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式混合动力总成协同热管理系统和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47457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6:54
本申请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增程式混合动力总成协同热管理系统和汽车。增程式混合动力总成协同热管理系统包括:发动机温控单元、电池温控单元、电机温控单元以及主管路系统,其中发动机温控单元可以理解为能够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温度或者降低发动机工作温度,同理电池温控单元能够提高或者降低电池工作温度,电机温控单元能够提高或者降低电机工作温度,主管路系统可以将发动机温控单元、电池温控单元以及电机温控单元之间的热量进行转移并交换,从而达到热量利用的效果。从而达到热量利用的效果。从而达到热量利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增程式混合动力总成协同热管理系统和汽车


[0001]本申请属于车辆
,具体涉及增程式混合动力总成协同热管理系统和汽车。

技术介绍

[0002]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中具有多热源、多温区和变温度的特点,现有的方案中一般对各单元之间独立的温度控制,而未能较好地将各个单元之间的温度协同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一个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总成协同热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协同利用发动机温控单元、电池温控单元以及电机温控单元之间的热量,从而使得整个系统具备更低的能量消耗。
[0004]本申请的另一个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的增程式混合动力总成协同热管理系统。
[0005]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增程式混合动力总成协同热管理系统,包括:
[0006]发动机温控单元,用于循环流动第一换热介质以与发动机换热;
[0007]电池温控单元,用于循环流动第二换热介质以与电池换热;
[0008]电机温控单元,用于循环流动第三换热介质以与电机换热;
[0009]主管路系统,设置有第一换热单元,所述主管路系统分别连通所述发动机温控单元、所述电机温控单元以及所述电池温控单元与所述第一换热单元;
[0010]所述主管路系统控制所述第一换热介质与所述第二换热介质进入所述第一换热单元以实现所述第一换热介质与所述第二换热介质换热;或者控制所述第一换热介质与所述第三换热介质进入所述第一换热单元以实现所述第一换热介质与所述第三换热介质换热。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主管路系统设置有控制所述第一换热介质进入所述主管路系统的N1控制阀、控制所述第二换热介质进入到所述主管路系统的N2控制阀、控制所述第三换热介质进入到所述主管路系统的N3控制阀、控制所述第一换热介质从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回流至所述发动机温控单元的N4控制阀、控制所述第二换热介质从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回流至所述电池温控单元的N5控制阀以及控制所述第三换热介质从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回流至所述电机温控单元的N6控制阀。
[0012]进一步的,所述发动机温控单元包括A1管路系统、A2管路系统以及N7控制阀,所述A1管路系统与所述发动机的机体组成A
L
1循环回路以与所述发动机的机体换热;
[0013]所述A2管路系统与所述发动机的缸盖组成A
L
2循环回路以与所述发动机的缸盖换热,所述A
L
2循环回路设置有第一散热模块以对流经所述A
L
2循环回路的所述第一换热介质散热;
[0014]所述N7控制阀分别与所述发动机的机体、所述A
L
1循环回路以及所述A
L
2循环回路连通以控制从所述发动机的机体中流出的第一换热介质进入所述A
L
1循环回路或所述A
L
2循环回路;
[0015]所述N1控制阀与所述A
L
1循环回路或所述A
L
2循环回路连通,所述N4控制阀与所述A
L
1循环回路或所述A
L
2循环回路连通。
[0016]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温控单元包括B1管路系统和B2管路系统,所述B1管路系统与所述电池组成B
L
1循环回路,所述N2控制阀和所述N5控制阀分别设置在所述B
L
1循环回路;
[0017]所述B
L
1循环回路设置有第二换热单元,所述B2管路系统与所述第二换热单元组成B
L
2循环回路,所述B
L
2循环回路设置有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产生的气流与所述第二换热介质在所述第二换热单元换热。
[0018]进一步的,所述发动机温控单元还包括A3管路系统,所述A3管路系统与所述A
L
2循环回路连通并组成A
L
3循环回路,所述A
L
3循环回路设置有第三换热单元和N8控制阀,所述N8控制阀控制所述A
L
2循环回路中的所述第一换热介质进入到所述A
L
3循环回路;
[0019]所述电池温控单元还包括B3管路系统,所述B3管路系统与所述B
L
2循环回路以及所述第三换热单元连通并组成B
L
3循环回路,所述B
L
3循环回路设置有N9控制阀,所述N9控制阀控制所述B
L
2循环回路中的所述第二换热介质进入到所述B
L
3循环回路。
