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集流结构及具有其的换热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
,尤其涉及一种分集流结构及具有其的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微通道换热器,通过在两个相互平行的分集流器间设置多条单孔或多孔结构的平形流扁管进行连接,利用分集流结构将换热介质从分集流管的内腔分配至与其相连的多条不同位置的换热管中,与外界的循环介质进行换热。随着以“铝代铜”应用技术为主的微通道换热器逐渐普及,因其换热效率高,加工难度低,已逐步在汽车、电子、空调、化工、医疗等诸多社会生活领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0003]现有分集流结构普遍通过直接在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D”形的柱体壁面处冲压开孔,将换热扁管端部与位于分集管上对应的扁管插孔插接进行钎焊成型。其中,圆形横截面分集流结构的容积较大,循环工质的充注量较高,对环境污染的风险较大;“D”形横截面分集流结构的承压能力低,加工及组装难度大,且焊接成品率较低。特别是用于三介质换热器时,现有的分集流结构形式复杂,方案不成熟,难以实现批量化生产。
[0004]此外,现有分集流结构在循环介质分配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集管部(1)、钎焊板部(2),所述分集管部(1)设有内部流体通道(11)、外部第一钎焊表面(12)及内外相通的均流孔(10),所述钎焊板部(2)设有换热管插孔(21)和第二钎焊表面(22),第一钎焊表面(12)和第二钎焊表面(22)中的一个设有均流腔(13),第一钎焊表面(12)与第二钎焊表面(22)贴合钎焊一体,换热管插孔(21)经对应的均流腔(13)、均流孔(10)与流体通道(11)相通,构成孔板均流方式的分集流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腔(13)为凹槽结构且设置于所述第一钎焊表面(12),所述均流孔(10)设于均流腔(13)内,均流腔(13)经均流孔(10)与所述流体通道(11)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换热管插孔(21)之间设有钎焊窄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先庭,王源,李社红,赵雅鑫,查富海,石文星,王宝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旭光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