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功率MOS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9815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半导体功率MOS器件,包括至少2个MOS器件单胞,所述MOS器件单胞进一步包括:硅基片、分别位于硅基片上部、中部和下部的P型阱层、N型外延层和N型漏极层,一盲孔的下部位于P型阱层、N型源极区之间且其下部延伸至P型阱层内,所述P型阱层靠近盲孔下部且在N型源极区下方的区域具有一重掺杂P型层;位于相邻MOS器件单胞之间的P型阱层内具有一N掺杂深延部,此N掺杂深延部的下端面在竖直方向上低于重掺杂P型层的底部,N掺杂深延部的上端面与P型阱层的上端面齐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半导体功率MOS器件在有利于提高电流强度的同时,降低了器件的漏电流。了器件的漏电流。了器件的漏电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导体功率MOS器件


[0001]本技术涉及功率MOS器件的
,尤其涉及一种半导体功率MOS器件。

技术介绍

[0002]沟槽MOS器件广泛应用于功率类电路中,作为开关器件连接电源与负载,已经在低压和中高压应用领域全面替代平面式功率MOS器件,成为功率MOS器件的主流。功率MOSFET管在非常极端的严苛条件下的实际应用中,如器件处于反偏压时输入过高电压条件,有极大的机率会发生电压过载的损坏情形。电压过载损坏通常直接理解为雪崩失效损坏,因为雪崩的过程伴随着过压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半导体功率MOS器件,该半导体功率MOS器件在有利于提高电流强度的同时,降低了器件的漏电流。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半导体功率MOS器件,包括至少2个MOS器件单胞,所述MOS器件单胞进一步包括:硅基片、分别位于硅基片上部、中部和下部的P型阱层、N型外延层和N型漏极层,一位于P型阱层内的沟槽延伸至N型外延层内,在P型阱层上部内且位于沟槽周边具有N型源极区;
[0005]所述沟槽内填充有一导电多晶硅体,此导电多晶硅体与沟槽侧壁和底部之间具有一二氧化硅层,一盲孔的下部位于P型阱层、N型源极区之间且其下部延伸至P型阱层内,所述P型阱层靠近盲孔下部且在N型源极区下方的区域具有一重掺杂P型层;
[0006]一绝缘介质层覆盖于沟槽、P型阱层、N型源极区上表面,一上金属层覆盖于盲孔内并与N型源极区、重掺杂P型层接触连接,一下金属层覆盖于N型漏极层与N型外延层相背的表面;
[0007]位于相邻MOS器件单胞之间的P型阱层内具有一N掺杂深延部,此N掺杂深延部的下端面在竖直方向上低于重掺杂P型层的底部,N掺杂深延部的上端面与P型阱层的上端面齐平。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0009]1、上述方案中,所述N掺杂深延部的下端面为向下凸起的圆弧面。
[0010]2、上述方案中,所述盲孔延伸至P型阱层的中部。
[0011]3、上述方案中,所述N型外延层的厚度为P型阱层的厚度的2~3倍。
[0012]4、上述方案中,所述N掺杂深延部的下端延伸至P型阱层的中下部。
[0013]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4]1、本技术半导体功率MOS器件,其包括至少2个MOS器件单胞,位于相邻MOS器件单胞之间的P型阱层内具有一N掺杂深延部,此N掺杂深延部的下端面在竖直方向上低于重掺杂P型层的底部,N掺杂深延部的上端面与P型阱层的上端面齐平,在有利于提高电流强度的同时,降低了器件的漏电流。
[0015]2、本技术半导体功率MOS器件,其盲孔的下部位于P型阱层、N型源极区之间且其下部延伸至P型阱层内,所述P型阱层靠近盲孔下部且在N型源极区下方的区域具有一重掺杂P型层,一上金属层覆盖于盲孔内并与N型源极区、重掺杂P型层接触连接;在器件处于反偏压时,让漏电流流往阻值较低的重掺杂P型层处而非通道区,可避免MOS器件过早发生崩溃现象,进而增加MOS器件的强健性。
附图说明
[0016]附图1为本技术半导体功率MOS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以上附图中:1、硅基片;2、P型阱层;3、N型外延层;4、N型漏极层;5、沟槽;6、N型源极区;7、导电多晶硅体;8、二氧化硅层;9、盲孔;10、重掺杂P型层;11、绝缘介质层;12、上金属层;13、下金属层;14、MOS器件单胞;15、N掺杂深延部。
