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膜层湿法涂覆方法及涂覆机构技术

技术编号:3847835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6: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湿法镀膜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膜层湿法涂覆方法及涂覆机构,其中的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膜层湿法涂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两个可加热且可相互扣合的基座,基座构造有用于吸附基板芯片的吸附密封槽以及位于吸附密封槽外侧的镀膜药液通道;分别向两个基座内放入基板芯片且使基板芯片的镀膜面朝上,并对基板芯片与吸附密封槽形成的负压密封腔抽真空,以吸附住基板芯片;将两个基座相互扣合,在两个基座内的基板芯片之间形成有可供镀膜药液通过以同时在两个基板芯片的镀膜面镀膜的镀膜通道,镀膜通道与两个基座的镀膜药液通道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的压缩了注药体积,体积依靠独特的扣合后的空间进行加药,因此药品使用量低。因此药品使用量低。因此药品使用量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膜层湿法涂覆方法及涂覆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湿法镀膜
,具体涉及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膜层湿法涂覆方法及涂覆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关于薄膜太阳能行业,特别是BIPV发电玻璃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为主的缓冲膜层硫化镉膜、增益膜层工艺采用湿法进行。
[0003]在湿化学镀膜工艺方面,国内的技术多为基板浸润式工艺、涂覆工艺,其中实验室多采用搅拌旋转或浸润药液沉积芯片镀膜,工程多利用夹紧装置将基板放入沉积槽内,通过控制药液循环,让基板表面与药液接触镀膜。此镀膜工艺造成的后果就是容易导致镀膜不均匀、绕镀、最重要的是造成使用药液量过大、污染量增大,具体有如下缺点:
[0004]药品消耗成本高:当前的多功能国产设备主要存在槽体过大,镀膜芯片数量有限,每次需要配置大量的药液,存在材料浪费(特别是纯度较高的化学品,成本较高);
[0005]成膜不均匀:由于槽体式镀膜多存在药液循环或上下分布或是平衡放片,导致药液循环过程中上下或左右的成膜不均匀;涂覆方式易存在漏液问题,涂覆不均匀等绕度问题。
[0006]膜面背部的污染:通过槽体沉浸式镀膜,背部由于暴露在药液之中,导致背部的膜层沉浸,因此后续需要专门进行清洁,造成背部污染。
[0007]污染量大:因为槽体式沉浸,药液使用多为容积槽的体积,每镀完一次就需要将腔室排空一次,加上腔体体积槽过大,污染处理也大。
[0008]不易维护:有效槽式沉积镀膜,槽体较小,不易维护,特别是芯片碎裂后需要更换槽体拆卸,给维护造成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的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膜层湿法涂覆方法及涂覆机构,以解决现有湿法镀膜工艺存在镀膜不均匀、绕镀和要使用大量药液的问题。
[00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1]一方面,提供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膜层湿法涂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提供两个可加热且可相互扣合的基座,基座构造有用于吸附基板芯片的吸附密封槽以及位于吸附密封槽外侧的镀膜药液通道;
[0013]分别向两个基座内放入基板芯片且使基板芯片的镀膜面朝上,并对基板芯片与吸附密封槽形成的负压密封腔抽真空,以吸附住基板芯片;
[0014]将两个基座相互扣合,在两个基座内的基板芯片之间形成有可供镀膜药液通过以同时在两个基板芯片的镀膜面镀膜的镀膜通道,镀膜通道与两个基座的镀膜药液通道连通;
[0015]通过镀膜药液通道向镀膜通道内注入镀膜药液;
[0016]使镀膜药液均匀的与两个基板芯片的镀膜面接触,并同时加热以提供合适的反应温度;
[0017]反应完成后通过镀膜药液通道排出多余镀膜药液,并将基座中镀膜后的基板芯片取出。
[0018]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使镀膜药液均匀的与两个基板芯片的镀膜面接触,包括以下步骤:
[0019]使扣合的两个基座绕轴向交替进行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
[0020]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个基座顺时针旋转的时间和逆时针旋转的时间相同,且在顺时针旋转的时间和逆时针旋转的时间内两个基座旋转有至少一周。
[0021]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吸附密封槽通过密封圈与基板芯片的背面密封配合,且密封圈的密封尺寸与基板芯片的尺寸相适配。
[0022]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将基座中镀膜后的基板芯片取出前,还包括向基座内部注入DI水进行清洗。
[0023]另一方面,也提供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膜层湿法涂覆机构,基于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膜层湿法涂覆方法,包括支撑架、转动连接件和两个可加热的基座;
[0024]所述转动连接件设有两个且均具有中心连接轴和两个端部连接轴,两个端部连接轴相互平行且可沿相对移动的连接在转动连接件的一侧,中心连接轴与端部连接轴平行且位于转动连接件的另一侧;两个所述转动连接件对称设置且分别通过中心连接轴与支撑架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基座位于两个所述转动连接件之间,且一个基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转动连接件的一个端部连接轴转动连接,另一个基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转动连接件的另一个端部连接轴转动连接;
