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加工中心用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0230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加工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数控加工中心用工装,包括加工中心主体,所述加工中心主体内部顶端设有车床组件,所述车床组件的底端设有转动头主体,所述转动头主体活动连接有原始刀具,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有生磁箱,由于生磁箱的电磁铁在不导电的情况下为线圈,因此在换刀转盘进行旋转时,由于当有新刀具的半圆挡环块转动时由于产生切割磁感线运动,当快要与生磁箱同一水平线时,由于产生的电流会进行减少,当产生的电流为指定的电流时,此时生磁箱的电磁铁启动,产生吸力将新刀具向远离换刀转盘处吸动,从而落入到正下方的接换组件的接换环内,此时完成下刀操作,该过程操作简单,且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且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且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控加工中心用工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加工设备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数控加工中心用工装。

技术介绍

[0002]数控加工中心是一种功能较全的数控加工机床;是世界上产量最高、应用最广泛的数控机床之一,数控加工中心是一种带有刀库并能自动更换刀具,对工件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多种加工操作的数控机床,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会根据精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换刀方式,目前的主要换刀方式有链条式,机械臂式,以及转盘式为主要换刀方式。
[0003]但现有的技术中,进行链条式换刀方式意味着需要转动头为长行程,而机械臂式换刀方式则成本高,转盘式的实际也含有小型的机械臂进行下刀以及上刀操作,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成本低,且能够在不增加转动头行程的换刀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数控加工中心用工装,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数控加工中心用工装,包括加工中心主体,所述加工中心主体内部顶端设有车床组件,所述车床组件的底端设有转动头主体,所述转动头主体活动连接有原始刀具,所述车床组件的底端设有换刀装置,所述换刀装置包括有换刀主体,所述换刀主体的顶端设有固定套,所述车床组件的底端与换刀主体顶端中部的固定套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换刀主体的底端设有换刀底座,所述换刀底座中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空心柱,所述换刀底座的固定空心柱透过换刀主体的固定套与车床组件的底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换刀底座的底端与换刀主体的底端齐平,所述换刀底座通过固定空心柱活动套接有换刀转盘,所述换刀转盘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套筒,所述换刀转盘的转动套筒与固定空心柱进行活动套接,所述转动套筒位于换刀主体固定套内壁一侧以及换刀底座的固定空心柱外壁一侧之间,所述转动套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旋转齿轮,所述车床组件内设有电机,所述车床组件的电机传动连接转动套筒的旋转齿轮。
[0006]进一步的,所述换刀转盘的外壁等距密集排列有半圆挡环块,所述半圆挡环块靠近换刀转盘中部一侧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强磁铁,所述半圆挡环块均活动连接有新刀具。
[0007]进一步的,所述换刀主体的顶端一侧开设有上刀槽,所述换刀主体的内壁底端开设有转动槽,所述换刀主体位于与上刀槽成90
°
夹角的外侧侧壁固定连接有生磁箱,所述换刀主体位于生磁箱一侧的转动槽开设有下刀槽,所述新刀具位于转动槽内,所述生磁箱的内部设有电磁铁,所述新刀具以及原始刀具的中部设有卡环,所述新刀具以及原始刀具的卡环材质均为金属铁,为了保障半圆挡环块的强磁铁以及生磁箱的电磁铁能够吸附新刀具以及原始刀具,从而确保换刀转盘转动时新刀具也会跟随转动。
[0008]进一步的,所述换刀底座的底端位于换刀底座与下刀槽之间距离的中部设有接换组件,所述接换组件包括有接换杆,所述接换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接换环,所述接换杆的
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向箱,所述接换杆的顶端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杆底端固定连接有转向锥齿轮,所述转向箱内设有转向电机,所述转向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传动锥齿轮,所述转向电机的传动锥齿轮与伸缩杆的转向锥齿轮相互啮合,从而进行更换新刀具时进行升降以及转向。
[0009]进一步的,所述换刀转盘的半圆挡环块固定连接的强磁铁磁性强弱按高低不同按顺序进行排列,从而通过换刀转盘的旋转切割不通电的电磁铁线圈产生的电量进行确认刀的类型,当然也可以设置不同的产生电流量的半圆挡环块来控制方放入的刀具种类。
[0010]进一步的,所述加工中心主体内设有编程控制程序,所述加工中心主体的编程控制程序控制生磁箱的电磁铁工作以及感应电流大小,所述加工中心主体的编程控制程序还控制伸缩杆、转向电机以及转动套筒旋转齿轮的工作,从而通过编程进行系统化操作。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上刀槽的槽直径与新刀具的直径之比为十比九,所述下刀槽的直径与新刀具以及原始刀具卡环的直径之比为十一比九,所述接换环的内直径与新刀具以及原始刀具的卡环直径之比均为三比四,从而方便后期的更换刀具以及退刀。