实施方式
[0018]通过下面给出的具体实施例可以进一步清楚地了解本专利,但它们不是对本专利的限定。
[0019]实施例1:一种半导体功率MOS器件,包括至少2个MOS器件单胞14,所述MOS器件单胞14进一步包括:硅基片1、分别位于硅基片1上部、中部和下部的P型阱层2、N型外延层3和N型漏极层4,一位于P型阱层2内的沟槽5延伸至N型外延层3内,在P型阱层2上部内且位于沟槽5周边具有N型源极区6;
[0020]所述沟槽5内填充有一导电多晶硅体7,此导电多晶硅体7与沟槽5侧壁和底部之间具有一二氧化硅层8,一盲孔9的下部位于P型阱层2、N型源极区6之间且其下部延伸至P型阱层2内,所述P型阱层2靠近盲孔9下部且在N型源极区6下方的区域具有一重掺杂P型层10;
[0021]一绝缘介质层11覆盖于沟槽5、P型阱层2、N型源极区6上表面,一上金属层12覆盖于盲孔9内并与N型源极区6、重掺杂P型层10接触连接,一下金属层13覆盖于N型漏极层4与N型外延层3相背的表面;
[0022]位于相邻MOS器件单胞14之间的P型阱层2内具有一N掺杂深延部15,此N掺杂深延部15的下端面在竖直方向上低于重掺杂P型层10的底部,N掺杂深延部15的上端面与P型阱层2的上端面齐平。
[0023]上述N掺杂深延部15的下端面为向下凸起的圆弧面。
[0024]上述盲孔9延伸至P型阱层2的中部。
[0025]上述N型外延层3的厚度为P型阱层2的厚度的2.4倍。
[0026]实施例2:一种半导体功率MOS器件,包括至少2个MOS器件单胞14,所述MOS器件单胞14进一步包括:硅基片1、分别位于硅基片1上部、中部和下部的P型阱层2、N型外延层3和N型漏极层4,一位于P型阱层2内的沟槽5延伸至N型外延层3内,在P型阱层2上部内且位于沟槽5周边具有N型源极区6;
[0027]所述沟槽5内填充有一导电多晶硅体7,此导电多晶硅体7与沟槽5侧壁和底部之间具有一二氧化硅层8,一盲孔9的下部位于P型阱层2、N型源极区6之间且其下部延伸至P型阱层2内,所述P型阱层2靠近盲孔9下部且在N型源极区6下方的区域具有一重掺杂P型层10;
[0028]一绝缘介质层11覆盖于沟槽5、P型阱层2、N型源极区6上表面,一上金属层12覆盖
于盲孔9内并与N型源极区6、重掺杂P型层10接触连接,一下金属层13覆盖于N型漏极层4与N型外延层3相背的表面;
[0029]位于相邻MOS器件单胞14之间的P型阱层2内具有一N掺杂深延部15,此N掺杂深延部15的下端面在竖直方向上低于重掺杂P型层10的底部,N掺杂深延部15的上端面与P型阱层2的上端面齐平。
[0030]上述N掺杂深延部15的下端面为向下凸起的圆弧面。
[0031]上述N型外延层3的厚度为P型阱层2的厚度的2.8倍。
[0032]上述N掺杂深延部15的下端延伸至P型阱层2的中下部。
[0033]采用上述半导体功率MOS器件时,其包括至少2个MOS器件单胞,位于相邻MOS器件单胞之间的P型阱层内具有一N掺杂深延部,此N掺杂深延部的下端面在竖直方向上低于重掺杂P型层的底部,N掺杂深延部的上端面与P型阱层的上端面齐平,在有利于提高电流强度的同时,降低了器件的漏电流;还有,其在器件处于反偏压时,让漏电流流往阻值较低的重掺杂P型层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功率MOS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2个MOS器件单胞(14),所述MOS器件单胞(14)进一步包括:硅基片(1)、分别位于硅基片(1)上部、中部和下部的P型阱层(2)、N型外延层(3)和N型漏极层(4),一位于P型阱层(2)内的沟槽(5)延伸至N型外延层(3)内,在P型阱层(2)上部内且位于沟槽(5)周边具有N型源极区(6);所述沟槽(5)内填充有一导电多晶硅体(7),此导电多晶硅体(7)与沟槽(5)侧壁和底部之间具有一二氧化硅层(8),一盲孔(9)的下部位于P型阱层(2)、N型源极区(6)之间且其下部延伸至P型阱层(2)内,所述P型阱层(2)靠近盲孔(9)下部且在N型源极区(6)下方的区域具有一重掺杂P型层(10);一绝缘介质层(11)覆盖于沟槽(5)、P型阱层(2)、N型源极区(6)上表面,一上金属层(12)覆盖于盲孔(9)内并与N型源极区(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伟廖兵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达晶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