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炉胆卧式工业煤粉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0657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业煤粉锅炉,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横置的圆筒状锅壳,锅壳内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置一前端板和一后端板;在前端板的中部轴向并排穿设有两预燃室,两预燃室的出口端分别连通两并排横置在锅壳内的卧式炉胆的一端,两炉胆的另一端分别与后端板连通;锅壳的前端与前端板之间形成一前烟箱,锅壳的后端与后端板之间被一隔板分隔成上、下两部分,下部形成一后烟箱,上部形成一集烟室;后烟箱内垂直设置有一水冷壁回路,集烟室的顶部连通一烟囱;两炉胆的中间下部轴向设置有一组连通前、后烟室的二回程烟管,两炉胆的上部轴向设置有一组连通前烟室和集烟室的三回程烟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广泛适用于各种需要中小型工业煤粉锅炉的场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业锅炉,特别是关于一种双炉胆卧式工业煤粉锅炉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工业燃煤锅炉一般分为层燃炉、室燃炉和沸腾炉等,其中以层 燃炉(包括往复炉、链条炉等)应用最广。这些锅炉一般以块煤、混煤等形式的 原煤为燃料,不能直接使用精细粒度的煤粉作为,因此燃料燃烧效率较低。同时, 电厂使用的大型电站煤粉锅炉,由于使用规模要求不同,其现有的结构形式也无 法直接适用于中小型的工业煤粉锅炉。而一般的燃油、燃气的锅壳式锅炉,由于 其使用的燃料不同,其结构和输送方式也有不同,因此也不能直接采用燃油、燃 气锅炉作为燃烧精细粒度的煤粉锅炉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精细粒度煤粉作为燃料,供热 量大且燃烧稳定的双炉胆卧式工业煤粉锅炉。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炉胆卧式工业煤粉锅炉, 它包括一横置的圆筒状锅壳,所述锅壳上设置一进水口和一出水口,所述锅壳的 底部设置一排污口,所述锅壳的顶部设置一安全阀,所述锅壳的外部设置有保温 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壳内的前部设置一前端板,所述锅壳内的后部设置一后 端板;在所述前端板的中部轴向并排穿设有两预燃室,两所述预燃室的出口端分 别连通两并排横置在所述锅壳内的卧式炉胆的一端,两所述炉胆的另一端分别与 所述后端板连通;所述锅壳的前端与所述前端板之间形成一前烟箱,所述锅壳的 后端与所述后端板之间被一隔板分隔成上、下两部分,下部形成一后烟箱,上部 形成一集烟室;所述后烟箱内垂直设置有一水冷壁回路,所述集烟室的顶部连通 一烟囱;两所述炉胆的中间下部轴向设置有一组连通所述前、后烟室的二回程烟 管,两所述炉胆的上部轴向设置有一组连通所述前烟室和集烟室的三回程烟管。所述水冷壁回路包括两组对称设置在所述后烟箱圆周壁上的水冷壁管,两组 所述水冷壁管的上端均并联一上集箱,下端分别并联一下集箱,所述水冷壁回路 与所述锅壳的水空间形成循环回路。所述预燃室由一扩锥和一縮锥构成。所述二回程烟管的数量多于所述三回程烟管的数量。本专利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由于在一个锅壳 内设置了两个炉胆,因此,需要处理的水量大、水温高时,可以将两个炉胆均开 启使用;而当需要处理的水小、水温低时,可以仅开启一个,使用非常灵活方便。2、本专利技术由于将两个炉胆设置在同一锅壳内,因此可以通过两个炉胆共同加热的 方式,实现卧式工业煤粉锅炉大型化的使用要求。3、本专利技术采用了烟气三回程设计,炉胆内烟气首先进入后烟箱,再通过二回程烟管到达前烟箱,然后通过三回 程烟管进入锅炉尾部集中排出,其不但使烟气在一个非常有限的空间内有序的往 复流动,延长烟气流程,使烟气中可燃成分充分燃烧,而且使烟气热量与锅炉中的水充分进行热交换,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锅炉效率。4、本专利技术由于在一个锅壳内 设置两个炉胆,因此可以在锅壳内仅设置一组共用的二回程烟管和一组共用的三 回程烟管,使两炉胆内的烟气进入同一个后烟箱后,通过二回程烟管到达同一个 前烟箱,然后再通过三回程烟管进入同一个集烟室,最后从同一个烟囱排出,结 构十分紧凑简捷。5、本专利技术由于在每个炉胆前设置了一个渐扩渐縮的预燃室,因 此可以使通过煤粉燃烧器点燃的煤粉经预燃室进入炉胆时,即使火焰喷射速度特 别快,喷煤粉量非常大,火焰的燃烧也可以特别充分和稳定,对煤粉燃烧器的功 率也可以进行很好的调节和控制。6、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非常细的煤粉作为燃料,并 采用三回程燃烧,因此可以在一个非常有限的空间内,使烟气中可燃成分充分燃 烧,而且使烟气热量与锅炉中的水充分进行热交换,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锅炉效率, 污染物排放远远低于普通中小型燃煤锅炉。本专利技术可以广泛适用于各种需要中小 型工业煤粉锅炉的场合。