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发射端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9259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无线充电发射端工作方法包括检测步骤为:独立开关依次将功能线圈与激励电路联通,激励电路加载第一交流电信号,采集电路检测每个与激励电路联通的功能线圈的电参数,在判断存在接收线圈时,进入二次验证步;二次验证步骤为:至少将与接收线圈位置对应的功能线圈与激励电路联通,激励电路加载第二交流电信号;并等待接收端的确认信息,则验证成功,则进入移动步骤;移动步骤为:根据检测步骤判断的接收线圈的位置,移动发射线圈的位置,移动方式为:将移动方向上的全部功能线圈与激励电路联通,加载第三交流电信号。该方法能够对接收线圈和异物进行检测,还能够让发射线圈移动,保证与接收线圈对齐。保证与接收线圈对齐。保证与接收线圈对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充电发射端工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充电领域,尤其涉及无线充电发射端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精确对齐确保了高效的功率传输,而当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存在着较大的偏移时,无线充电系统的传输功率和效率等都将有明显下降;特别是当偏移超过一定的范围时,会因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较低的电磁耦合而出现不能充电的情况。同时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如果存在金属异物,不仅会影响无线充电工作,还可能造成安全隐患。
[0003]现有技术中,有可以移动的发射端,来解决对齐问题,但往往需要额外的驱动电机,增加了设备成本和系统的复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发射端工作方法,能够检测接收线圈和金属异物,并移动发射线圈使其和接收线圈对齐。
[0005]无线充电发射端工作方法包括:检测步骤,用于检测是否存在接收线圈;二次验证步骤,用于确认接收线圈是否为接收线圈;移动步骤,用于移动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对齐;其中,所述检测步骤为:独立开关依次将功能线圈与激励电路联通,所述激励电路加载第一交流电信号,采集电路检测每个与激励电路联通的功能线圈的电参数,根据电参数判断功能线圈上方是否存在接收线圈,以及所述接收线圈的位置,在判断存在接收线圈时,进入所述二次验证步;所述二次验证步骤为:至少将与所述接收线圈位置对应的功能线圈与所述激励电路联通,所述激励电路加载第二交流电信号;并等待接收端的确认信息,如果接收到所述确认信息,则验证成功,则进入所述移动步骤,否则验证失败,不能进行无线充电,且判断为存在金属异物;所述移动步骤为:根据所述检测步骤判断的接收线圈的位置,移动发射线圈的位置,移动方式为:将移动方向上的全部功能线圈与所述激励电路联通,加载第三交流电信号,并按照每3个一组,每组中的三个功能线圈输入的第三交流电信号的电流相位均相差120
°

[0006]优选的,在检测步骤中,所述电参数为每一个功能线圈的阻抗值,将阻抗值与预先确定的基准阻抗值进行比较;所述基础阻抗值分为四个:第一基础阻抗为:功能线圈下方具有发射线圈,且上方没有接收线圈时的综合阻抗值;第二基础阻抗为:功能线圈下方没有发射线圈,且上方没有接收线圈时的综合阻抗值;第三基础阻抗为:功能线圈下方具有发射线圈,且上方具有接收线圈时的综合阻抗值;第四基础阻抗为:功能线圈下方没有发射线圈,且上方具有接收线圈时的综合阻抗值。
[0007]优选的,所述采集电路得到功能线圈的阻抗值处于第一基础阻抗或第二基础阻抗值时,判断无接收线圈;当阻抗值处于第三基础阻抗或第四基础阻抗值时,判断有接收线圈,并根据功能线圈位置可以判断出接收线圈的相对位置;当阻抗值不处于基础阻抗值时,
判断该功能线圈上方有金属异物。
[0008]优选的,在移动步骤中,每经过1/(3
×
f3)的时间后,电流达到最大值的功能线圈,会变换一个,f3是第三交流电信号的频率。
[0009]优选的,每组中任一功能线圈的电流达到最大值时,其余两个功能线圈的电流均与之相反。
[0010]本专利技术的无线充电发射端工作方法,能够对接收线圈进行检测,并判断位置,还能对异物进行检测,并判断位置,检测到接收线圈后,还能对齐进行二次验证,最后,还能够让发射线圈移动,保证与接收线圈对齐。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无线充电发射端工作方法的流程框图;
