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基坑支护预应力锚索自动智能张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4393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基坑支护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基坑支护预应力锚索自动智能张拉装置。千斤顶机构包括张拉千斤顶和顶压千斤顶;智能泵站机构包括控制箱、张拉阀组、电机、顶压阀组、高压泵和油箱,张拉阀组位于顶压阀组的上方,张拉阀组和顶压阀组分别与电机连接,油箱位于顶压阀组的下方,油箱的出口处设有高压泵,高压泵分别与张拉阀组和顶压阀组连接,张拉阀组通过张拉千斤顶油管与张拉千斤顶的两个油口连接,顶压阀组通过顶压千斤顶油管与顶压千斤顶的两个油口连接。对锚索同时施加向前的顶紧力和向后的张拉力,从而保证每束锚索都能够被拉紧,大大减少了锚索的预应力损失,自动完成预应力张拉、持荷、锚固全过程中,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张拉。标准化张拉。标准化张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基坑支护预应力锚索自动智能张拉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基坑支护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基坑支护预应力锚索自动智能张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地下工程的建设促使基坑工程支护技术蓬勃发展,其中锚索支护技术以其工程造价低、施工工期短、绿色环保以及施工操作空间大等优点而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基坑围护工程中。
[0003]预应力锚索是指采取预应力方法将锚索锚固在岩体内部的索状支架,用于加固边坡。当基坑采用预应力锚索支护,可以有效地限制基坑侧壁位移,保证基坑开挖安全,同时可以为基坑施工提供较大面积的工作面,进一步保证大体积结构物能够顺利进入地铁车站。近年来,基坑越来越多的采用预应力锚索支护形式,但是在预应力锚索支护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锚索预应力损失的现象,锚索预应力损失会严重影响基坑围护结构的围护效果,严重时甚至会引起围护结构的实效,进而导致基坑坍塌事故。因此,基坑采用预应力锚索支护,需要对锚索预应力损失现象予以特别关注。
[0004]基于上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亟待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实现锚索自动加荷、持荷、锚固的过程,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张拉,避免现场施工操作不规范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基坑支护预应力锚索自动智能张拉装置,通过该装置对锚索同时施加向前的顶紧力和向后的张拉力,从而保证了每束锚索都能够被拉紧,大大减少了锚索的预应力损失,可以自动完成预应力张拉、持荷、锚固全过程中,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张拉。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基坑支护预应力锚索自动智能张拉装置,包括千斤顶机构和智能泵站机构,千斤顶机构和智能泵站机构之间通过油管连接,其中,所述千斤顶机构包括张拉千斤顶和顶压千斤顶;
[0007]所述智能泵站机构包括控制箱、张拉阀组、电机、顶压阀组、高压泵和油箱,张拉阀组位于顶压阀组的上方,张拉阀组和顶压阀组分别与电机连接,油箱位于顶压阀组的下方,油箱的出口处设有高压泵,高压泵分别与张拉阀组和顶压阀组连接,张拉阀组通过张拉千斤顶油管与张拉千斤顶的两个油口连接,顶压阀组通过顶压千斤顶油管与顶压千斤顶的两个油口连接;
[0008]所述顶压千斤顶位于张拉千斤顶的前端,且顶压千斤顶的后端与张拉千斤顶的前端固定连接,顶压千斤顶包括缸体Ⅱ、穿心套Ⅱ和活塞Ⅱ,缸体Ⅱ固定设置在穿心套Ⅱ的外侧,缸体Ⅱ和穿心套Ⅱ之间形成腔体,活塞Ⅱ滑动设置在该腔体内,缸体Ⅱ上对称设置两油口;
[0009]所述张拉千斤顶包括穿心套Ⅰ、活塞Ⅰ和缸体Ⅰ,缸体Ⅰ固定位于穿心套Ⅰ的外侧,缸
体Ⅰ与穿心套Ⅰ之间形成腔体,活塞Ⅰ滑动设置在该腔体内,缸体Ⅰ上对称设置两油口,张拉千斤顶的外部表面还固定有位移传感器机构。
[0010]本技术中,所述张拉阀组和顶压阀组分别包括用于改变液压油流向的电磁换向阀、用于卸荷液压油压力的卸荷球阀、用于设定调定压力值的数字阀、用于控制液压油压力的溢流阀、用于保持液压油压力的液控单向阀、用于实时监测液压油压力的压力传感器和用于控制液压油流量大小的电磁球阀。
[0011]所述位移传感器机构包括拉杆式传感器、保护筒和位移传感器支撑罩,保护筒的一端固定有位移传感器安装座,对应的另一端固定有导向筒,拉杆式传感器设置在保护筒内,拉杆式传感器的一端固定于位移传感器安装座,拉杆式传感器的另一端固定在导向筒外侧的压紧螺母上,保护筒通过位移传感器支撑罩与张拉千斤顶的缸体Ⅰ连接,保护筒滑动设置在位移传感器支撑罩内,且位移传感器支撑罩的内表面与保护筒之间连接有弹簧;