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如图l、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一横置在三角支架1上的圆筒状锅壳2,在锅 壳2内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置一前端板3和一后端板4。在前端板3的中部轴向并 排穿设有两锥形预燃室5,预燃室5由一扩锥和一縮锥构成。两预燃室5的进口端 分别连接煤粉燃烧器(图中未示出),出口端分别连通两并排横置在锅壳2内的卧 式炉胆6的一端,两炉胆6的另一端分别与后端板4连通。锅壳2的前端与前端 板3之间形成一前烟箱7,锅壳2的后端与后端板4之间被一隔板8分隔成上、下 两部分,下部形成一后烟箱9,上部形成一集烟室IO,在集烟室10顶部连通一烟囱11。在两炉胆6的中间下部轴向设置有一组连通前、后烟室7、9的二回程烟管12, 二回程烟管1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前、后端板3、 4的下部。同时,在两炉胆6的 上部轴向设置有一组连通前烟室7和集烟室10的三回程烟管13,三回程烟管13 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前、后端板3、 4的上部。后烟箱9内垂直设置有一水冷壁回路,水冷壁回路包括两组对称设置在后烟 箱9圆周壁上的水冷壁管14,两组水冷壁管14的上端均并联一上集箱15,下端 分别并联一下集箱16,水冷壁回路与锅壳2的水空间形成循环回路。水冷壁回路 的主要是作用是吸收高温烟气的辐射热量,同时可以减少高温烟气对锅壳2的损 坏。上述实施例中,二回程烟管12的数量多于三回程烟管13的数量,具体的数 量和排列方式可以根据需要和经验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还包括设置在锅壳2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或出蒸汽 口),设置在锅壳2底部的排污口,设置在锅壳2顶部的安全阀,以及设置在锅壳 2外部的保温层等,由于上述部件与传统锅炉的结构基本一致,故不再赘述。本专利技术使用时,在前端板3与后端板4之间的水空间内装满水,将煤粉燃烧 器与预燃室5对接,使煤粉燃烧器喷出的火焰经预燃室5后在炉胆6中继续燃烧, 燃烧后的烟气进入后烟箱9,经前、后烟箱7、 9之间的二回程烟管12回流进入前 烟箱7,再经前烟箱7和集烟室10之间的三回程烟管13进入集烟室10,最后从 烟囱ll排出。本专利技术仅以上述实施例进行说明,各部件的结构、设置位置、及其连接都是 可以有所变化的,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凡根据本专利技术原理对个别部件进 行的改进和等同变换,均不应排除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外。权利要求1、一种双炉胆卧式工业煤粉锅炉,它包括一横置的圆筒状锅壳,所述锅壳上设置一进水口和一出水口,所述锅壳的底部设置一排污口,所述锅壳的顶部设置一安全阀,所述锅壳的外部设置有保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壳内的前部设置一前端板,所述锅壳内的后部设置一后端板;在所述前端板的中部轴向并排穿设有两预燃室,两所述预燃室的出口端分别连通两并排横置在所述锅壳内的卧式炉胆的一端,两所述炉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后端板连通;所述锅壳的前端与所述前端板之间形成一前烟箱,所述锅壳的后端与所述后端板之间被一隔板分隔成上、下两部分,下部形成一后烟箱,上部形成一集烟室;所述后烟箱内垂直设置有一水冷壁回路,所述集烟室的顶部连通一烟囱;两所述炉胆的中间下部轴向设置有一组连通所述前、后烟室的二回程烟管,两所述炉胆的上部轴向设置有一组连通所述前烟室和集烟室的三回程烟管。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双炉胆卧式工业煤粉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水 冷壁回路包括两组对称设置在所述后烟箱圆周壁上的水冷壁管,两组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炉胆卧式工业煤粉锅炉,它包括一横置的圆筒状锅壳,所述锅壳上设置一进水口和一出水口,所述锅壳的底部设置一排污口,所述锅壳的顶部设置一安全阀,所述锅壳的外部设置有保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壳内的前部设置一前端板,所述锅壳内的后部设置一后端板;在所述前端板的中部轴向并排穿设有两预燃室,两所述预燃室的出口端分别连通两并排横置在所述锅壳内的卧式炉胆的一端,两所述炉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后端板连通;所述锅壳的前端与所述前端板之间形成一前烟箱,所述锅壳的后端与所述后端板之间被一隔板分隔成上、下两部分,下部形成一后烟箱,上部形成一集烟室;所述后烟箱内垂直设置有一水冷壁回路,所述集烟室的顶部连通一烟囱; 两所述炉胆的中间下部轴向设置有一组连通所述前、后烟室的二回程烟管,两所述炉胆的上部轴向设置有一组连通所述前烟室和集烟 室的三回程烟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乃继纪任山冀飞周建明何海军范玮肖翠微张帆
申请(专利权)人: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