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5310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硅钢片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混料装置,它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内上部设置有第一混料机构,所述装置本体的内下部设置有第二混料机构,所述第一混料机构包括第一混料体、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所述第二混料机构包括第二混料体、第三搅拌杆和螺纹混料杆,通过设有第一混料机构和第二混料机构,物料在搅拌的过程中效果较佳,而且,混料机构中的各个搅拌部件均能够有效搅拌物料,使得物料的搅拌时间缩短,进而提升物料的搅拌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提高物料搅拌混合效率的同时,能够确保其搅拌的效果,进而提升物料的生产质量;同时,本装置在工作时能够更加环保节能,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收益。加收益。加收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硅钢片生产
,尤其是一种混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硅钢片,它是一种含碳极低的硅铁软磁合金,一般含硅量为0.5~4.5%。加入硅可提高铁的电阻率和最大磁导率,降低矫顽力、铁芯损耗(铁损)和磁时效。
[0003]硅钢片在生产的过程中,其中在制备硅钢卷料的工序里,首先需要进行混料加工,即将不同的物料倒入混料装置中,通过混料装置内部的搅拌机构对其进行混料处理。然而,现有的混料装置,基本是由单一的搅拌杆和搅拌叶组成,在搅拌混料的过程中,需要耗费较长的搅拌时间(搅拌杆和搅拌叶较为单一,需要多搅拌一定的时间),进而降低了物料搅拌混合的效率(若在相同的搅拌时间效率下,物料的搅拌效果不佳,效果和效率只能两者取一);同时,由于搅拌的时间增加,将会增加搅拌电机的能耗,增加成本,而且,装置内部的物料量一般都会较大,故而需要较大的电机输出扭矩,电流增加,进一步增加电机的能耗。
[000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混料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混料装置,该装置通过改进后,能够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内上部设置有第一混料机构,所述装置本体的内下部设置有第二混料机构,所述第一混料机构包括第一混料体、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面中部固定安装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转轴端上部外侧焊接有第一混料体,所述搅拌电机的转轴端中部外侧焊接有若干条等间距的第一搅拌杆,所述搅拌电机的转轴端下部外侧焊接有若干条第二搅拌杆,所述第二混料机构包括第二混料体、第三搅拌杆和螺纹混料杆,所述搅拌电机的转轴端底部焊接有第二混料体,所述第二混料体的上部外侧焊接有若干条第三搅拌杆,若干条所述第三搅拌杆的外侧均焊接有螺纹混料杆。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混料体截面呈半椭圆形。
[0009]进一步的,若干条所述第一搅拌杆的长度由上往下依次递减。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混料体正视呈菱形。
[0011]进一步的,所述装置本体的内上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壳体,所述连接壳体的中部设置有下料孔。
[001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壳体的底面且位于下料孔处焊接有排料管。
[0013]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壳体的顶面且位于下料孔处倾斜焊接有第一导料板。
[0014]进一步的,若干条所述第二搅拌杆均位于排料管内部。
[0015]进一步的,所述装置本体的内底部焊接有第二导料板,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面中部
且位于第二导料板处固定安装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上固定安装有下料蝶阀。
[0016]进一步的,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面四角位置上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脚,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面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进料管和第二进料管。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8](1)本技术通过设有第一混料机构和第二混料机构,物料在搅拌的过程中效果较佳,而且,混料机构中的各个搅拌部件均能够有效搅拌物料,使得物料的搅拌时间缩短,进而提升物料的搅拌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在提高物料搅拌混合效率的同时,能够确保其搅拌的效果,进而提升物料的生产质量;
