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FNC处理的制动盘金属盘体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46690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FNC处理的制动盘金属盘体的制造方法,涉及制动盘制造技术领域。该基于FNC处理的制动盘金属盘体的制造方法,具体操作如下:S1、对制动盘盘体进行去应力处理,从而消除制动盘铸造机加过程中的应力,根据生产需要对制动盘盘体进行机械加工操作;S2、将制动盘盘体转移至氧化炉中,并对炉压抽真空,抽真空的同时,用氮气平衡炉压,使得炉内压强处于安全范围内。该基于FNC处理的制动盘金属盘体的制造方法,通过增加浸泡辅助剂后高温施压的操作,以熔融状态下的氧化钛和氧化铁红混合物作为施压介质和导热介质,在施压压力的同时突然增加表面的温度,进一步增加了抗疲劳强度、耐磨性,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满足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用者的使用需求。用者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FNC处理的制动盘金属盘体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动盘制造
,具体为一种基于FNC处理的制动盘金属盘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是制动系统中用以产生阻碍车辆运动或运动趋势制动力的部件。汽车制动器除各种缓速装置以外,几乎都是利用固定元件与旋转元件工作表面的摩擦产生制动力矩的摩擦制动器。目前,各类汽车广泛采用的摩擦制动器根据旋转元件的不同可分为鼓式和盘式两大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鼓式制动器摩擦副中的旋转元件为制动鼓,以其圆柱面为工作表面;盘式制动器摩擦副中的旋转元件为圆盘状的制动盘,以其端面为工作表面。
[0003]FNC处理又被称为氮碳共渗,向钢件表面同时渗入碳、氮的化学工艺。以渗碳为主,渗入少量氮。因碳氮共渗工艺早期采用过氰盐或含氰气氛作为渗剂,故又称“氰化”。按共渗介质状态分为气体、液体及固体3类。固体和已很少使用。气体碳氮共渗法不用氰盐,容易控制表面质量,可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应用较广泛。与渗碳相比,具有较快的渗入速度,较高的渗层的淬透性和回火抗力,耐磨性和抗疲劳性能好等优点,处理温度较低,常用来代替渗碳处理。
[0004]现有技术中,仅通过在元件降温过程中进行两次氧化操作(前氧化和后氧化),同时在两次氧化操作之间通入二氧化碳、氮气和氨气对制动盘盘体进行加工操作(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化合物可能有所变化,目前应用于制动盘制造的最常使用的就是二氧化碳、氮气和氨气),虽然相对于不使用FNC处理生产获得的制动盘而言,增加了抗疲劳强度、耐磨性,但性能的增量不多,依旧难以很好的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FNC处理的制动盘金属盘体的制造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仅通过在元件降温过程中进行两次氧化操作(前氧化和后氧化),同时在两次氧化操作之间通入二氧化碳、氮气和氨气对制动盘盘体进行加工操作(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化合物可能有所变化,目前应用于制动盘制造的最常使用的就是二氧化碳、氮气和氨气),虽然相对于不使用FNC处理生产获得的制动盘而言,增加了抗疲劳强度、耐磨性,但性能的增量不多,依旧难以很好的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FNC处理的制动盘金属盘体的制造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0009]S1、对制动盘盘体进行去应力处理,从而消除制动盘铸造机加过程中的应力,根据生产需要对制动盘盘体进行机械加工操作;
[0010]S2、将制动盘盘体转移至氧化炉中,并对炉压抽真空,抽真空的同时,用氮气平衡
炉压,使得炉内压强处于安全范围内;
[0011]S3、对氧化路内的制动盘盘体进行前氧化处理;
[0012]S4、进行氮碳共渗操作,即FNC处理,具体操作如下:
[0013]S41、将制动盘盘体转移至氮化炉中;
[0014]S42、通入二氧化碳和氮气,通入过程中需将温度保持在550

560℃之间,待氮化炉炉内气压稳定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0015]S43、通入氨气,通入完成后,继续保持1.5

4.5h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0016]S5、调配辅助剂,辅助剂的原料为氧化钛粉末和氧化铁红粉末,氧化钛粉末和氧化铁红粉末质量比为1:3

