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装置、蓄电装置及冷却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3684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却装置、蓄电装置及冷却系统,冷却装置包括本体和形成于本体的内部的供制冷剂流通的管道,管道包括流入流道、扰流流道和流出流道,流入流道的出口连通至流出流道的入口,且流入流道的延伸方向相交于流出流道的延伸方向,扰流流道至少连通至流出流道,扰流流道用于对制冷剂进行扰流,以抑制流出流道中的制冷剂中的液相介质沿制冷剂在流入流道的流向朝流出流道的外侧偏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至少与流出流道相连的扰流流道,用于抑制制冷剂中的液相介质沿制冷剂在流入流道的流向朝流出流道的外侧偏移,从而使得制冷剂中的液相介质和气相介质在流至流出流道的出口之前能够混合均匀。出口之前能够混合均匀。出口之前能够混合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装置、蓄电装置及冷却系统


[0001]本技术总地涉及电池的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冷却装置、蓄电装置及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采用冷媒直冷的电池冷却系统中的冷板的进出口数量有限。冷媒以气相冷媒和液相冷媒的混合相冷媒存在于电池组件的冷板中。与单相流动的冷媒仅需通过控制不同流道的压降来调整流量的分配不同的是,两相流动的冷媒中的气相与液相存在较大的密度差异,分流问题更加复杂。冷板的流道内的冷媒的气液两相流体在经过弯头改变流向时,密度较大的液相流体具有更大的流动惯性,其在惯性力的作用下会向弯头的外侧偏移,从而造成经过弯头后的液相流量集中于流道的一侧。如在此时将流道的冷媒进行分流,则液相冷媒的流量在各支路流道中分布不均,从而会使得直冷板在进行电池组件的冷却时形成较大的温差,进而会造成电池组件的温差过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0004]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本体和形成于所述本体的内部的供制冷剂流通的管道,所述管道包括流入流道、扰流流道和流出流道,所述流入流道的出口连通至所述流出流道的入口,且所述流入流道的延伸方向相交于所述流出流道的延伸方向,所述扰流流道至少连通至所述流出流道,所述扰流流道用于对所述制冷剂进行扰流。
[0005]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冷却装置,通过设置至少与流出流道相连的扰流流道,用于抑制制冷剂中的液相介质沿制冷剂在流入流道的流向朝流出流道的外侧偏移,从而使得制冷剂中的液相介质和气相介质在流至流出流道的出口之前能够混合均匀,进而确保制冷剂在流入流道和流出流道之间所形成的拐弯之后的气液相分布的均匀性。
[0006]可选地,所述扰流流道位于所述流入流道和所述流出流道的交汇处,所述扰流流道构造为短管,所述短管构造为自所述流入流道沿所述流入流道的延伸方向延伸至所述流出流道的外侧,所述短管一端与所述流入流道和所述流出流道连通,所述短管的另一端封闭。
[0007]可选地,所述短管沿所述流入流道的延伸方向的长度小于或等于两倍的所述流入流道的当量直径。
[0008]可选地,所述扰流流道串联于所述流出流道,所述扰流流道构造为环形流道,所述环形流道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流出流道的沿所述流出流道的径向的两侧。
[0009]可选地,所述环形流道的出口至所述流出流道的出口的距离大于或等于5倍的所述流出流道的当量直径。
[0010]可选地,所述管道包括分流单元,所述分流单元包括进口流道和连通至所述进口流道的分流子单元,所述分流子单元包括一个第一主流道和彼此并联且与所述第一主流道连通的各个第一分流道,所述第一分流道包括所述流入流道、所述扰流流道和所述流出流道。
[0011]可选地,所述分流单元包括至少两级分流子单元,至少两级所述分流子单元依次串联,至少两级所述分流子单元中的位于最前一级的所述分流子单元连通至所述进口流道。
[0012]可选地,位于同一个所述分流子单元中的所述扰流流道和所述流出流道均至少有2个。
[0013]可选地,所述管道还包括冷却单元,所述冷却单元包括彼此并联的各个冷却流道,每个所述冷却流道的入口一一对应地连通至位于最后一级的所述分流子单元的所述第一分流道的出口。
[0014]可选地,所述管道还包括汇流单元,所述汇流单元包括出口流道和连通至所述出口流道的汇流子单元,所述汇流子单元的入口连通至所述冷却单元的出口,所述汇流子单元包括一个第二主流道和彼此并联且与所述第二主流道的入口连通的各个第二分流道。
[0015]可选地,所述汇流单元包括至少两级汇流子单元,至少两级所述汇流子单元依次串联,至少两级所述汇流子单元中的位于最后一级的所述汇流子单元连通至所述出口流道,至少两级所述汇流子单元中的位于最前一级的所述汇流子单元的所述第二分流道连通至所述冷却流道的出口。
[0016]可选地,所述分流单元和所述汇流单元位于所述本体的沿长度方向的同一端。
[0017]可选地,所述本体构造为冷板,所述冷板包括:
[0018]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内表面沿厚度方向凹陷形成有导流槽;和
[0019]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沿所述厚度方向叠放至所述第一板体的内表面以封闭所述导流槽的槽口,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一板体的导流槽围合形成所述管道,所述第二板体背离所述第一板体的表面用于连接至电池组件。
