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放电加工机以及线放电加工机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41723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线放电加工机(10)具备:伺服控制器(38),其按照加工条件来控制线电极(12)相对于工件(14)的相对速度;加工电流控制部(36),其控制使极间产生的放电能量;放电判定部(28),其判定在单位时间内所述极间是否产生了放电;以及加工条件设定部(32),其将正朝加工端面(40)靠近的情况下的加工条件设定为第1条件,在判定产生了放电的次数已达规定次数的情况下将加工条件设定为第2条件。况下将加工条件设定为第2条件。况下将加工条件设定为第2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线放电加工机以及线放电加工机的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放电加工机以及线放电加工机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日本专利特开2001

113419号公报中揭示了以下内容:在线放电加工机正在对线电极容易断线的部分进行加工的情况下,产生放电的时间间隔的偏差会增大。所谓线电极容易断线的部分,是被加工物的弯曲部、阶梯部、端面部等部分。因此,在日本专利特开2001

113419号公报的线放电加工机中,在表示产生放电的时间间隔的偏差的方差值大于设定值的情况下,以抑制线电极的断线的方式变更加工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在线电极正朝被加工物的加工端面靠近的情况下,即便线电极离加工端面还较远,有时也会单次性地产生放电。因此,产生放电的时间间隔的方差值变得比设定值大。在该情况下,在日本专利特开2001

113419号公报揭示的技术中,即便线电极离加工端面还较远,也会以抑制线电极的断线的方式变更加工条件。但在线电极离加工端面还较远的情况下,不易发生线电极的断线。因此,日本专利特开2001

