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6186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床(10)。机床(10)具备:滑鞍(14),其相对于床身(12)在第1方向上相对移动;工作台(16),其相对于滑鞍(14),在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相对移动;以及第1夹持构件(60),其固定在床身(12)及工作台(16)上,固定床身(12)与工作台(16)的相对位置。定床身(12)与工作台(16)的相对位置。定床身(12)与工作台(16)的相对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机床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工具对加工对象物进行加工的机床。

技术介绍

[0002]作为机床,有线放电加工机。在日本专利特开2018

069409号公报中,公开了在加工液中的加工对象物与线电极的极间产生放电而对加工对象物进行加工的线放电加工机。
[0003]在日本专利特开2018

069409号公报的线放电加工机中,在床身上搭载有滑鞍(X轴滑鞍),在滑鞍上搭载有工作台(Y轴滑鞍),在立设于床身上的立柱上搭载有UV滑鞍(V轴滑鞍)。另外,在UV滑鞍的侧面部能移动地安装有UV工作台(U轴滑鞍),在UV工作台的侧面部能移动地安装有套管轴(Z轴滑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然而,在线放电加工机中进行输送时,滑鞍、工作台、UV滑鞍、UV工作台以及套管轴各自被夹持而不动。具体而言,滑鞍被夹持在床身上,工作台被夹持在滑鞍上,UV滑鞍被夹持在立柱上,UV工作台被夹持在UV滑鞍上,套管轴被夹持在UV工作台上。
[0005]然而,由于滑鞍、工作台、UV滑鞍、UV工作台和套管轴被单独地夹持,因此存在夹持作业的作业时间变长的倾向。其结果是,用于线放电加工机的输送的准备变得麻烦。
[0006]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的方式是一种使用工具对加工对象物进行加工的机床,其具备:滑鞍,其相对于床身在第1方向上相对移动;工作台,其相对于所述滑鞍,在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相对移动;以及第1夹持构件,其固定于所述床身及所述工作台,固定所述床身与所述工作台的相对位置。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式,即使不夹持滑鞍,也能够利用第1夹持构件来抑制滑鞍的移动。因此,与分别用夹持构件夹持滑鞍及工作台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夹持构件的数量,缩短夹持作业的作业时间,其结果是,能够简化输送。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表示机床的构成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机床的构成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第1夹持构件的安装状态的图。图4A是表示第2夹持构件及第3夹持构件的安装状态的图,图4B是以与图4A不同的视点来表示第2夹持构件及第3夹持构件的安装状态的图。图5是表示组装第1夹持构件、第2夹持构件及第3夹持构件的中途的状态的图。图6是表示第1夹持构件、第2夹持构件及第3夹持构件组装为一个组装体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图1是表示机床10的构成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机床10的构成的主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机床10是在加工液中的加工对象物与线电极的极间产生放电而对加工对象物进行加工的线放电加工机。机床10具有:床身12、滑鞍14、工作台16、立柱18、UV滑鞍20、UV工作台22和套管轴24。
[0011]床身12是机床10的机架。床身12设置在地面、地板等基底上。床身12具有用于对搭载对象物进行搭载的搭载面12F。
[0012]滑鞍14能移动地连接到用于引导滑鞍14的第1导轨26。第1导轨26设置在床身12的搭载面12F上,沿第1方向延伸。第1导轨26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第1导轨26隔开间隔地设置在床身12的搭载面12F上(参照图2)。
[0013]在一对第1导轨26之间配置有第1驱动轴28。第1驱动轴28与滑鞍驱动用马达的马达轴连接,沿第1方向延伸。在第1驱动轴28上设有第1滑动部30。滑鞍14固定在第1滑动部30上。第1滑动部30随着滑鞍驱动用马达的旋转而在第1驱动轴28上滑动。
[0014]滑鞍14随着滑鞍驱动用马达的旋转而与第1滑动部30一起在第1导轨26上移动。即,滑鞍14相对于床身12在第1方向上相对移动。在滑鞍驱动用马达为正旋转的情况下,滑鞍14向第1方向的正侧移动。另一方面,在滑鞍驱动用马达为负旋转的情况下,滑鞍14向第1方向的负侧移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方向是与由机床10定义的机械坐标系的Y轴对应的Y方向。Y方向的正侧(+Y侧)为机床10的前侧,Y方向的负侧(

