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没式液冷储能系统层级管路结构及均流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51378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浸没式液冷储能系统层级管路结构及均流方法,包括电池、进液管道和回液管道,进液管道包括竖直设置的竖向进液管,回液管道包括竖直设置的竖向回液管,竖向进液管和竖向回液管的设置可减小电池上下之间的流量差异,提高电池一致性;竖向回液管设置有至少三条,至少三条竖向回液管均布在电池的一侧,可减小电池左右之间的流量差异,提高电池一致性;进液口和回液口设置有调节部件,调节部件能够对进液流量和回液流量进行调节,减小电池之间的流量差距,提高电池一致性。提高电池一致性。提高电池一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浸没式液冷储能系统层级管路结构及均流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储能产品
,特别涉及浸没式液冷储能系统层级管路结构及均流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新能源行业指数持续增长的大背景下,电化学储能系统技术也日趋成熟,但储能电站仍有热失控事故频发的风险,影响了储能电站的发展。储能电站热失控事故的主要原因在于:锂电池自身及管理系统缺陷、锂电池内部热失控、充放电散热不畅。相关技术中的浸没式液冷系统通常采用单级管路的简单方案,将进回液口设计在冷却液的上下两端,利用冷却液的上下流动控制电池温度。这种方案存在上下温差过大的问题,无法保证冷却液流经电池各处的流量一致,不利于电池保持在最佳的使用状态,降低电池的一致性,影响了储能系统的性能及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浸没式液冷储能系统层级管路均流方法,该方法可以减小电池之间的流量差距,提高电池一致性。
[0004]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使用该浸没式液冷储能系统层级管路均流方法的浸没式液冷储能系统层级管路结构。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浸没式液冷储能系统层级管路均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设计管路系统总流量,得到总流量预设数据;
[0007]S2、对所述管路系统的进液口和回液口的调节部件进行调整,以对进液流量和回液流量进行控制;
[0008]S3、对储能系统进行充、放电,监控并记录电池的实时温度数据;
[0009]S4、根据所述实时温度数据对充、放电过程中所述电池的温升速率和温差进行分析,得到记录温度数据;
[0010]S5、判断所述记录温度数据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其中,如果所述电池的温升速率大于等于预设温升速率或者所述电池的温差大于等于预设温差,判断所述记录温度数据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重复执行步骤S2至S4;如果所述记录温度数据满足预设条件,监控并记录所述管路系统的总流量实时数据;
[0011]S6、判断所述总流量实时数据是否匹配所述总流量预设数据,其中,如果所述总流量实时数据不匹配所述总流量预设数据,重复步骤S2至S5;如果所述总流量实时数据匹配所述总流量预设数据,判断完成对所述管路系统的均流调节。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浸没式液冷储能系统层级管路均流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浸没式液冷储能系统层级管路均流方法,通过对充、放电过程中电
池的温升速率和温差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对总流量实时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将记录温度数据与预设温度数据对比,将总流量实时数据与总流量预设数据对比,根据结果判断是否需要对进液流量和回液流量进行调节,能够实现对电池温度和管路流量的监控,通过调节实现对流量的均流,减小电池之间的流量差距,提高电池一致性。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所述记录温度数据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发出调节提醒信息。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所述记录温度数据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发出调节提醒信息。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3中,监控并记录电池的实时温度数据时,对电池内单体电芯的温度进行监控和记录。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浸没式液冷储能系统层级管路结构,包括:
[0017]电池,所述电池包括堆叠设置的若干单体电芯;
[0018]进液管道,所述进液管道包括竖直设置的竖向进液管,所述竖向进液管设置有若干进液口,所述进液口的位置与所述单体电芯的位置相对应;
[0019]回液管道,所述回液管道包括竖直设置的竖向回液管,所述竖向回液管设置有若干回液口,所述回液口的位置与所述单体电芯的位置相对应;
[0020]其中,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回液口设置有用于调节流量的调节部件,所述竖向回液管设置有至少三条,至少三条所述竖向回液管均布在所述电池的一侧。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浸没式液冷储能系统层级管路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浸没式液冷储能系统层级管路结构,包括电池、进液管道和回液管道,进液管道包括竖直设置的竖向进液管,回液管道包括竖直设置的竖向回液管,竖向进液管和竖向回液管的设置可减小电池上下之间的流量差异,提高电池一致性;竖向回液管设置有至少三条,至少三条竖向回液管均布在电池的一侧,可减小电池左右之间的流量差异,提高电池一致性;进液口和回液口设置有调节部件,调节部件能够对进液流量和回液流量进行调节,减小电池之间的流量差距,提高电池一致性。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部件包括调节圈和紧固件,所述调节圈上设置有调节槽,所述紧固件将所述调节圈安装在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回液口。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液管道还包括横向回液管,所述横向回液管设置在所述竖向回液管的底部,所述横向回液管包括总回液管和联通管,所述总回液管设置有总回液口,所述联通管与总回液管相连通,所述联通管与三根所述竖向回液管相连通。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液管道还包括横向进液管,所述横向进液管设置在所述竖向进液管的底部,所述横向进液管设置有总进液口,所述横向进液管与所述竖向进液管相连通。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包括左侧封板、右侧封板、后侧封板、上封板和下封板,所述电池、所述进液管道和所述回液管道设置在所述柜体内。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封板设置有进液管接口和回液管接口,所述进液管道与所述进液管接口相连接;所述回液管道与所述回液管接口相连接。
[0027]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8]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9]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浸没式液冷储能系统层级管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图1所示出的浸没式液冷储能系统层级管路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图2所示出的进液管道和回液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浸没式液冷储能系统层级管路结构的调节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浸没式液冷储能系统层级管路均流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浸没式液冷储能系统层级管路均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设计管路系统总流量,得到总流量预设数据;S2、对所述管路系统的进液口和回液口的调节部件进行调整,以对进液流量和回液流量进行控制;S3、对储能系统进行充、放电,监控并记录电池的实时温度数据;S4、根据所述实时温度数据对充、放电过程中所述电池的温升速率和温差进行分析,得到记录温度数据;S5、判断所述记录温度数据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其中,如果所述电池的温升速率大于等于预设温升速率或者所述电池的温差大于等于预设温差,判断所述记录温度数据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重复执行步骤S2至S4;如果所述记录温度数据满足预设条件,监控并记录所述管路系统的总流量实时数据;S6、判断所述总流量实时数据是否匹配所述总流量预设数据,其中,如果所述总流量实时数据不匹配所述总流量预设数据,重复步骤S2至S5;如果所述总流量实时数据匹配所述总流量预设数据,判断完成对所述管路系统的均流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没式液冷储能系统层级管路均流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记录温度数据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发出调节提醒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没式液冷储能系统层级管路均流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总流量实时数据不匹配所述总流量预设数据,发出调节提醒信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没式液冷储能系统层级管路均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监控并记录电池的实时温度数据时,对电池内单体电芯的温度进行监控和记录。5.浸没式液冷储能系统层级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所述电池包括堆叠设置的若干单体电芯;进液管道,所述进液管道包括竖直设置的竖向进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志强刘邦金董超万晟王劲肖迪吴家声陈满彭煜民周跃利彭铖吴斌张敏汪林威林祺华郑晓东翁正赵少华邹伦森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广东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