[0019](2)由于搅拌的时间缩短,进而能够减少电机使用时间上的耗能,而且,物料一次经过第一混料机构和第二混料机构后即能够达到较佳的混料效果,故并不需要较大的电机输出扭矩,能够在减少电流的过程中进一步降低耗能,同时,本技术中一台搅拌电机即能带动第一混料机构和第二混料机构进行工作,也大大地节约了生产耗能,终上,本装置在工作时能够更加环保节能,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收益。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装置本体;2、第一混料体;3、第一搅拌杆;4、第二搅拌杆;5、搅拌电机;6、第二混料体;7、第三搅拌杆;8、螺纹混料杆;9、连接壳体;10、排料管;11、第一导料板;12、第二导料板;13、下料管;14、下料蝶阀;15、支撑脚;16、第一进料管;17、第二进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23]如图1所示,一种混料装置,它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上部设置有第一混料机构,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下部设置有第二混料机构,所述第一混料机构包括第一混料体2、第一搅拌杆3和第二搅拌杆4,所述装置本体1的顶面中部固定安装有搅拌电机5,所述搅拌电机5的转轴端上部外侧焊接有第一混料体2,所述搅拌电机5的转轴端中部外侧焊接有若干条等间距的第一搅拌杆3,所述搅拌电机5的转轴端下部外侧焊接有若干条第二搅拌杆4,所述第二混料机构包括第二混料体6、第三搅拌杆7和螺纹混料杆8,所述搅拌电机5的转轴端底部焊接有第二混料体6,所述第二混料体6的上部外侧焊接有若干条第三搅拌杆7,若干条所述第三搅拌杆7的外侧均焊接有螺纹混料杆8。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有第一混料机构和第二混料机构,混料机构中的各个搅拌部件均能够有效搅拌物料,使得物料的搅拌时间缩短,进而提升物料的搅拌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在提高物料搅拌混合效率的同时,能够确保其搅拌的效果;与此同时,由于搅拌的时间缩短,进而能够减少电机使用时间上的耗能,而且,物料一次经过第一混料机构和第二混料机构后即能够达到较佳的混料效果,故并不需要较大的电机输出扭矩(现有技术中因搅拌效果欠佳,物料全部进料后还没有达到混料的效果,物料就会大量堆积在装置的内部,所以需要电机较大的输出扭矩方可搅动物料,而本技术则在物料全部进料后即能达到较佳的混料效果(不同的物料不断进入装置本体1内部,会不断被第一混料体2、第一搅拌杆3、第二搅拌杆4、第二混料体6、第三搅拌杆7和螺纹混料杆8进行打散
搅拌混合,到达装置本体1的内底部时,不同的物料基本已经达到较佳的混料效果),进而能够减少电机的输出扭矩),能够在减少电流的过程中进一步降低耗能。
[0025]所述第一混料体2截面呈半椭圆形。该设计的形状目的在于:增大与物料的接触面积,能够更加高效地打散混合物料。
[0026]若干条所述第一搅拌杆3的长度由上往下依次递减。可以理解,一来能够配合第一导料板11的结构设置,二来能够最大限度地对物料进行搅拌,提高混料效果。
[0027]所述第二混料体6正视呈菱形。物料经排料管10直接下落时,能够被第二混料体6顶部的锥形结构再次高效打散混合,效果较佳。
[0028]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上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壳体9,所述连接壳体9的中部设置有下料孔。通过设有下料孔,能够便于安装排料管10和安装第一导料板11,使得物料能够依次经过第一混料体2、第一搅拌杆3和第二搅拌杆4后再下落至装置本体1的内下部。
[0029]所述连接壳体9的底面且位于下料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上部设置有第一混料机构,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下部设置有第二混料机构,所述第一混料机构包括第一混料体(2)、第一搅拌杆(3)和第二搅拌杆(4),所述装置本体(1)的顶面中部固定安装有搅拌电机(5),所述搅拌电机(5)的转轴端上部外侧焊接有第一混料体(2),所述搅拌电机(5)的转轴端中部外侧焊接有若干条等间距的第一搅拌杆(3),所述搅拌电机(5)的转轴端下部外侧焊接有若干条第二搅拌杆(4),所述第二混料机构包括第二混料体(6)、第三搅拌杆(7)和螺纹混料杆(8),所述搅拌电机(5)的转轴端底部焊接有第二混料体(6),所述第二混料体(6)的上部外侧焊接有若干条第三搅拌杆(7),若干条所述第三搅拌杆(7)的外侧均焊接有螺纹混料杆(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料体(2)截面呈半椭圆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条所述第一搅拌杆(3)的长度由上往下依次递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料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平光钱卿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有成矽钢铁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