[0020]进一步的,所述电机温控单元包括C1管路系统,所述C1管路系统与所述电机组成C
L
1循环回路,所述C
L
1循环回路设置有第二散热模块,所述第二散热模块用于与所述第三换热介质热交换;
[0021]所述C
L
1循环回路设置有N10控制阀,以控制所述第三换热介质在所述C
L
1循环回路流动;
[0022]所述N3控制阀和所述N6控制阀分别与所述C
L
1循环回路连通。
[0023]进一步的,所述发动机温控单元、所述电池温控单元和所述电机温控单元均包括有水泵;
[0024]所述发动机温控单元还包括有高温膨胀水箱,所述电机温控单元还包括有低温膨胀水箱。
[002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热模块包括高温散热器,所述第二散热模块包括低温散热器。
[0026]进一步的,所述N2控制阀、所述N4控制阀、所述N5控制阀以及所述N7控制阀均为温度控制阀。
[0027]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所述的增程式混合动力总成协同热管理系统。
[0028]本申请中,通过主管路系统连通发动机温控单元、电池温控单元、电机温控单元以及第一换热单元,其可以实现发动机温控单元中的第一换热介质与电池温控单元中的第二换热介质在第一换热单元中进行热交换;也可以实现发动机温控单元中的第一换热介质与电机温控单元中的第三换热介质在第一换热单元中进行热交换。在本申请中能够协同利用不同单元中的换热介质的热量,从而实现热量的转移,以实现不同单元之间产生的热量的协同利用效果,从而使得整个系统具备更低的能量消耗。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增程式混合动力总成协同热管理系统的模块框图;
[0030]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增程式混合动力总成协同热管理系统的模块框图。
[0031]附图标号说明:
[0032]100、发动机温控单元;110、A1管路系统;120、A2管路系统;
[0033]130、N7控制阀;140、A
L
1循环回路;150、A
L
2循环回路;
[0034]151、第一散热模块;160、A3管路系统;170、A
L
3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增程式混合动力总成协同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温控单元(100),用于循环流动第一换热介质以与发动机(510)换热;电池温控单元,用于循环流动第二换热介质以与电池(520)换热;电机温控单元(300),用于循环流动第三换热介质以与电机(530)换热;主管路系统(400),设置有第一换热单元(410),所述主管路系统(400)分别连通所述发动机温控单元(100)、所述电机温控单元(300)以及所述电池温控单元与所述第一换热单元(410);所述主管路系统(400)控制所述第一换热介质与所述第二换热介质进入所述第一换热单元(410)以实现所述第一换热介质与所述第二换热介质换热;或者控制所述第一换热介质与所述第三换热介质进入所述第一换热单元(410)以实现所述第一换热介质与所述第三换热介质换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式混合动力总成协同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路系统(400)设置有控制所述第一换热介质进入所述主管路系统(400)的N1控制阀(420)、控制所述第二换热介质进入到所述主管路系统(400)的N2控制阀(430)、控制所述第三换热介质进入到所述主管路系统(400)的N3控制阀(440)、控制所述第一换热介质从所述第一换热单元(410)回流至所述发动机温控单元(100)的N4控制阀(450)、控制所述第二换热介质从所述第一换热单元(410)回流至所述电池温控单元的N5控制阀(460)以及控制所述第三换热介质从所述第一换热单元(410)回流至所述电机温控单元(300)的N6控制阀(47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程式混合动力总成协同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温控单元(100)包括A1管路系统(110)、A2管路系统(120)以及N7控制阀(130),所述A1管路系统(110)与所述发动机(510)的机体组成A
L
1循环回路(140)以与所述发动机(510)的机体换热;所述A2管路系统(120)与所述发动机(510)的缸盖组成A
L
2循环回路(150)以与所述发动机(510)的缸盖换热,所述A
L
2循环回路(150)设置有第一散热模块(151)以对流经所述A
L
2循环回路(150)的所述第一换热介质散热;所述N7控制阀(130)分别与所述发动机(510)的机体、所述A
L
1循环回路(140)以及所述A
L
2循环回路(150)连通以控制从所述发动机(510)的机体中流出的第一换热介质进入所述A
L
1循环回路(140)或所述A
L
2循环回路(150);所述N1控制阀(420)与所述A
L
1循环回路(140)或所述A
L
2循环回路(150)连通,所述N4控制阀(450)与所述A
L
1循环回路(140)或所述A
L
2循环回路(150)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程式混合动力总成协同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温控单元包括B1管路系统(210)和B2管路系统(220),所述B1管路系统(210)与所述电池(520)组成B
L
1循环回路(230),所述N2控制阀(430)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青海桑康杜慎之邓祥宇王照锦
申请(专利权)人: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