Y方向)为机床10的后侧。
[0015]工作台16能移动地连接到用于引导工作台16的第2导轨32。第2导轨32设置在滑鞍14的上表面,沿着在面内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延伸。第2导轨3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第2导轨32隔开间隔地设置在滑鞍14的上表面(参照图1)。
[0016]在一对第2导轨32之间配置有第2驱动轴34。第2驱动轴34与工作台驱动用马达的马达轴连接,沿第2方向延伸。在第2驱动轴34上设有第2滑动部36。在第2滑动部36上固定有工作台16。第2滑动部36随着工作台驱动用马达的旋转而在第2驱动轴34上滑动。
[0017]工作台16随着工作台驱动用马达的旋转而与第2滑动部36一起在第2导轨32上移动。即,工作台16相对于滑鞍14在第2方向上相对移动。在工作台驱动用马达为正旋转的情况下,工作台16向第2方向的正侧移动。另一方面,在工作台驱动用马达为负旋转的情况下,工作台16向第2方向的负侧移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方向为与由机床10定义的机械坐标系的X轴对应的X方向。X方向的正侧(+X侧)为机床10的右侧,X方向的负侧(

X方向)为机床10的左侧。
[0018]立柱18是支柱构件,立设在床身12的搭载面12F上。在立柱18的前表面固定有臂38。臂38沿Y方向延伸,贯通载置于工作台16上的加工槽40的侧壁。在加工槽40的侧壁具备对臂38与加工槽40的间隙进行密封的密封机构。即使加工槽40能够与滑鞍14和工作台16中的至少一方的移动一起移动,密封机构也会密封该加工槽40与臂38的间隙。
[0019]UV滑鞍20能移动地连接到用于引导UV滑鞍20的第3导轨42。第3导轨42设置在立柱18的上表面,沿第3方向延伸。第3导轨4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第3导轨42隔开间隔地设置在立柱18的上表面(参照图2)。
[0020]在一对第3导轨42之间配置有第3驱动轴(未图示)。第3驱动轴与UV滑鞍驱动用马
达的马达轴连接,沿第3方向延伸。在第3驱动轴上设有第3滑动部(未图示)。在第3滑动部上固定有UV滑鞍20。第3滑动部随着UV滑鞍驱动用马达的旋转而在第3驱动轴上滑动。
[0021]UV滑鞍20随着UV滑鞍驱动用马达的旋转而与第3滑动部一起在第3导轨42上移动。即,UV滑鞍20相对于立柱18在第3方向上相对移动。在UV滑鞍驱动用马达为正旋转的情况下,UV滑鞍20向第3方向的正侧移动。另一方面,在UV滑鞍驱动用马达为负旋转的情况下,UV滑鞍20向第3方向的负侧移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方向是与由机床10定义的机械坐标系的V轴对应的V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V方向是与Y方向相同的方向。另外,V方向也可以是与X方向相同的方向。
[0022]UV工作台22能移动地连接到用于引导UV工作台22的第4导轨46。第4导轨46设置在UV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机床(10),其使用工具对加工对象物进行加工,所述机床的特征在于,具备:滑鞍(14),其相对于床身(12)在第1方向上相对移动;工作台(16),其相对于所述滑鞍,在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相对移动;以及第1夹持构件(60),其固定在所述床身及所述工作台上,固定所述床与所述工作台的相对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床是在加工液中的所述加工对象物与线电极的极间产生放电而对所述加工对象物进行加工的线放电加工机,所述机床具备:UV滑鞍(20),其相对于立设于所述床身的立柱(18)在第3方向上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崎瑞穗
申请(专利权)人:发那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