[0025]两个所述基座可相互扣合;所述基座构造有用于吸附基板芯片的吸附密封槽以及位于吸附密封槽外侧的镀膜药液通道,镀膜药液通道于基座形成有加药孔和/或排液孔;所述吸附密封槽连通有负压抽吸装置。
[0026]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座包括槽型基板,槽型基板内设有加热板,加热板与槽型基板之间构成有与所述负压抽吸装置连通的负压腔,在加热板上均布有与负压腔连通的真空吸附孔;
[0027]所述加热板上设有环形的密封圈,密封圈与加热板构成所述吸附密封槽;所述镀膜药液通道构成于所述密封圈的外侧。
[0028]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热板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安装孔连接顶撑部件,顶撑部件具有用于顶升基板芯片的顶升端和穿过安装孔与所述槽型基板连接的连接端。
[0029]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动连接件、所述中心连接轴和所述端部连接轴均为中空结构且相互连通;
[0030]所述负压抽吸装置至少包括抽吸管路,抽吸管路依次穿过所述中心连接轴、所述转动连接件和两个所述端部连接轴分别两个所述基座的负压腔连通。
[0031]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两个基板中,一个基板设有加药孔,另一个基板设有排液孔,加药孔和排液孔均与所在基板的镀膜药液通道连通;
[0032]所述加药孔连接有供液装置;所述供液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药液制备罐,药液制备
罐的出液口通过供给泵与流量控制器连通,流量控制器分别对应每个药剂制备罐设有至少一个出液口且通过出液口与预混合罐连通,预混合罐连通有DI水输送管路,预混合罐与所述加药孔连通。
[00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4]1、药品消耗低:通过两个可相互扣合的基座,有效的压缩了注药体积,体积依靠独特的扣合后的空间进行加药,因此药品使用量低。
[0035]2、镀膜均匀:在扣壳后基座内的基板芯片,在注入药液后,会进行旋转摇摆,使药品充分混合,加上底部加热部件的加热,可手动或通过系统软件进行控制摇摆的时间和加热温度,使得工艺过程更易控制。
[0036]3、膜面背部无污染:由于两个基座的底部都有负压真空吸附,可以有效的控制基板芯片置于基座内部,加上底部的密封圈保护,可以有效的阻值溶液镀膜至背部,避免了绕镀的问题。
[0037]4、易于维护:可以通过机械操作打开扣合的两个基座,进行清洁或更换内置的零配件,因此维护简便。
[0038]5、清洗和加药方便:配置有供液装置,供液装置可提供DI水和镀膜药液并控制加药量和加水量,通过DI水可对基座内进行有效清洗。
附图说明
[0039]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膜层湿法涂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40]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膜层湿法涂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膜层湿法涂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两个可加热且可相互扣合的基座(1),基座(1)构造有用于吸附基板芯片(4)的吸附密封槽以及位于吸附密封槽外侧的镀膜药液通道;分别向两个基座(1)内放入基板芯片(4)且使基板芯片(4)的镀膜面朝上,并对基板芯片(4)与吸附密封槽形成的负压密封腔抽真空,以吸附住基板芯片(4);将两个基座(1)相互扣合,在两个基座(1)内的基板芯片(4)之间形成有可供镀膜药液通过以同时在两个基板芯片(4)的镀膜面镀膜的镀膜通道,镀膜通道与两个基座(1)的镀膜药液通道连通;通过镀膜药液通道向镀膜通道内注入镀膜药液;使镀膜药液均匀的与两个基板芯片(4)的镀膜面接触,并同时加热以提供合适的反应温度;反应完成后通过镀膜药液通道排出多余镀膜药液,并将基座(1)中镀膜后的基板芯片(4)取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膜层湿法涂覆方法,其特征在于:使镀膜药液均匀的与两个基板芯片(4)的镀膜面接触,包括以下步骤:使扣合的两个基座(1)绕轴向交替进行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膜层湿法涂覆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基座(1)顺时针旋转的时间和逆时针旋转的时间相同,且在顺时针旋转的时间和逆时针旋转的时间内两个基座(1)旋转有至少一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膜层湿法涂覆方法,其特征在于:吸附密封槽通过密封圈(53)与基板芯片(4)的背面密封配合,且密封圈(53)的密封尺寸与基板芯片(4)的尺寸相适配。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膜层湿法涂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基座(1)中镀膜后的基板芯片(4)取出前,还包括向基座(1)内部注入DI水进行清洗。6.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膜层湿法涂覆机构,基于权利要去1

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膜层湿法涂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2)、转动连接件(3)和两个可加热的基座(1);所述转动连接件(3)设有两个且均具有中心连接轴(31)和两个端部连接轴(32),两个端部连接轴(32)相互平行且可沿相对移动的连接在转动连接件(3)的一侧,中心连接轴(31)与端部连接轴(32)平行且位于转动连接件(3)的另一侧;两个所述转动连接件(3)对称设置且分别通过中心连接轴(31)与支撑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广欣蒋猛殷新建彭寿岳志远吴一民邵传兵
申请(专利权)人:邯郸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