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后驱汽车五连杆后副车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3065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新能源后驱汽车五连杆后副车架及车辆。包括前横梁;前横梁呈“弓”形,在前横梁两端弯折处设置有前悬置安装支架;在前横梁表面连接有右纵梁及左纵梁,右纵梁及左纵梁呈拱形,在右纵梁、左纵梁与前横梁连接处设置有前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横梁固定连接右纵梁及左纵梁之间,后横梁包括后横梁前板、后横梁中板及后横梁后板,后横梁前板、后横梁中板及后横梁后板依次固定连接,后横梁前板中间设置有后悬置安装腔,后横梁前板与后横梁中板之间两端固定设置有外倾控制臂安装部,后横梁中板及后横梁后板之间固定设置有前束控制臂安装部,本后副车架更便于安装,同时安装后空间布局更加紧凑。同时安装后空间布局更加紧凑。同时安装后空间布局更加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后驱汽车五连杆后副车架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能源后驱汽车五连杆后副车架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后副车架是支承前后车桥、悬挂的支架,通常,在动力总成前置的车型中,后副车架的设计无需考虑动力总成的影响,只需为悬架及周边件提供安装点,并且提供足够的强度即可,因而其设计空间相对充裕,设计难度相对较低。
[0003]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电机后置后驱的新能源车型越来越多,对于五连杆后悬且动力后驱的新能源汽车,后副车架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五连杆后悬连接及三电系统的布置,目前,现有技术后驱新能源汽车的后副车架,其后副车架前后横梁、左右纵梁主要通过冲压制成,其表面较为平直圆滑,使三电系统的电驱组件、电池组件及电控组件与后副车架之间存在间隙,以及五连杆后悬与后副车架连接时需预留安装空间及零部件占用空间,导致在空间布局上不够紧凑,同时,由于五连杆后悬需要与后副车架进行连接,后副车架自身有多个安装点,使后副车架安装过程工序复杂,特别是在后副车架的后横梁,由于后横梁有多个连接点以及安装点需要水平进行打紧固定,导致后横梁装配工序复杂,装配难度高,基于此,如何对后副车架结构进行改进,使后副车架更便于安装,同时安装后后副车架、三电系统及五连杆后悬空间布局更加紧凑是设计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能源后驱汽车五连杆后副车架及车辆。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新能源后驱汽车五连杆后副车架,包括:前横梁;所述前横梁呈“弓”形,在所述前横梁中部设置有水平段,在水平段两端表面对称设置有前悬置安装支架;靠近所述前悬置安装支架的所述前横梁表面对称连接有右纵梁及左纵梁,所述右纵梁及所述左纵梁呈拱形,在所述右纵梁与所述前横梁连接处及所述左纵梁与所述前横梁连接处固定连接有前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横梁;所述后横梁固定连接右纵梁及左纵梁之间,其中,所述后横梁包括后横梁前板、后横梁中板及后横梁后板,所述后横梁前板、所述后横梁中板及所述后横梁后板依次固定连接,所述后横梁前板中间设置有后悬置安装腔,所述后横梁前板与所述后横梁中板之间两端固定设置有外倾控制臂安装部,后横梁中板及所述后横梁后板之间固定设置有前束控制臂安装部。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新能源后驱汽车五连杆后副车架,通过前横梁呈“弓”形设置及右纵梁及左纵梁呈拱形设置,使后副车架与三电系统布置更加贴合,在空间布局上更加紧凑,后横梁通过后横梁前板、后横梁中板及后横梁后板组合设置,将后悬置、外倾控制臂安装部及前束控制臂安装部集成在后横梁结构上,不需要单独连接支架零部件,在满
足了后横梁结构性能同时进一步节省了三电系统周围空间,在后横梁前板的后悬置安装腔左右两侧内竖直活动设置有螺纹套管,竖直方向进行固定节省更多的装配空间,螺纹套管可以实现小范围移动,可以补偿装配过程中零部件及工具等带来的装配公差,同时,外倾控制臂安装部及前束控制臂安装部在后横梁上开设有对应安装通孔,使后悬置、外倾控制臂及前束控制臂可以在更为复杂的装配工序中顺利完成总装,降低了安装难度,也不需要额外的安装空间。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靠近所述后悬置安装腔的所述后横梁前板上下表面同轴开设有后悬置安装孔,靠近所述后悬置安装孔的所述后横梁内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个限位凸点,所述限位凸点内放置螺纹套管,所述限位凸点环绕所述后悬置安装孔同轴设置,相邻两个所述限位凸点之间距离小于所述螺纹套管直径,所述螺纹套管两端分别抵触后横梁前板上下内表面;通过限位凸点设置,限位凸点用于实现对螺纹套管限位,可以补偿装配过程中零部件及工具等带来的装配公差,降低了装配难度,提升了装配精度。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倾控制臂安装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后横梁前板的第一外倾控制臂连接部及所述后横梁中板的第二外倾控制臂连接部,所述第一外倾控制臂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外倾控制臂连接部平行同轴线设置;靠近所述第一外倾控制臂连接部的所述后横梁前板表面贯穿开设有第一预留通孔,所述后横梁前板底部表面贯穿开设有第二预留通孔,所述第二预留通孔正对所述外倾控制臂安装部。