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床自动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4694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车床自动下料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拓展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滑动连接有延展座,所述支撑座的右侧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定位孔,所述延展座的右侧开设有延展槽,所述延展座与支撑座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延展座的顶部安装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接料板,所述接料板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拓展板,所述接料板与拓展板上均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槽。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可调节高度、角度以及宽度的接料板来对车床加工后的棒料进行自动接料,同时通过设置在接料板上的通槽可以使得棒料上的切削液回流至车床内部,提高利用率。提高利用率。提高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床自动下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车床下料
,更具体地说,涉及车床自动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车床下料大都是由人工来完成,现如今人工成本变高,一个人最多照顾两台机床,这样不仅速度慢还容易发生危险,而且想做到24小时运转便需要更多的人工。
[0003]除了人工下料还有工业机器人下料,该方式采用工业机器人搭配手抓夹取工件实现车床自动下料,工业机器人灵活稳定,代替了原来工作中人的操作,又或者采用模组拼搭的机构代替人工下料,该方式没有机器人灵活但成本比工业机器人方案低,工业机器人下料,该方式初期投入成本很高,维护困难,必须由专业人士进行维护保养,操作人员培养不易,模组拼搭的机构下料,该方式结构复杂,容易出现故障不易维修,同时机床加工时飞溅切削液油雾长期吸入也会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损伤,因此我们专业人员提供了一种车床自动下料装置,以解决这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车床自动下料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车床自动下料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拓展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滑动连接有延展座,所述支撑座的右侧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定位孔,所述延展座的右侧开设有延展槽,所述延展座与支撑座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延展座的顶部安装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接料板,所述接料板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拓展板,所述接料板与拓展板上均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槽。<br/>[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含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固定连接在延展座的顶部,所述铰接座的内壁上铰接有同步座,所述同步座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接料板的底部,所述同步座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内部插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贯穿铰接座并延伸至铰接座的外部。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延展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耳板,所述耳板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防滑纹。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拓展座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座上。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延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角度调节机构的右侧。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接料板与拓展板的顶部均一体成型有防护板。
[00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3]本技术中,通过可调节高度、角度以及宽度的接料板来对车床加工后的棒料
进行自动接料,同时通过设置在接料板上的通槽可以使得棒料上的切削液回流至车床内部,提高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角度调节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标号说明:
[0018]1、支撑座;2、拓展座;3、延展座;4、定位孔;5、延展槽;6、角度调节机构;601、铰接座;602、同步座;603、限位孔;604、限位杆;7、接料板;8、拓展板;9、通槽;10、耳板;11、加强杆;12、挡板;13、防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0]请参阅图1~3,本技术中,车床自动下料装置,包括支撑座1,支撑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拓展座2,支撑座1的顶部滑动连接有延展座3,支撑座1的右侧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定位孔4,延展座3的右侧开设有延展槽5,延展座3与支撑座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延展座3的顶部安装有角度调节机构6,角度调节机构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接料板7,接料板7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拓展板8,接料板7与拓展板8上均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槽9,角度调节机构6包含有铰接座601,铰接座601固定连接在延展座3的顶部,铰接座601的内壁上铰接有同步座602,同步座602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接料板7的底部,同步座602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限位孔603,限位孔603的内部插接有限位杆604,限位杆604贯穿铰接座601并延伸至铰接座601的外部,延展座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12,挡板12位于角度调节机构6的右侧。
[0021]使用人员将拓展座2通过螺栓连接在车床落料右侧,随后使用人员对接料板7的高度与角度进行调节,使用人员拉动处于接料板7顶部的拓展板8,从而可以使用不同长度的管料,使用人员将固定延展座3与支撑座1的螺栓旋出,随后拉动延展座3使得延展座3在支撑座1上滑动,直至达到与车床合适的高度,使用人员将螺栓拧入延展座3底部以及延展槽5内部的定位孔4内部,从而完成对延展座3的限位,使用人员将限位杆604抽出,此时同步座602在铰接座601上转动,接料板7角度随之转动,当到达与车床配合的合适角度后使用人员将限位杆604贯穿限位孔603与铰接座601,完成限位,在车床加工完成后气缸伸出接下加工完成的工件,气缸缩回,工件从接料板7滑出车床,掉进料框,通槽9的设置可以使得车床的切削液能回流到机床内部,挡板12则可以防止切削液迸溅。
[0022]本技术中,通过可调节高度、角度以及宽度的接料板7来对车床加工后的棒料进行自动接料,同时通过设置在接料板7上的通槽9可以使得棒料上的切削液回流至车床内部,提高利用率。
[0023]请参阅图1,其中:延展座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耳板10,耳板10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防滑纹。
[0024]本技术中,在使用人员想要对接料板7的高度进行改变时需要拉动延展座3,
耳板10可以为其提供一个很好的着力点,防滑纹则可以防止使用人员发生手滑。
[0025]请参阅图1与2,其中:拓展座2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加强杆11,加强杆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座1上。
[0026]本技术中,加强杆11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支撑座1与拓展座2之间的连接紧密性,避免管料在落在接料板7顶部时设备振动过大。
[0027]请参阅图1与2,其中:接料板7与拓展板8的顶部均一体成型有防护板13。
[0028]本技术中,防护板13的设置可以对管料起到限制作用,使得避免管料从接料板7顶部脱落未能进入料箱。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车床自动下料装置,包括支撑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拓展座(2),所述支撑座(1)的顶部滑动连接有延展座(3),所述支撑座(1)的右侧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定位孔(4),所述延展座(3)的右侧开设有延展槽(5),所述延展座(3)与支撑座(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延展座(3)的顶部安装有角度调节机构(6),所述角度调节机构(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接料板(7),所述接料板(7)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拓展板(8),所述接料板(7)与拓展板(8)上均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槽(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床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机构(6)包含有铰接座(601),所述铰接座(601)固定连接在延展座(3)的顶部,所述铰接座(601)的内壁上铰接有同步座(602),所述同步座(602)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接料板(7)的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亮亮刘杰郭文鑫付帮亚张晏铖
申请(专利权)人:廊坊市福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