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承载单元互连式的起落架支持加载系统及方法
[0001]本申请属于飞机结构强度试验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承载单元互连式的起落架支持加载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全尺寸飞机结构强度试验中,合理的试验支持方式是开展强度试验的基础条件,强度刚度均较大的起落架作为支持部位最为常见、也便于开展飞机载荷工况模拟。全机试验支持要求静定支持为6个方向约束,垂向支持点必须为3个,目前国内对于多轮起落架支持通常采用联合撬杠
‑
立柱方式和油缸连通方式形成一个支持点。现有主起落支持方式主要应用于单支柱两轮的多支柱多轮起落架,而且在应急卸载时缺少缓和冲击,冲击载荷过大时可能会造成试验件损伤。对于单支柱六轮小车式的起落架结构,在起落架与机身连接工况中,需要在各假轮处施加主动载荷,现有支持方式无法实现对各轮施加所要求载荷,也存在俯仰震荡的问题。通过更换加载装置可以解决试验加载问题,除了大大增加试验工作量,还徒增飞机姿态调整时与框架碰撞的风险,而震荡问题仍存在。
[0003]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载单元互连式的起落架支持加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气弹簧承载单元,所述油气弹簧承载单元具有腔体A、腔体B、腔体C、腔体D、腔体E、腔体F,所述油气弹簧承载单元包括与起落架假件前轴假轮连接的第一油气弹簧承载单元,与起落架假件中轴假轮连接的第二油气弹簧承载单元,以及与起落架假件后轴假轮连接的第三油气弹簧承载单元;集成模块,所述集成模块具有第一进出油路、第二进出油路、第三进出油路,所述集成模块包括第一集成模块、第二集成模块、第三集成模块,其中,所述第一集成模块的第一进出油路与第一油气弹簧承载单元的腔体A连通,第二进出油路与第一油气弹簧承载单元的腔体B连通,第三进出油路与第一油气弹簧承载单元的腔体D连通;所述第二集成模块的第一进出油路与第二油气弹簧承载单元的腔体A连通,第二进出油路与第二油气弹簧承载单元的腔体B连通,第三进出油路与第二油气弹簧承载单元的腔体D连通;所述第三集成模块的第一进出油路与第三油气弹簧承载单元的腔体A连通,第二进出油路与第三油气弹簧承载单元的腔体B连通,第三进出油路与第三油气弹簧承载单元的腔体D连通;连通油路,包括第一连通油路、第二连通油路、第三连通油路,其中,所述第一连通油路分别将第一油气弹簧承载单元的腔体A、第二油气弹簧承载单元的腔体B、第三油气弹簧承载单元的腔体B相互连通,所述第一连通油路上设置有球阀;所述第二连通油路分别将第一油气弹簧承载单元的腔体B、第二油气弹簧承载单元的腔体A、第三油气弹簧承载单元的腔体A相互连通,所述第二连通油路上设置有球阀;所述第三连通油路分别将第一油气弹簧承载单元的腔体D、第二油气弹簧承载单元的腔体D、第三油气弹簧承载单元的腔体D相互连通,所述第三连通油路上设置有球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单元互连式的起落架支持加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弹簧承载单元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中设置有两个隔板,两个所述隔板将筒体内部分隔成三个腔体,分别为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有杆活塞,包括第一有杆活塞以及第二有杆活塞,所述第一有杆活塞设置在第一腔体中,将第一腔体分隔成腔体A和腔体B,所述第二有杆活塞设置在第二腔体中,将第二腔体分隔成腔体C和腔体D;浮动活塞,所述浮动活塞设置在第三腔体中,将第三腔体分隔成腔体E和腔体F;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有杆活塞以及所述第二有杆活塞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起落架假件假轮连接;承载单元油路,所述承载单元油路的一端与腔体D连通,另一端与腔体E连通,所述承载单元油路上设置有球阀、单向节流阀以及电控换向阀;其中,腔体A、腔体B、腔体D、腔体E中填充有油液,腔体C与大气连通,腔体F中填充有高压惰性气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单元互连式的起落架支持加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上安装有位移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载单元互连式的起落架支持加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模块中:所述第一进出油路包括第一进出总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伟,田文朋,夏峰,贺谦,刘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