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充电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适应人们对方便性越来越高的要求,无线充电装置应运而生。无线充电装置主要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通过手机(或其它电子设备,以下以手机为例)中的感应线圈与无线充电装置的感应线圈相互接近,并建立感应充电协议(如WPC无线充电联盟QI协议信号),能给手机进行充电。为了适应多种类型的手机,通过设计移动机构使得无线充电装置内的感应线圈可以移动,以和手机的感应线圈进位置的匹配。
[0003]然而,目前的无线充电装置主要还存在以下缺点:
[0004]1、无线充电装置的移动机构大多仅能实现感应线圈单方向的移动,无法全方位覆盖。
[0005]2、无线充电装置的移动机构通过两个直线模组实现感应线圈在X、Y两个方向的移动,但是直线运动结构复杂,其中,前一级的运动组件需要设置两组以将后一级的运动组件架起来,此时,前一级的运动组件的输出端速度不一致时,容易出现后一级的运动组件卡住导致无法移动的问题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设有承载盖板(11),所述承载盖板(11)用于承载待充电设备;底座(2),设于所述壳体(1)内;第一驱动组件(3),设于所述底座(2);第二驱动组件(4),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支架(41)和移动件(43),所述驱动支架(41)设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的能做旋转运动的输出端,所述移动件(43)能沿所述驱动支架(41)的延伸方向做直线运动;充电线圈(5),设于所述移动件(4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4)包括驱动支架(41)、丝杆(42)、移动件(43)和第一动力件(44),所述驱动支架(41)转动设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的输出端,所述丝杆(42)转动设于所述驱动支架(41),所述第一动力件(44)设于所述驱动支架(41)且和所述丝杆(42)传动连接,所述移动件(43)设有螺孔,且滑动设于所述驱动支架(41)并与所述丝杆(42)螺纹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导线组件(6),所述导线组件(6)的输入端位于所述底座(2),所述导线组件(6)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线圈(5)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组件(6)包括第一中转件(61)、第二中转件(62)、第一弧形件(63)和第二弧形件(64),所述第一弧形件(63)和所述第二弧形件(64)均设于所述底座(2),且弧度值均为180度,所述第一弧形件(63)和所述第二弧形件(64)分别与外部电源(60)的正极和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中转件(61)和所述第二中转件(62)均设于所述驱动支架(41),所述驱动支架(41)旋转过程,所述第一中转件(6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弧形件(63)保持抵接,且所述第二中转件(6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弧形件(64)保持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件(63)与所述第二弧形件(64)同心设置,且所述第一弧形件(63)的半径尺寸与所述第二弧形件(64)的半径尺寸不同。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转件(61)和所述第二中转件(62)分别设有第一弹性中转部(611)和第二弹性中转部(621),所述驱动支架(41)旋转过程,所述第一弹性中转部(611)与所述第一弧形件(63)保持抵接,且所述第二弹性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铁华,潘文星,王明成,王福强,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