通过第一外倾控制臂连接部、第二外倾控制臂连接部及第二预留通孔的设置,将外倾控制臂安装结构集成于后横梁结构,在满足后横梁结构强度同时节省了空间,降低了安装难度。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束控制臂安装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后横梁中板的第一前束控制臂连接部及所述后横梁中板的第二前束控制臂连接部,所述第一前束控制臂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前束控制臂连接部平行同轴线设置;所述前束控制臂安装部与第一预留通孔同轴线设置,靠近所述第一前束控制臂连接部的所述后横梁中板表面贯穿开设有第三预留通孔。所述第一前束控制臂连接部、所述第二前束控制臂连接部及第一预留通孔设置,将前束控制臂安装结构集成于后横梁结构,节省了空间,同时在安装时不与外倾控制臂的安装冲突,降低了安装难度。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横梁两端固定及远离所述前横梁的所述右纵梁与所述左纵梁一端分别固定设置有副车架衬套,多个所述副车架衬套等高设置,副车架衬套与车身四个衬套的柔性连接,降低了路面激励的振动,从而降低了路躁,提升舒适性。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靠近所述前下控制臂安装支架的所述右纵梁与所述左纵梁侧表面分别固定设置有前上控制臂安装支架,靠近所述后横梁的所述右纵梁与所述左纵梁底表面分别固定设置有后上控制臂安装支架。通过前上控制臂安装支架及后上控制臂安装支架设置,后上控制臂安装支架设置于所述右纵梁与所述左纵梁弯折处,更加方便后上控制臂的安装。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新能源后驱汽车五连杆后副车架。
[0013]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新能源后驱汽车五连杆后副车架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横梁与右纵梁连接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新能源后驱汽车五连杆后副车架俯视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新能源后驱汽车五连杆后副车架侧视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后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后横梁另一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后横梁前板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后横梁中板结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后横梁后板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前横梁;110、前悬置安装支架;111、第一连接支架、1111、前悬置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后驱汽车五连杆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横梁;所述前横梁呈“弓”形,在所述前横梁中部设置有水平段,在水平段两端表面对称设置有前悬置安装支架;靠近所述前悬置安装支架的所述前横梁表面对称连接有右纵梁及左纵梁,所述右纵梁及所述左纵梁呈拱形,在所述右纵梁与所述前横梁连接处及所述左纵梁与所述前横梁连接处固定连接有前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横梁;所述后横梁固定连接右纵梁及左纵梁之间,其中,所述后横梁包括后横梁前板、后横梁中板及后横梁后板,所述后横梁前板、所述后横梁中板及所述后横梁后板依次固定连接,所述后横梁前板中间设置有后悬置安装腔,所述后横梁前板与所述后横梁中板之间两端固定设置有外倾控制臂安装部,后横梁中板及所述后横梁后板之间固定设置有前束控制臂安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后驱汽车五连杆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后悬置安装腔的所述后横梁前板上下表面同轴开设有后悬置安装孔,靠近所述后悬置安装孔的所述后横梁内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个限位凸点,所述限位凸点内放置螺纹套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后驱汽车五连杆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点环绕所述后悬置安装孔同轴设置,相邻两个所述限位凸点之间距离小于所述螺纹套管直径,所述螺纹套管两端分别抵触后横梁前板上下内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后驱汽车五连杆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倾控制臂安装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后横梁前板的第一外倾控制臂连接部及所述后横梁中板的第二外倾控制臂连接部,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鹏邬杰杜满胜郑勇彭长青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