113419号公报揭示的技术无法恰当地设定加工条件。
[0004]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更恰当地设定线电极正朝被加工物的加工端面靠近的情况下的加工条件的线放电加工机以及线放电加工机的控制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1形态为一种线放电加工机,其一边使线电极相对于被加工物作相对移动一边对所述线电极与所述被加工物的极间施加电压来产生放电,由此进行所述被加工物的放电加工,该线放电加工机具备:控制部,其按照加工条件来控制所述线电极相对于所述被加工物的相对速度以及使所述极间产生的放电能量;电压检测部,其检测所述极间的电压;放电判定部,在为了对所述被加工物进行加工而所述线电极正朝所述被加工物的加工端面靠近的情况下,所述放电判定部根据检测到的所述极间的电压,每隔单位时间而判定在所述单位时间内所述极间是否产生了放电;计数部,其对判定产生了放电的次数进行计数;以及加工条件设定部,其将正朝所述加工端面靠近的情况下的所述加工条件设定为第1条件,在所述计数得到的次数已达规定次数的情况下将所述加工条件设定为不同于所述第1条件的第2条件。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2形态为一种线放电加工机的控制方法,所述线放电加工机一边使线电极相对于被加工物作相对移动一边对所述线电极与所述被加工物的极间施加电压来产生放电,由此进行所述被加工物的放电加工,所述线放电加工机具备检测所述极间的电压的电压检测部,该线放电加工机的控制方法具备:第1加工条件设定步骤,将为了对所述被加工物进行加工而所述线电极正朝所述被加工物的加工端面靠近的情况下的加工条件设定为第1条件;第1控制步骤,按照所述第1条件来控制所述线电极相对于所述被加工物的相
对速度以及使所述极间产生的放电能量;放电判定步骤,在所述线电极正朝所述加工端面靠近的情况下,根据检测到的所述极间的电压,每隔单位时间而判定在所述单位时间内所述极间是否产生了放电;计数步骤,对判定产生了放电的次数进行计数;第2加工条件设定步骤,在所述计数得到的次数已达规定次数的情况下将所述加工条件设定为不同于所述第1条件的第2条件;以及第2控制步骤,按照所述第2条件来控制所述线电极相对于所述被加工物的相对速度以及使所述极间产生的放电能量。
[0007]借助本专利技术,能更恰当地设定线放电加工机的加工条件。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线放电加工机的构成图。图2为表示控制装置中进行的靠近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图3为表示线电极朝工件的加工端面靠近而开始工件的加工为止的情形的示意图。图4为表示保留型芯未切的状态的工件的示意图。图5为表示线电极朝工件的加工端面靠近而开始工件的加工为止的情形的示意图。图6为表示控制装置中进行的靠近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图7为表示控制装置中进行的靠近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第1实施方式〕[线放电加工机的构成]图1为线放电加工机10的构成图。线放电加工机10一边使线电极12相对于工件(被加工物)14作相对移动一边使线电极12与工件14的极间产生放电来进行加工。工件14设置在未图示的工作台上。伺服马达16使工作台在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上移动,由此使得线电极12相对于工件14作相对移动。
[0010]除了具有伺服马达16以外,线放电加工机10还具有电压检测部18、放电感应电路20、主放电电路22、伺服放大器24以及控制装置26。
[0011]电压检测部18检测极间的电压(以下也记作极间电压)。放电感应电路20对极间施加放电感应电压而使极间产生放电。在极间产生了放电后,主放电电路22对线电极12供给加工电流作为对工件14进行加工的放电能量。伺服放大器24对伺服马达16供给驱动电力而使伺服马达16驱动。
[0012]控制装置26具有放电判定部28、计数部30、加工条件设定部32、放电感应电压控制部34、加工电流控制部36以及伺服控制器38。
[0013]放电判定部28判定在单位时间内极间是否产生了放电。极间是否产生了放电的判定是根据极间电压来进行。该判定每隔单位时间重复一次。计数部30对放电判定部28判定极间产生了放电的次数进行计数。
[0014]加工条件设定部32根据计数部30计数得到的次数来设定加工条件。加工条件是关于从主放电电路22供给至线电极12的加工电流、线电极12相对于工件14的相对速度、放电
感应电路20对极间施加的放电感应电压以及施加放电感应电压的周期各者的条件。
[0015]从主放电电路22供给至线电极12的加工电流的大小与使极间产生的放电能量的大小相关。因此,设定从主放电电路22供给至线电极12的加工电流也可以说是设定使极间产生的放电能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线放电加工机10中,工作台上设置的工件14与工作台一起移动,由此使得线电极12相对于工件14作相对移动。因此,线电极12相对于工件14的相对速度也可以说是工作台的移动速度。
[0016]放电感应电压控制部34将基于加工条件设定部32中设定的加工条件的指令值输出至放电感应电路20。放电感应电路20根据指令值对极间施加放电感应电压。由此,以加工条件设定部32中设定的周期对极间施加加工条件设定部32中设定的放电感应电压。
[0017]加工电流控制部36将基于加工条件设定部32中设定的加工条件的指令值输出至主放电电路22。主放电电路22根据指令值对极间供给加工电流。由此,加工条件设定部32中设定的加工电流被供给至极间。加工电流控制部36相当于本专利技术的控制部。
[0018]伺服控制器38将基于加工条件设定部32中设定的加工条件的指令值输出至伺服放大器24。伺服放大器24根据指令值将驱动电力供给至伺服马达16。由此,线电极12以加工条件设定部32中设定的相对速度相对于工件14而移动。伺服控制器38相当于本专利技术的控制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线放电加工机(10),其一边使线电极(12)相对于被加工物(14)作相对移动一边对所述线电极与所述被加工物的极间施加电压来产生放电,由此进行所述被加工物的放电加工,该线放电加工机(10)的特征在于,具备:控制部(36、38),其按照加工条件来控制所述线电极相对于所述被加工物的相对速度以及使所述极间产生的放电能量;电压检测部(18),其检测所述极间的电压;放电判定部(28),在为了对所述被加工物进行加工而所述线电极正朝所述被加工物的加工端面(40)靠近的情况下,所述放电判定部(28)根据检测到的所述极间的电压,每隔单位时间而判定在所述单位时间内所述极间是否产生了放电;计数部(30),其对判定产生了放电的次数进行计数;以及加工条件设定部(32),其将正朝所述加工端面靠近的情况下的所述加工条件设定为第1条件,在所述计数得到的次数已达规定次数的情况下将所述加工条件设定为不同于所述第1条件的第2条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放电加工机,其特征在于,在判定在所述单位时间内所述极间未产生放电的情况下,所述计数部将计数得到的次数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放电加工机,其特征在于,在从判定产生了放电的次数的计数开始起已经过比所述单位时间长的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所述计数部将计数得到的次数重置。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放电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条件是所述线电极相对于所述被加工物的相对速度比所述第1条件慢的条件。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放电加工机,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加工条件设定成所述第2条件后,在所述线电极相对于所述被加工物的移动距离已达规定距离的情况下,所述加工条件设定部将所述加工条件设定为不同于所述第2条件的第3条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放电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条件为所述线电极相对于所述被加工物的相对速度比所述第2条件快的条件以及使所述极间产生的放电能量比所述第2条件高的条件中的至少一方。7.一种线放电加工机(10)的控制方法,所述线放电加工机(10)一边使线电极(12)相对于被加工物(14)作相对移动一边对所述线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舟久保龙希西川亮
申请(专利权)人:发那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