[0020]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蓄电装置,所述蓄电装置包括:
[0021]电池组件;和
[0022]上述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设置于所述电池组件的一侧。
[0023]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蓄电装置,通过应用上述的冷却装置,并将其附接至电池组件的一侧,这样有助于使得电池组件能够获得更加均匀的冷却效果。
[0024]可选地,冷却流道覆盖于所述电池组件的一侧的电芯分布区域,以冷却所述电池组件。
[0025]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包括:
[0026]根据上述的冷却装置;
[0027]空调,所述空调通过管路串接于所述冷却装置的进口流道和出口流道之间,并与所述冷却装置共用制冷剂;以及
[0028]第一膨胀阀,所述第一膨胀阀串接于所述进口流道和所述空调之间的管路中。
[0029]根据本技术第三方面的冷却系统,通过将冷却装置通过第一膨胀阀与空调相连,并与空调共用制冷剂,即冷却装置直接用空调的制冷剂作为冷媒,这样有助于简化冷却系统和降低成本。
[0030]可选地,所述空调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以及第二膨胀阀,所述蒸发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和第二膨胀阀彼此通过管路串联以形成换热回路,
[0031]所述进口流道通过所述第一膨胀阀连通至所述第二膨胀阀和所述冷凝器之间的管路,
[0032]所述出口流道连通至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压缩机之间的管路。
附图说明
[0033]本技术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
[0034]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冷媒制冷组件的爆炸立体视图;
[0035]图2为图1中的分流单元的拓扑示意图;
[0036]图3为图2中的分流子单元与前一级分流子单元连接处的示意图;
[0037]图4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冷媒制冷组件的爆炸立体视图;
[0038]图5为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具有环形的扰流流道的分流子单元的示意图;
[0039]图6为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具有短管和环形的扰流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本体和形成于所述本体的内部的供制冷剂流通的管道,所述管道包括流入流道、扰流流道和流出流道,所述流入流道的出口连通至所述流出流道的入口,且所述流入流道的延伸方向相交于所述流出流道的延伸方向,所述扰流流道至少连通至所述流出流道,所述扰流流道用于对所述制冷剂进行扰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流道位于所述流入流道和所述流出流道的交汇处,所述扰流流道构造为短管,所述短管构造为自所述流入流道沿所述流入流道的延伸方向延伸至所述流出流道的外侧,所述短管一端与所述流入流道和所述流出流道连通,所述短管的另一端封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短管沿所述流入流道的延伸方向的长度小于或等于两倍的所述流入流道的当量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流道串联于所述流出流道,所述扰流流道构造为环形流道,所述环形流道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流出流道的沿所述流出流道的径向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流道的出口至所述流出流道的出口的距离大于或等于5倍的所述流出流道的当量直径。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包括分流单元,所述分流单元包括进口流道和连通至所述进口流道的分流子单元,所述分流子单元包括一个第一主流道和彼此并联且与所述第一主流道连通的各个第一分流道,所述第一分流道包括所述流入流道、所述扰流流道和所述流出流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单元包括至少两级分流子单元,至少两级所述分流子单元依次串联,至少两级所述分流子单元中的位于最前一级的所述分流子单元连通至所述进口流道。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个所述分流子单元中的所述扰流流道和所述流出流道均至少有2个。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还包括冷却单元,所述冷却单元包括彼此并联的各个冷却流道,每个所述冷却流道的入口一一对应地连通至位于最后一级的所述分流子单元的所述第一分流道的出口。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却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婷何璨明唐磊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