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流器、换热器及气体调节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8061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6:58
本申请涉及一种混流器、换热器及气体调节设备,其中,换流器在流体通道内设置有正对流体进口设置的混流板,气液两相的流体通过流体出口进入混流器后,高速的流体撞击在混流板上并向四周散去,撞击过程中,液体分分散为更小的液态分子团,与气态分子团相互混合,再经过混流板的周外侧与出液结构之间的间隙进行进一步地压缩混合,使得气液两相的流体从分布不均匀转换成成分均匀的流体,进而进入换热器中进口集管的流体气液分布均匀,换热更均匀的同时避免了液体过多的流道,液体蒸发后堵塞通道,也造成传热恶化的现象,本申请的混流器混合进入进口集管前的两相冷却介质,有效地解决了换热器不均匀,换热效果差的问题。换热效果差的问题。换热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流器、换热器及气体调节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换热器的
,尤其涉及一种混流器、换热器及气体调节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高效换热器。各种板片之间形成换热通道,通过板片进行热量交换。板式换热器是液—液、液—汽进行热交换的理想设备。它具有换热效率高、热损失小、结构紧凑轻巧、占地面积小、应用广泛、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在相同压力损失情况下,其传热系数比管式换热器高3

5倍,占地面积为管式换热器的三分之一,热回收率可高达90%以上。
[0003]现有板式换热器拥有一个进口集管,通过集管上的各个分配孔进入并联的不同流道中进行换热。由于板式换热器的各分配孔与进口集管之间的距离不均匀,当气液两相的冷却介质在运转中也存在气液分离的现象,导致冷却介质在进入板式换热器进口集管后,分配到各流道的气液两相流体存在着严重的不均匀现象,液体少的流道出现制冷剂“蒸干”现象,传热急剧恶化,液体过多的流道,液体蒸发后堵塞通道,也造成传热恶化,使得换热器整体性能显著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混流器、换热器及气体调节设备,用于混合进入进口集管前的两相冷却介质,以解决换热器各流道间气液分布不均匀,换热效果差的问题。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混流器,包括:进液结构、出液结构和混流结构,进液结构包括流体进口;出液结构包括流体出口,进液结构与出液结构围成流体通道,流体出口与换热器连通;混流结构包括混流板,混流板正对流体进口设置于流体通道内,混流板的周外侧与出液结构间隙配合。
[0006]进一步地,混流结构还包括块体,块体与混流板远离流体进口的一侧固定连接,在块体与出液结构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混流间隙。
[0007]进一步地,沿流体通道靠近流体出口的方向,第一混流间隙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进一步地,沿流体通道靠近所述流体出口的方向,块体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块体与出液结构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不变。
[0008]进一步地,块体与出液结构均为回转体结构。
[0009]进一步地,混流结构还包括筒形段,筒形段与块体远离混流板的一端固定相连,筒形段外侧与出液结构的内壁形成第二混流间隙,筒形段上设置有流体过孔,筒形段的内壁与流体出口连通。
[0010]进一步地,筒形段远离块体的一端与出液结构的底壁相抵,或者,筒形段远离块体的一端与出液结构的底壁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地,筒形段远离块体的一端与出液结构的底壁形成第三混流间隙。
[0012]进一步地,进液结构还包括盖板,混流结构远离流体出口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开口,
盖板伸入安装开口,盖板与安装开口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地,进液结构还包括连接柱,连接柱分别与混流板以及盖板固定连接。
[0014]进一步地,流体进口、盖板、连接柱、混流板、块体以及筒形段为一体结构。
[0015]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热器,换热器包括进口集管和混流器,混流器为上述的混流器,混流器的流体出口与进口集管连通。
[0016]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气体调节设备,气体调节设备包括上述的换热器。
[0017]本申请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8]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混流器、换热器及气体调节设备,其中,混流器包括:进液结构、出液结构和混流结构,进液结构包括流体进口;出液结构包括流体出口,进液结构与出液结构围成流体通道,流体出口与换热器连通;混流结构包括混流板,混流板正对流体进口设置于流体通道内,混流板的周外侧与出液结构间隙配合。气液两相的流体通过流体出口进入混流器中,高速的流体撞击在混流板上并向四周散去,撞击过程中,液体分分散为更小的液态分子团,与气态分子团相互混合,再经过混流板的周外侧与出液结构之间的间隙进行进一步地压缩混合,使得气液两相的流体从分布不均匀转换成成分均匀的流体,进而进入换热器中进口集管的流体气液分布均匀,散热器各流道间气液成分相同,换热更均匀的同时避免了液体过多的流道,液体蒸发后堵塞通道,也造成传热恶化的现象,本申请的混流器混合进入进口集管前的两相冷却介质,有效地解决了换热器不均匀,换热效果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流器的主视示意图;
[0022]图2示出了图1混流器的俯视示意图;
[0023]图3示出了图1混流器的仰视示意图;
[0024]图4示出了图1混流器沿A

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的俯视示意图;
[0025]图5示出了图1混流器沿B

B方向的剖视示意图的俯视示意图。
[0026]其中,上述附图包含如下的附图标记:
[0027]10、进液结构;11、流体进口;12、盖板;13、连接柱;20、出液结构;21、流体出口;22、安装开口;30、混流结构;31、混流板;32、块体;33、筒形段;331、流体过孔;41、第一混流间隙;42、第二混流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2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29]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
理解的相同含义。
[0030]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0031]如图1至图5所示,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流器,包括:进液结构10、出液结构20以及混流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液结构(10),所述进液结构(10)包括流体进口(11);出液结构(20),所述出液结构(20)包括流体出口(21),所述进液结构(10)与所述出液结构(20)围成流体通道,所述流体出口(21)与换热器连通;混流结构(30),所述混流结构(30)包括混流板(31),所述混流板(31)正对所述流体进口(11)设置于所述流体通道内,所述混流板(31)的周外侧与所述出液结构(20)间隙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结构(30)还包括块体(32),所述块体(32)与所述混流板(31)远离所述流体进口(11)的一侧固定连接,在所述块体(32)与所述出液结构(20)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混流间隙(4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流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流体通道靠近所述流体出口(21)的方向,所述第一混流间隙(41)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流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流体通道靠近所述流体出口(21)的方向,所述块体(32)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所述块体(32)与所述出液结构(20)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不变。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块体(32)与所述出液结构(20)均为回转体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结构(30)还包括筒形段(33),所述筒形段(33)与所述块体(32)远离所述混流板(31)的一端固定相连,所述筒形段(33)外侧与所述出液结构(20)的内壁形成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雅欣李斌李华松郭庆赵树男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