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唑尼特及衍生物在制备多粘菌素抗菌增效剂中的应用、药物组合物及杀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0504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硝唑尼特及衍生物在制备多粘菌素抗菌增效剂中的应用、药物组合物及杀菌方法,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棋盘法和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enteroaggregative Escherichia coli strains by blocking assembly of AafA fimbriae.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2010,54(4),1526

1533.]。3,4

二氯

N

(5

硝基噻唑
‑2‑
基)苯甲酰胺(代号WMM2)是硝唑尼特衍生化合物,具有抗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马腺疫链球菌等活性,但对革兰氏阴性细菌也几乎没有活性[公布号CN111777570A的中国专利申请]。截至目前国内外未见硝唑尼特及其衍生物协同多粘菌素提高抗革兰氏阴性细菌活性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找出一种能与多粘菌素协同发挥杀菌效力的化合物,从而降低多粘菌素用量并延缓细菌耐药。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硝唑尼特及其衍生物在制备多粘菌素抗菌增效剂中的应用,所述硝唑尼特衍生物为WMM2(化学名为3,4

二氯

N

(5

硝基噻唑
‑2‑
基)苯甲酰胺),结构式为
[0008]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硝唑尼特及其衍生物在制备多粘菌素抗菌增效剂中的新用途,公开了硝唑尼特及其衍生物能够协同多粘菌素,提高多粘菌素对革兰氏阴性条件致病菌的杀菌活性,降低了多粘菌素的使用剂量,提高了药效,延缓了耐药。
[0009]优选的,所述硝唑尼特或其衍生物与多粘菌素的浓度比为(4~128):1。
[0010]优选的,所述硝唑尼特或其衍生物与多粘菌素的浓度比为(16~128):1。
[0011]优选的,所述硝唑尼特或其衍生物与多粘菌素的浓度比为(4~64):1。
[0012]优选的,所述硝唑尼特与多粘菌素的浓度比为64:1。
[0013]优选的,所述硝唑尼特与多粘菌素的浓度比为16:1。
[0014]优选的,所述多粘菌素为多粘菌素B或多粘菌素E。
[0015]优选的,所述抗菌增效剂为抗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克雷氏菌和沙门氏菌等革兰氏阴性条件致病细菌的增效剂。
[0016]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含硝唑尼特或其衍生物与多粘菌素的药物组合物。
[0017]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杀灭革兰氏阴性菌的方法,该方法中所使用药物为上述药物组合物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的制剂。
[0018]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9]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硝唑尼特及其衍生物在制备多粘菌素抗菌增效剂中的新用途,公开了硝唑尼特及其衍生物能够协同多粘菌素,提高多粘菌素对革兰氏阴性条件致病菌的杀菌活性,降低了多粘菌素的使用剂量,提高了药效,延缓了耐药。
[0020]2、本专利技术通过体内实验展示了硝唑尼特联用多粘菌素B对大肠杆菌引起的感染治疗效果优异,在抗革兰氏阴性致病菌感染中具有广泛的医用用途。
[0021]3、本专利技术通过棋盘法最小抑菌浓度试验和时间

杀菌曲线法、细菌形态、细菌细胞通透性等研究,发现硝唑尼特及其衍生物提高了细菌对多粘菌素的敏感度,能够协同多粘
菌素抗菌增效。
[0022]4、本专利技术试验所用细菌主要包括对多粘菌素耐药或敏感的临床分离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克雷氏菌和沙门氏菌等革兰氏阴性条件致病菌。进一步通过建立小鼠腹腔感染模型,证明硝唑尼特与多粘菌素B联用能对革兰氏阴性条件致病菌感染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降低多粘菌素B的药物用量。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时间

杀菌曲线,其中图1A为对多粘菌素敏感的大肠杆菌ATCC25922菌株,图1B对多粘菌素耐药的大肠杆菌B2菌株;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细菌耐药性实验结果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细菌超微结构检查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协同用药后对小鼠感染模型体内细菌载量的影响结果图,其中图4A为肝脏细菌载量的变化,图4B为脾脏细菌载量的变化;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协同用药后肝脏、脾脏的病理变化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实施例中所用的原料或试剂除特别说明之外,均市售可得。
[0030]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
[0031]实施例1:
[0032]最小抑菌浓度试验
[0033]将不同浓度的多粘菌素工作液和硝唑尼特(或WMM2)工作液分别加入已灭菌的96孔培养基中,按棋盘法进行倍比稀释,加入终浓度为5
×
105CFU/mL的菌悬液,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16

20h,确定多粘菌素、硝唑尼特单用及二者联用的MIC值,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
[0034]抗生素(A)和非抗菌药物(B)单独使用时,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MICA和MICB,联合使用后,将会出现一个新的MICa和MICb,FIC值计算公式为:
[0035][0036]当FIC<0.5时,可以判断两种药物为协同作用,当0.5≤FIC<2时,为相加作用,当FIC≥2时,则为拮抗作用。结果见表1:
[0037]表1硝唑尼特联用多粘菌素B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MIC及FIC值
[0038][0039]由表1可见,硝唑尼特不具备抑菌效果,与多粘菌素B联用能够降低多粘菌素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MIC值8倍,它们的FIC数值表明硝唑尼特和多粘菌素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0040]考虑到硝唑尼特和WMM2都不具备抑制革兰氏阴性菌效果,MIC值都大于200μg/mL,在计算FIC时最小抑菌浓度MICB并不准确,进一步采用SynergyFinder的zero interaction potency(Zip)评分法对硝唑尼特(或WMM2)与多粘菌素的药物协同作用进行评估。具体方法是在进行棋盘法检测MIC时,采用酶标仪测量每孔OD值,利用OD值所反映的每孔细菌生长情况带入SynergyFinder软件计算Zip评分。当Zip>0时,可以判断两种药物为协同作用;当Zip=0时,无相互作用时;当Zip<0时,则为拮抗作用。结果见表2: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硝唑尼特及其衍生物在制备多粘菌素抗菌增效剂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硝唑尼特衍生物为WMM2(化学名为3,4

二氯

N

(5

硝基噻唑
‑2‑
基)苯甲酰胺),结构式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硝唑尼特及其衍生物在制备多粘菌素抗菌增效剂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硝唑尼特或其衍生物与多粘菌素的浓度比为(4~128):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硝唑尼特及其衍生物在制备多粘菌素抗菌增效剂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硝唑尼特或其衍生物与多粘菌素的浓度比为(4~64):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硝唑尼特及其衍生物在制备多粘菌素抗菌增效剂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硝唑尼特或其衍生物与多粘菌素的浓度比为(16~128):1。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可煜陈栋梁郑海红周文王霄旸江雪佳王春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上海分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