[0012]图2为本专利技术无线充电发射端工作方法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专利技术无线充电发射端工作方法中功率模块的爆炸图;
[0014]图4为本专利技术无线充电发射端工作方法中功能线圈的电路联接图;
[0015]图5为本专利技术无线充电发射端工作方法中功能线圈结构示意图;
[0016]图6为本专利技术无线充电发射端工作方法中功能线圈排布方式示意图;
[0017]图7为本专利技术无线充电发射端工作方法中A线圈、B线圈和C线圈电流变化图;
[0018]图8为本专利技术无线充电发射端工作方法中金属板上的行波磁场示意图;
[0019]图9为本专利技术无线充电发射端工作方法中金属板上的电流方向示意图;
[0020]图10为本专利技术无线充电发射端工作方法中功能线圈的一种排布方式;
[0021]图11为本专利技术无线充电发射端工作方法中功能线圈的另一种排布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发射端工作方法(简称工作方法,将无线充电发射端简称发射端)。
[0024]该方法依次检测是否存在接收线圈,同时也能检测金属异物。然后根据接收线圈的位置,来移动发射线圈,使二者对齐。
[0025]如图1所示,主要分为三个步骤:检测步骤、二次验证步骤和移动步骤。
[0026]所述检测步骤为:独立开关依次将功能线圈与激励电路7联通,激励电路7加载第一交流电信号,采集电路9检测每个与激励电路7联通的功能线圈的电参数,根据电参数判断功能线圈上方是否存在接收线圈,以及接收线圈的位置,在判断存在接收线圈时,进入二次验证步。
[0027]二次验证步骤为:至少将与所述接收线圈位置对应的功能线圈与所述激励电路7联通,所述激励电路7加载第二交流电信号;并等待接收端的确认信息,如果接收到所述确认信息,则验证成功,则进入所述移动步骤,否则验证失败,不能进行无线充电,且判断为存在金属异物;所述移动步骤为:根据所述检测步骤判断的接收线圈的位置,移动发射线圈的
位置,移动方式为:将移动方向上的全部功能线圈与所述激励电路7联通,加载第三交流电信号,并按照每3个一组,每组中的三个功能线圈输入的第三交流电信号的电流相位均相差120
°
;每组中,任一功能线圈的电流达到最大值时,其余两个功能线圈的电流均与之相反。
[0028]为了方便理解,介绍该工作方法对应的结构。
[0029]如图2和图3所示,该发射端包括工作电路,以及第一轨道1、第二轨道2、外壳0、功率模块3、功能线圈组6、激励电路7、开关模块8和采集电路9。功率模块3包括了金属板4、发射线圈5和屏蔽板等等。工作电路包括整流电路、逆变电路等等。
[0030]外壳0的材质一般为工程塑料,外壳0主要起到封装作用,以及提高机械强度的作用。各零部件在外壳0内可以是分层设置的,如图2所示,顶层是功能线圈组6,下一层是功率模块3,发射线圈5就在这一层,可见,发射线圈5是在功能线圈组6下方的。第一轨道1和第二轨道2可以算作底层。
[0031]功能线圈组6包括多个功能线圈,开关模块8包括多个独立开关,每独立开关与功能线圈匹配,使每个功能线圈与激励电路7联通或断开,每个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发射端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步骤,用于检测是否存在接收线圈;二次验证步骤,用于确认接收线圈是否为接收线圈;移动步骤,用于移动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对齐;其中,所述检测步骤为:独立开关依次将功能线圈与激励电路(7)联通,所述激励电路(7)加载第一交流电信号,采集电路(9)检测每个与激励电路(7)联通的功能线圈的电参数,根据电参数判断功能线圈上方是否存在接收线圈,以及所述接收线圈的位置,在判断存在接收线圈时,进入所述二次验证步;所述二次验证步骤为:至少将与所述接收线圈位置对应的功能线圈与所述激励电路(7)联通,所述激励电路(7)加载第二交流电信号;并等待接收端的确认信息,如果接收到所述确认信息,则验证成功,则进入所述移动步骤,否则验证失败,不能进行无线充电,且判断为存在金属异物;所述移动步骤为:根据所述检测步骤判断的接收线圈的位置,移动发射线圈的位置,移动方式为:将移动方向上的全部功能线圈与所述激励电路(7)联通,加载第三交流电信号,并按照每3个一组,每组中的三个功能线圈输入的第三交流电信号的电流相位均相差12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发射端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检测步骤中,所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钧王哲贺凡波马俊超葛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有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