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的滑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8542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折叠的滑板车,包括:后车身、固定于所述后车身的折叠组件、与所述折叠组件固定的前车身;所述折叠组件包括:与所述后车身固定的连接座、与所述连接座转动连接并与所述前车身相固定的支撑件、设置于所述连接座并与所述支撑件转动连接的转动轴、与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并与所述支撑件相卡接的脚踏开关、与所述脚踏开关相固定并与所述支撑件相抵接,以限制所述支撑件绕所述转动轴转动的第一限位轴、与所述脚踏开关相连接并维持所述第一限位轴处于与所述支撑件相抵接状态的复位扭簧,以便于触发折叠动作。以便于触发折叠动作。以便于触发折叠动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折叠的滑板车


[0001]本技术涉及滑板车的
,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的滑板车。

技术介绍

[0002]滑板车作为一种运动型产品越来越深受广大运动爱好者的喜欢,因此对于滑板车的使用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在出行时,人们对滑板车的首要需求是希望可以以最大尺寸的限度地折叠缩小以便于携带并且实现方式方便快捷。现有可折叠的滑板车在折叠时需要靠手或者借助工具掰动开关来实现折叠,操作繁琐。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折叠的滑板车,以便于触发折叠动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的滑板车,以便于触发折叠动作。
[0005]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可折叠的滑板车,包括:后车身、固定于所述后车身的折叠组件、与所述折叠组件固定的前车身;所述折叠组件包括:与所述后车身固定的连接座、与所述连接座转动连接并与所述前车身相固定的支撑件、设置于所述连接座并与所述支撑件转动连接的转动轴、与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并与所述支撑件相卡接的脚踏开关、与所述脚踏开关相固定并与所述支撑件相抵接,以限制所述支撑件绕所述转动轴转动的第一限位轴、与所述脚踏开关相连接并维持所述第一限位轴处于与所述支撑件相抵接状态的复位扭簧,踩踏所述脚踏开关以带动所述第一限位轴沿远离所述支撑件方向运动,与所述支撑件固定的前车身绕所述转动轴转动以折叠所述滑板车,所述脚踏开关与所述支撑件相卡接,以维持所述滑板车的折叠状态。
[0006]更优地,所述连接座包括:与所述后车身固定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限位轴相配合的导向槽,所述第一限位轴伸入所述导向槽内,当所述脚踏开关带动所述第一限位轴运动时,所述第一限位轴沿所述导向槽向远离所述支撑件的方向运动。
[0007]更优地,所述折叠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座上并与所述支撑件相抵接的第二限位轴,沿第一视角观察,所述第一限位轴限制所述支撑件绕所述转动轴沿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二限位轴限制所述支撑件绕所述转动轴沿顺时针转动。
[0008]更优地,所述连接座还包括:设置于后车身背离所述固定件一端并与所述固定件螺栓连接的固定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件外侧的第一壳体。
[0009]更优地,所述固定件包括:与所述后车身相固定的第一固定部、形成所述导向槽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一体成型的第二固定部、以及与所述第二固定部正对设置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一体成型的第三固定部。
[0010]更优地,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第三固定部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转动轴相配合的第一贯穿孔,以及与所述第二限位轴相配合的第二贯穿孔;所述导向槽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第三固定部上。
[0011]更优地,所述支撑件包括:与所述前车身相固定的第一主体部、凹陷形成于所述第
一主体部远离所述前车身一端并与所述第一限位轴相抵接的第一限位槽、贯穿形成于所述第一主体部远离所述前车身一端并与所述转动轴相配合的第三贯穿孔、凹陷形成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并与所述第二限位轴相配合的第二限位槽、凹陷形成于所述第一主体部靠近所述脚踏开关一侧的卡接槽,踩踏所述脚踏开关折叠所述滑板车后,所述脚踏开关与所述卡接槽相卡接,以维持所述滑板车的折叠状态。
[0012]更优地,所述脚踏开关包括:供脚踏的脚踏部、与所述脚踏部相连接的第二主体部、贯穿形成于所述第二主体部远离所述脚踏部一端并与所述转动轴相配合的第四贯穿孔、贯穿形成于所述第四贯穿孔与所述脚踏部之间并与所述第一限位轴相配合的第五贯穿孔、形成于所述第四贯穿孔与所述第五贯穿孔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靠近所述第一固定部一端的抵接部。
[0013]更优地,所述复位扭簧包括:第三主体部、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三主体部一端并与所述抵接部相抵接的第四主体部、以及一体形成于所述第三主体部另一端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抵接的第五主体部。
[0014]更优地,所述后车身上设置有锁紧组件,当所述滑板车处于折叠状态时,通过锁紧组件将所述前车身与所述后车身相固定,以维持折叠状态。
[0015]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通过设置分别与前车身和后车身固定的折叠组件,以实现滑板车的折叠;通过设置绕转动轴转动的脚踏开关,以及固定于脚踏开关并与支撑件相抵接以限制其转动的第一限位轴。当所述滑板车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复位扭簧维持所述脚踏开关处于第一位置,此时,与所述脚踏开关固定的第一限位轴与所述支撑件相抵接,以限制所述支撑件绕所述转动轴转动;当折叠所述滑板车时,所述脚踏开关绕所述转动轴自所述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一限位轴在所述脚踏开关带动下与所述支撑件相分离,使所述支撑件绕所述转动轴转动,以便于触发折叠动作。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滑板车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滑板车的爆炸分解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滑板车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滑板车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图4中A

