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无线充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9811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车载无线充电设备,由下壳和上盖形成安装空间,在安装空间内,具有PCB板和线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扇罩和风扇,风扇由风扇罩固定在下壳上,风扇罩上形成有风道;放置板,位于上盖上,用于放置待充电设备,在放置板上形成有出风弧,出风弧与风道联通;并且出风弧位于待充电设备放置的区域内;出风弧由放置板底面向顶面贯通,并且在放置板的底面,出风弧的一侧位置形成斜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风道,形成在放置板的顶部,从而能够从待充电设备的底部吹风,带走热量,相比现有技术从待充电设备顶面和侧面吹风,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无线充电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充电设备,尤其涉及车载无线充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前装车载无线充的散热方式,一般为出风口靠近手机的侧面,从手机侧面吹风,带走热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不会明显增加充电距离、出风顺畅,缺点是大量气流没有带走热量就从手机侧边逃逸。这种做法在小功率20W以下的无线充产品中普遍采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设备,由下壳和上盖形成安装空间,在所述安装空间内,具有PCB板和线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扇罩和风扇,所述风扇由所述风扇罩固定在下壳上,所述风扇罩上形成有风道;放置板,位于所述上盖上,用于放置待充电设备,在所述放置板上形成有出风弧,所述出风弧与所述风道联通;并且所述出风弧位于所述待充电设备放置的区域内;所述出风弧由所述放置板底面向顶面贯通,并且在所述放置板的底面,所述出风弧的一侧位置形成斜坡。
[0004]优选的,所述出风弧具有两组,一组为长出风弧,另一组为短出风弧;在所述放置板底面,所述长出风弧的一侧形成有连续的斜坡;在所述放置板底面,所述短出风弧的一侧形成有间隔的至少三个斜坡。
[0005]优选的,所述长出风弧相比于所述短出风弧更靠近所述放置板的中心位置。
[0006]优选的,所述短出风弧相比所述长出风弧更靠近风道。
[0007]优选的,所述风扇罩的一侧从所述安装空间的外侧延伸至放置板底部,所述风道从所述安装空间外经过。
[0008]优选的,所述下壳和所述上盖的外壁的一部分,与所述风扇罩共同形成所述风道。
[0009]优选的,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上盖的底面。
[0010]本技术的风道,形成在放置板的顶部,从而能够从待充电设备的底部吹风,带走热量,相比现有技术从待充电设备顶面和侧面吹风,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车载无线充电设备的爆炸图;
[0012]图2为本技术车载无线充电设备的组装图;
[0013]图3为本技术车载无线充电设备中放置板底面的视图;
[0014]图4是图3的A

A向截面图;
[0015]图5是本技术车载无线充电设备中放置板顶面的立体图;
[0016]图6为本技术车载无线充电设备中放置板底面的的立体图;
[0017]图7为本技术车载无线充电设备中放置板底面斜坡部分的局部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9]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设备,参见图1和图2,包括风扇罩1、风扇2、下壳3、PCB板4、线圈5、上盖6和放置板7。
[0020]通过下壳3和上盖6形成了安装空间,在该安装空间内,PCB板4和线圈5。主要的无线充电功能部件在该安装空间内。为了保证本方案中的降温功能,还包括风扇2和风扇罩1,风扇罩1将风扇2固定在下壳3上,风扇罩1上形成有风道9,用于引导气流流动。需要注意的是,风扇罩1并非仅起到固定作用,其还包括导流的功能,结合图2可以知晓,风扇罩1的结构呈半包围形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壳3和所述上盖6的外壁的一部分,与所述风扇罩1共同形成所述风道9。
[0021]还包括放置板7,位于所述上盖6上,用于放置待充电设备8,在放置板7上形成有出风弧,所述出风弧与所述风道9联通。待充电设备8一般是手机,放置到放置板7上,并开始无线充电。风扇2吹出的气流经过风道从出风弧吹出,为待充电设备8降温。出风弧位于待充电设备8放置的区域内,一般是在放置板7的中心部分,以保证无论怎么放置待充电设备8,都能够为其有效降温。
[0022]风扇罩1的一侧从所述安装空间的外侧延伸至上盖6的顶部,所述风道从所述安装空间外经过。这也是上述风扇罩1的结构呈半包围形式的一种实施例。
[0023]参见图2、图3和图4,上述出风弧由放置板7底面向顶面贯通,也就是在放置板7上形成了缺口,供气流吹出。并且在放置板7的底面(底面也就是背向待充电设备8的一面),出风弧的一侧位置形成斜坡71。顾名思义,该出风弧成弧形,斜坡71优选的是在弧形面的一侧,风道9内的气流是从弧形的内侧吹出的,斜坡71的目的也是为了引导气流的流向,将其引入待充电设备8的下方。同时斜坡71可以有效减小风阻,提高气流的速度,从而达到优化散热的目的。
[0024]如图3和图5所示,出风弧具有两组,一组为长出风弧721,另一组为短出风弧722。一部分气流从长出风弧721吹出,一部分气流从短出风弧722吹出,实现了更大范围的吹拂手机底面。如图6和图7所示,短出风弧722更靠近风道9,为了避免短出风弧722的斜坡71阻挡气流流向长出风弧721,因此短出风弧722的一侧形成有间隔的至少三个斜坡71,也就是短出风弧722一侧的斜坡71是间断的,而长出风弧721的斜坡71可以是连续的。
[0025]长出风弧721相比于短出风弧722更靠近所述放置板7的中心位置。因为一般待充电设备8的功率接收线圈处于中心位置,对应在中心位置发热也更多,因此长出风弧721靠近中心更有利散热。
[0026]线圈5设置在所述上盖6的底面,其位于安装空间内,并且其比较靠近放置板7的出风结构,从而可以为安装空间内起到一定的降温效果。
[0027]本申请的设备,适应30W以上的无线充电产品使用,特别是50W无线充产品,因为50W产品有更高的散热需求。
[0028]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专利技术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本专利技术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构
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设备,由下壳(3)和上盖(6)形成安装空间,在所述安装空间内,具有PCB板(4)和线圈(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扇罩(1)和风扇(2),所述风扇(2)由所述风扇罩(1)固定在下壳上,所述风扇罩(1)上形成有风道(9);放置板(7),位于所述上盖(6)上,用于放置待充电设备(8),在所述放置板(7)上形成有出风弧,所述出风弧与所述风道(9)联通;并且所述出风弧位于所述待充电设备(8)放置的区域内;所述出风弧由所述放置板(7)底面向顶面贯通,并且在所述放置板(7)的底面,所述出风弧的一侧位置形成斜坡(71);所述出风弧具有两组,一组为长出风弧(721),另一组为短出风弧(722);在所述放置板(7)底面,所述长出风弧(721)的一侧形成有连续的斜坡(71);在所述放置板(7)底面,所述短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辉云朱锐朱妙贤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有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