[001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设有生磁箱,由于生磁箱的电磁铁在不导电的情况下为线圈,因此在换刀转盘进行旋转时,由于当有新刀具的半圆挡环块转动时由于产生切割磁感线运动,当快要与生磁箱同一水平线时,由于产生的电流会进行减少,当产生的电流为指定的电流时,则在快要靠近生磁箱处时,换刀转盘停止转动,此时生磁箱的电磁铁启动,产生吸力将新刀具向远离换刀转盘处吸动,从而由于惯性在向生磁箱靠近时通过重力以及下刀槽的空隙,从而落入到正下方的接换组件的接换环内,而此时加工中心主体编程控制程序会控制转动头主体进行下刀操作,该过程操作简单,且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001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有接换组件,通过将新刀具位于转动头主体的正下方,而另一个接换环位于下刀槽的正下方,此时伸缩杆会进行回程操作,在进行回程操作时,此时当新刀具接触到转动头主体时,会被转动头主体夹持,而位于下刀槽下方的接换环上的原始刀具会在伸缩杆进行上升时,将新刀具的卡环位于半圆挡环块的上方,从而在受到半圆挡环块强磁铁的作用下会有向换刀转盘处靠近的趋势,此时当伸缩杆在进行细微旋转的同时进行下降,就会使得位于半圆挡环块处的原始刀具的卡环接触到半圆挡环块,从而被卡住一部分,此时由于伸缩杆的下降则使得原始刀具向换刀转盘处靠近一点,从而当接换环彻底下降后原始刀具被半圆挡环块的强磁铁吸动,从而被半圆挡环块固定住,此时伸缩杆则进行旋转到与下刀槽与转动套筒所在的平行线垂直,此时伸缩杆将接换杆拉回从而完成回程,至此完成换刀回刀,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成本低,主要采用电磁关系变化来进行控制达到的操作,结构简单,能够减少传统自动换刀的成本,同时减少转动头的回程距离。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车床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车床组件结构爆炸示意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换刀装置结构爆炸示意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换刀装置下刀槽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换刀装置上刀槽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换刀主体内部零件结构示意图。
[0021]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换刀主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接换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3]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接换组件转向箱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换刀装置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为:1、加工中心主体;2、车床组件;201、转动头主体;202、原始刀具;3、换刀装置;301、换刀主体;3011、上刀槽;3012、下刀槽;3013、生磁箱;3014、转动槽;302、换刀底座;3021、固定空心柱;303、换刀转盘;3031、半圆挡环块;304、转动套筒;4、新刀具;5、接换组件;501、接换杆;502、接换环;503、转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控加工中心用工装,包括加工中心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中心主体(1)内部顶端设有车床组件(2),所述车床组件(2)的底端设有转动头主体(201),所述转动头主体(201)活动连接有原始刀具(202),所述车床组件(2)的底端设有换刀装置(3),所述换刀装置(3)包括有换刀主体(301),所述换刀主体(301)的顶端设有固定套,所述车床组件(2)的底端与换刀主体(301)顶端中部的固定套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换刀主体(301)的底端设有换刀底座(302),所述换刀底座(302)中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空心柱(3021),所述换刀底座(302)的固定空心柱(3021)透过换刀主体(301)的固定套与车床组件(2)的底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换刀底座(302)的底端与换刀主体(301)的底端齐平,所述换刀底座(302)通过固定空心柱(3021)活动套接有换刀转盘(303),所述换刀转盘(30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套筒(304),所述换刀转盘(303)的转动套筒(304)与固定空心柱(3021)进行活动套接,所述转动套筒(304)位于换刀主体(301)固定套内壁一侧以及换刀底座(302)的固定空心柱(3021)外壁一侧之间,所述转动套筒(30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旋转齿轮,所述车床组件(2)内设有电机,所述车床组件(2)的电机传动连接转动套筒(304)的旋转齿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加工中心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刀转盘(303)的外壁等距密集排列有半圆挡环块(3031),所述半圆挡环块(3031)靠近换刀转盘(303)中部一侧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强磁铁,所述半圆挡环块(3031)均活动连接有新刀具(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数控加工中心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刀主体(301)的顶端一侧开设有上刀槽(3011),所述换刀主体(301)的内壁底端开设有转动槽(3014),所述换刀主体(301)位于生磁箱(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建飞冯金松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寅木森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