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固定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支撑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所述的脚踏开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复位扭簧安装在脚踏开关上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号说明:100、滑板车;10、后车身;20、折叠组件;30、前车身;21、连接座;22、支撑件;23、转动轴;24、脚踏开关;25、第一限位轴;26、复位扭簧;211、固定件;212、导向槽;27、第二限位轴;F1、第一视角;213、固定板;214、第一壳体;2111、第一固定部;2112、第二固定部;2113、第三固定部;2114、第一贯穿孔;2115、第二贯穿孔;221、第一主体部;222、第一限位槽;223、第三贯穿孔;224、第二限位槽;225、卡接槽;241、脚踏部;242、第二主体部;243、第四贯穿孔;244、第五贯穿孔;245、抵接部;261、第三主体部;262、第四主体部;263、第五主体部;40、锁紧组件;L1、第一位置;L2、第二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容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车身、固定于所述后车身的折叠组件、与所述折叠组件固定的前车身;所述折叠组件包括:与所述后车身固定的连接座、与所述连接座转动连接并与所述前车身相固定的支撑件、设置于所述连接座并与所述支撑件转动连接的转动轴、与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并与所述支撑件相卡接的脚踏开关、与所述脚踏开关相固定并与所述支撑件相抵接,以限制所述支撑件绕所述转动轴转动的第一限位轴、与所述脚踏开关相连接并维持所述第一限位轴处于与所述支撑件相抵接状态的复位扭簧,踩踏所述脚踏开关以带动所述第一限位轴沿远离所述支撑件方向运动,与所述支撑件固定的前车身绕所述转动轴转动以折叠所述滑板车,所述脚踏开关与所述支撑件相卡接,以维持所述滑板车的折叠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包括:与所述后车身固定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限位轴相配合的导向槽,所述第一限位轴伸入所述导向槽内,当所述脚踏开关带动所述第一限位轴运动时,所述第一限位轴沿所述导向槽向远离所述支撑件的方向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座上并与所述支撑件相抵接的第二限位轴,沿第一视角观察,所述第一限位轴限制所述支撑件绕所述转动轴沿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二限位轴限制所述支撑件绕所述转动轴沿顺时针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还包括:设置于后车身背离所述固定件一端并与所述固定件螺栓连接的固定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件外侧的第一壳体。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与所述后车身相固定的第一固定部、形成所述导向槽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一体成型的第二固定部、以及与所述第二固定部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想任彪秦臻李晓云黎伟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智盛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