料管(11),所述第一进料管(11)上端与所述改性材料储存箱(6)底部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进料管(11)下端贯穿所述机箱(1)顶部伸至所述机箱(1)内部;第二进料管(12),所述第二进料管(12)上端与所述PLA颗粒储存箱(5)底部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进料管(12)下端贯穿所述机箱(1)顶部伸至所述机箱(1)内部;第一电磁阀(13),所述第一电磁阀(13)上端与所述第一进料管(11)下端固定连接;第二电磁阀(14),所述第二电磁阀(14)上端与所述第二进料管(12)下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改性PLA增韧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还包括:混料箱(15),所述混料箱(15)固定设置在所述机箱(1)左端面内壁上;第一进料口(16),所述第一进料口(16)开设于所述混料箱(15)顶部后方,且所述第一进料口(16)与所述第一电磁阀(13)下端固定连接;第二进料口(17),所述第二进料口(17)开设于所述混料箱(15)顶部前方,且所述第二进料口(17)与所述第二电磁阀(14)下端固定连接;电热丝层(18),所述电热丝层(18)固定设置在所述混料箱(15)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改性PLA增韧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还包括:电机(19),所述电机(19)固定设置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苍南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玉川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