[0012]所述活塞Ⅰ的环形外侧端面固定有连接垫环,连接垫环通过连接板与导向筒连接,连接板的一端套在导向筒的外侧,连接板的另一端与连接垫环固定连接。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通过该千斤顶机构,可以对穿过千斤顶机构的多束锚索同时施加向前的顶紧力和向后的张拉力,从而保证了每束锚索都能够被拉紧,并且锚索上的夹片不易脱落,大大减少了锚索的预应力损失;
[0015](2)通过智能泵站机构,通过实现预先设定的数值,可以实现对液压油的压力进行自动控制,因此通过该智能泵站机构可以自动完成预应力张拉、持荷、锚固全过程中,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张拉;
[0016](3)通过设置连接板和连接垫环,使位移传感器机构与张拉千斤顶连接,可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使传感器在测量过程中不受环境影响,极大的提高传感器测量数值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千斤顶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千斤顶机构的剖视图;
[0020]图4是智能泵站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智能泵站机构;2张拉千斤顶;3顶压千斤顶;4张拉千斤顶油管;5顶压千斤顶油管;6位移传感器机构;7连接板;8连接垫环;9位移传感器安装座;10位移传感器支撑罩;11保护筒;12导向筒;13压紧螺母;14穿心套Ⅰ;15活塞Ⅰ;16缸体Ⅰ;17缸体Ⅱ;18穿心套Ⅱ;19活塞Ⅱ;20控制箱;21张拉阀组;22电机;23顶压阀组;24变频器;25高压泵;26油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3]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
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4]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适用于基坑支护预应力锚索自动智能张拉装置包括千斤顶机构和智能泵站机构,其中千斤顶机构包括张拉千斤顶2和顶压千斤顶3。千斤顶机构和智能泵站机构之间通过油管连接。
[0025]智能泵站机构为张拉千斤顶和顶压千斤顶提供源动力,通过智能泵站机构输出的液压动力驱动张拉千斤顶和顶压千斤顶中活塞的伸缩。如图4所示,智能泵站机构包括控制箱20、张拉阀组21、电机22、顶压阀组23、高压泵25和油箱26。本实施例中,智能泵站机构的正面设有控制面板,对应的智能泵站机构的背面设有控制箱20。控制箱20内设有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张拉阀组21、电机22、顶压阀组23、高压泵25和油箱26电连接,本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以采用PLC控制器。
[0026]张拉阀组21位于顶压阀组23的上方,张拉阀组21和顶压阀组23分别与电机22连接,油箱26位于顶压阀组23的下方,油箱26的出口处设有高压泵25,高压泵25分别与张拉阀组21和顶压阀组23连接。通过高压泵25将油箱26内的液压油高压泵出,并输送至张拉阀组21和顶压阀组23内,为张拉阀组21和顶压阀组23提供高压的液压油。
[0027]张拉阀组21和顶压阀组23分别包括电磁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基坑支护预应力锚索自动智能张拉装置,包括千斤顶机构和智能泵站机构,千斤顶机构和智能泵站机构之间通过油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机构包括张拉千斤顶(2)和顶压千斤顶(3);所述智能泵站机构包括控制箱(20)、张拉阀组(21)、电机(22)、顶压阀组(23)、高压泵(25)和油箱(26),张拉阀组(21)位于顶压阀组(23)的上方,张拉阀组(21)和顶压阀组(23)分别与电机(22)连接,油箱(26)位于顶压阀组(23)的下方,油箱(26)的出口处设有高压泵(25),高压泵(25)分别与张拉阀组(21)和顶压阀组(23)连接,张拉阀组(21)通过张拉千斤顶油管(4)与张拉千斤顶(2)的两个油口连接,顶压阀组(23)通过顶压千斤顶油管(5)与顶压千斤顶(3)的两个油口连接;所述顶压千斤顶(3)位于张拉千斤顶(2)的前端,且顶压千斤顶(3)的后端与张拉千斤顶(2)的前端固定连接,顶压千斤顶(3)包括缸体Ⅱ(17)、穿心套Ⅱ(18)和活塞Ⅱ(19),缸体Ⅱ(17)固定设置在穿心套Ⅱ(18)的外侧,缸体Ⅱ(17)和穿心套Ⅱ(18)之间形成腔体,活塞Ⅱ(19)滑动设置在该腔体内,缸体Ⅱ(17)上对称设置两油口;所述张拉千斤顶(2)包括穿心套Ⅰ(14)、活塞Ⅰ(15)和缸体Ⅰ(16),缸体Ⅰ(16)固定位于穿心套Ⅰ(14)的外侧,缸体Ⅰ(16)与穿心套Ⅰ(14)之间形成腔体,活塞Ⅰ(15)滑动设置在该腔体内,缸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泉维赵继增黄成刘林胜叶守杰王希磊杨忠年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市地铁六号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