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理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38557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1
本申请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及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冷媒升温支路、冷媒降温支路、电机制冷支路、电池制冷支路、乘员舱制冷支路、充电器制冷支路、电池制热支路以及乘员舱制热支路。冷媒降温支路与冷媒升温支路串联连接,电机制冷支路、电池制冷支路、乘员舱制冷支路以及充电器制冷支路并联连接于冷媒降温支路的流出端与冷媒升温支路的流入端之间。电池制热支路以及乘员舱制热支路并联连接于冷媒升温支路的流出端与电机制冷支路的流入端之间。热管理系统为冷媒式并且集成了充电器,冷媒可以对充电器进行更有效的冷却,热管理系统无需额外设置冷却液管路等设施,减少了对车内空间的占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0001]本申请涉及交通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目前新能源电动车越来越普及,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一直是绕不开的话题。电池、电机、乘员舱空调以及充电器的热管理系统关系到车辆的正常运行与续航能力。现在新能源电动车的电池容量以及充电器的功率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便是充电器的散热问题。现有技术的充电器冷却系统占用空间过大且冷却能力不足。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集成了充电器的冷媒式热管理系统及具有此系统的车辆。
[0005]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冷媒升温支路、冷媒降温支路、电机制冷支路、电池制冷支路、乘员舱制冷支路、充电器制冷支路、电池制热支路以及乘员舱制热支路;所述冷媒降温支路与所述冷媒升温支路串联连接,所述电机制冷支路、电池制冷支路、乘员舱制冷支路以及所述充电器制冷支路并联连接于所述冷媒降温支路的流出端与所述冷媒升温支路的流入端之间;所述电池制热支路以及所述乘员舱制热支路并联连接于所述冷媒升温支路的流出端与所述电机制冷支路的流入端之间。
[0006]进一步地,所述电机制冷支路、电池制冷支路、乘员舱制冷支路及所述充电器制冷支路的流入端分别设置有电子膨胀阀。
[0007]进一步地,所述电机制冷支路设置有电机总成;所述电机总成包括电机及冷媒

油换热器;所述电机通过所述冷媒

油换热器与所述电机制冷支路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电机总成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位于所述冷媒降温支路与所述电机之间。
[0009]进一步地,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包;所述电池制冷支路与所述电池制热支路均与电池包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器制冷支路设置有充电器;所述充电器为车载充电器,用于给所述电池包充电。
[0011]进一步地,所述冷媒降温支路、电池制热支路以及所述乘员舱制热支路上分别设置有电磁阀控制管路通断。
[0012]进一步地,所述冷媒升温支路上设置有压缩机、压力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压缩机靠近流入端的一侧,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压缩机靠近流出端的一侧;所述冷媒降温支路上设置有空调冷凝器。
[0013]进一步地,所述乘员舱制冷支路设置有蒸发器;所述乘员舱制热支路设置有暖风芯体;所述蒸发器与所述暖风芯体通过空调出风口与乘员舱连通。
[0014]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热管理系统。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为冷媒式并且集成了充电器,冷媒可以对充电器进行更有效的冷却,同时热管理系统无需额外设置冷却液管路、水泵及冷却液散热器等设施,大大减少了对车内空间的占用。
[0016]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说明书。
附图说明
[0017]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说明书的原理。
[0018]图1是本申请热管理系统的原理图。
[0019]图2是图1中电机总成的示意图。
[0020]附图标号说明:冷媒升温支路、100;冷媒降温支路、200;电机制冷支路、300;电机总成、310;电机、311;冷媒

油热交换器、312;控制器、320;电池制冷支路、400;乘员舱制冷支路、500;充电器制冷支路、600;充电器、610;电池制热支路、700;乘员舱制热支路、800;电池包、10。
具体实施方式
[0021]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说明书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说明书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22]在本说明书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说明书。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0023]应当理解,尽管在本说明书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说明书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
……
时”或“当
……
时”或“响应于确定”。
[0024]接下来对本说明书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5]如图1所示,本申请热管理系统包括冷媒升温支路100、冷媒降温支路200、电机制冷支路300、电池制冷支路400、乘员舱制冷支路500、充电器制冷支路600、电池制热支路700以及乘员舱制热支路800。
[0026]冷媒降温支路200的流入端与冷媒升温支路100的流出端连接。电机制冷支路300、电池制冷支路400、乘员舱制冷支路500以及充电器制冷支路600并联连接于冷媒降温支路200的流出端与冷媒升温支路100的流入端之间。电池制热支路700以及乘员舱制热支路800并联连接于冷媒升温支路100的流出端与电机制冷支路300的流入端之间。
[0027]电机制冷支路300、电池制冷支路400、乘员舱制冷支路500及充电器制冷支路600
的流入端分别设置有电子膨胀阀来控制冷媒流量,冷媒经过电子膨胀阀后温度降低,从而冷却各支路中的电子元器件。冷媒降温支路200、电池制热支路700以及乘员舱制热支路800上设置有电磁阀来控制管路通断。高温冷媒通过电磁阀流入支路,从而对冷媒散热以及对乘员舱与电池包10进行供暖。
[0028]冷媒升温支路100上设置有压缩机、压力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于压缩机靠近流入端的一侧,温度传感器位于压缩机靠近流出端的一侧。冷媒经压缩机压缩后呈高温高压态。
[0029]冷媒降温支路200上依次设置有电磁阀一以及空调冷凝器,电磁阀一控制高温高压冷媒流入冷媒降温支路200,高温高压冷媒到达空调冷凝器进行散热,变为低温高压冷媒。
[0030]如图1及图2所示,电机制冷支路300上依次设置有电子膨胀阀一、控制器320以及电机总成310。电机总成310包括电机311以及冷媒

油热交换器312,电机311通过冷媒

油热交换器312与电机制冷支路300连接。冷媒自空调冷凝器流出,经电子膨胀阀一后先冷却控制器320,再流入冷媒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媒升温支路、冷媒降温支路、电机制冷支路、电池制冷支路、乘员舱制冷支路、充电器制冷支路、电池制热支路以及乘员舱制热支路;所述冷媒降温支路与所述冷媒升温支路串联连接,所述电机制冷支路、电池制冷支路、乘员舱制冷支路以及所述充电器制冷支路并联连接于所述冷媒降温支路的流出端与所述冷媒升温支路的流入端之间;所述电池制热支路以及所述乘员舱制热支路并联连接于所述冷媒升温支路的流出端与所述电机制冷支路的流入端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制冷支路、电池制冷支路、乘员舱制冷支路及所述充电器制冷支路的流入端分别设置有电子膨胀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制冷支路设置有电机总成;所述电机总成包括电机及冷媒

油换热器;所述电机通过所述冷媒

油换热器与所述电机制冷支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总成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位于所述冷媒降温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丰陈云于海生韩韬林霄喆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星驱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