1:4,将辅助粉末加热至1600

1700℃,使其变为熔融状态,备用;
[0017]S6、将制动盘盘体相对于氮化炉取出,随后将制动盘盘体放置于步骤S5中获得的熔融状态下的辅助剂内浸泡,持续时间为1

3min;
[0018]S7、对制动盘盘体进行高温施压操作,施压机构的施压面与制动盘盘体表面贴合,施压前需要将施压面加热至1000

1100℃,施压强度为4

6kpa,施压操作持续5

10min;
[0019]S8、进行冷却操作,在10min内,使得制动盘盘体的表面温度范围变为430

440℃;
[0020]S9、将制动盘盘体转移至氧化炉中,并对炉压抽真空,抽真空的同时,用氮气平衡炉压,使得炉内压强处于安全范围内;
[0021]S10、对氧化路内的制动盘盘体进行后氧化处理;
[0022]S11、取出制动盘盘体,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对制动盘盘体进行后续的额外加工操作。
[0023]优选的,在步骤S3中,前氧化处理的温度为400

410℃,持续时间为45

55min,采用水与助氧化剂的混合液对制动盘盘体进行氧化。
[0024]优选的,在步骤S4中,需保证,氮化炉内压强保持在18

22kpa之间。
[0025]优选的,在步骤S4中,氨气、二氧化碳、氮气的总量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而定,氨气、二氧化碳、氮气之间的体积比为10:1:9。
[0026]优选的,在步骤S10中,后氧化处理的温度为400

410℃,持续时间为45

55min,采用水与助氧化剂的混合液对制动盘盘体进行氧化。
[0027]优选的,步骤S4和步骤S5可同时进行。
[0028](三)有益效果
[002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FNC处理的制动盘金属盘体的制造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30]该基于FNC处理的制动盘金属盘体的制造方法,通过增加浸泡辅助剂后高温施压的操作,以熔融状态下的氧化钛和氧化铁红混合物作为施压介质和导热介质,在施压压力的同时突然增加表面的温度,进一步增加了抗疲劳强度、耐磨性,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满足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流程示意图;
[0032]图2为本专利技术制动盘盘体表层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图片;
[0033]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

3所得盘体和传统FNC操作后的盘体运行7000km后的性能测
试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5]请参阅图1

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FNC处理的制动盘金属盘体的制造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0036]S1、对制动盘盘体进行去应力处理,从而消除制动盘铸造机加过程中的应力,根据生产需要对制动盘盘体进行机械加工操作;
[0037]S2、将制动盘盘体转移至氧化炉中,并对炉压抽真空,抽真空的同时,用氮气平衡炉压,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FNC处理的制动盘金属盘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操作如下:S1、对制动盘盘体进行去应力处理,从而消除制动盘铸造机加过程中的应力,根据生产需要对制动盘盘体进行机械加工操作;S2、将制动盘盘体转移至氧化炉中,并对炉压抽真空,抽真空的同时,用氮气平衡炉压,使得炉内压强处于安全范围内;S3、对氧化路内的制动盘盘体进行前氧化处理;S4、进行氮碳共渗操作,即FNC处理,具体操作如下:S41、将制动盘盘体转移至氮化炉中;S42、通入二氧化碳和氮气,通入过程中需将温度保持在550

560℃之间,待氮化炉炉内气压稳定后进行下一步操作;S43、通入氨气,通入完成后,继续保持1.5

4.5h后进行下一步操作;S5、调配辅助剂,辅助剂的原料为氧化钛粉末和氧化铁红粉末,氧化钛粉末和氧化铁红粉末质量比为1:3

1:4,将辅助粉末加热至1600

1700℃,使其变为熔融状态,备用;S6、将制动盘盘体相对于氮化炉取出,随后将制动盘盘体放置于步骤S5中获得的熔融状态下的辅助剂内浸泡,持续时间为1

3min;S7、对制动盘盘体进行高温施压操作,施压机构的施压面与制动盘盘体表面贴合,施压前需要将施压面加热至1000

1100℃,施压强度为4

6kpa,施压操作持续5

10min;S8、进行冷却操作,在10m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又红易亮王晓文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恒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