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8200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9
本揭示提供一种在借助树脂使第1构件与第2构件接合而形成的电极端子与盖构件一体化时能够抑制树脂流入至第1构件与第2构件之间的二次电池。本揭示的一形态为二次电池(1),盖构件(12)与负极端子(13)借助树脂(15)而一体化,负极端子(13)具备第1构件(21)和第2构件(22),第1构件(21)的下表面(31)上的第1接合面(33)与第2构件(22)的上表面(41)上的第2接合面(42)接合在一起,第1构件(21)在第1构件(21)的下表面(31)上的外周缘部具备突起部(34),第2构件(22)在第2构件(22)的上表面(41)上的外周缘部具备倒角部(43),突起部(34)接触倒角部(43)使得突起部(34)与倒角部(43)组合在一起。(43)使得突起部(34)与倒角部(43)组合在一起。(43)使得突起部(34)与倒角部(43)组合在一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次电池


[0001]本揭示涉及一种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0002]作为二次电池相关的现有技术,专利文献1中揭示了一种在盖构件(盖体)的通孔内配置电极端子(集电端子)并借助树脂(绝缘材料)将盖构件与电极端子一体化的电池(密闭型电池)。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3]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21

8681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4]作为专利文献1所揭示那样的电极端子,有时会由异种材料接合的第1构件和第2构件构成。在该情况下,在借助树脂使盖构件与电极端子一体化时,有树脂流入至第1构件与第2构件之间而导致第1构件发生变形、其后无法在第1构件上焊接母线之虞,或者有第1构件与第2构件的接合部出现损伤之虞。
[0005]因此,本揭示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借助树脂使第1构件与第2构件接合而形成的电极端子与盖构件一体化时能够抑制树脂流入至第1构件与第2构件之间的二次电池。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成的本揭示的一形态为一种二次电池,其具有:外壳,其具备开口部;盖构件,其将所述开口部密封;以及电极端子;该二次电池的特征在于,所述盖构件与所述电极端子借助树脂而一体化,所述电极端子具备第1构件和配置在所述第1构件下侧的第2构件,所述第1构件具有下表面,所述下表面具有外周缘部和相较于该外周缘部而言处于内侧的第1接合面,所述第2构件具有上表面,所述上表面具有外周缘部和相较于该外周缘部而言处于内侧的第2接合面,所述第1接合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2接合面的至少一部分相互接合在一起,所述第1构件在所述第1构件的下表面上的外周缘部具备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形成为相较于所述第1接合面而言朝下侧突出,所述第2构件在所述第2构件的上表面上的外周缘部具备倒角部,所述倒角部形成为相较于所述第2接合面而言朝外侧且下侧倾斜,所述突起部接触所述倒角部的至少一部分,使得所述突起部与所述倒角部组合在一起。
[0007]根据该形态,突起部与倒角部组合在一起,所以,在向盖构件与电极端子之间流入树脂以借助树脂将盖构件与电极端子一体化时,能够抑制树脂流入至第1构件与第2构件之间。此外,第1构件在突起部处截面积增大而使得截面二次矩增大,所以刚性提高。因此,能够抑制第1构件发生变形或者第1构件与第2构件的接合部出现损伤。
[0008]在上述形态中,优选所述第1构件上的所述第1接合面起到所述突起部的顶端为止的上下方向的距离即突起高度为所述第2构件上的所述第2接合面起到所述倒角部的下端为止的上下方向的距离即倒角深度以上。
[0009]根据该形态,能更有效地抑制树脂流入至第1构件与第2构件之间。
[0010]在上述形态中,优选所述突起部具备突起倾斜部,所述突起倾斜部是与所述倒角部相向的部分,而且形成为相对于所述第1构件的外周面而倾斜,所述突起倾斜部相对于所述第1构件的外周面的倾斜角度为所述倒角部相对于所述第1构件的外周面的倾斜角度以下。
[0011]根据该形态,在第1构件与第2构件的接合时,不易受突起部与倒角部的干涉带来的影响。
[0012]在上述形态中,优选所述突起部的顶端形成为圆弧状。
[0013]根据该形态,在第1构件与第2构件的接合时,能够抑制突起部的顶端与倒角部的干涉带来的影响。
[0014]在上述形态中,优选所述突起部在所述第1构件的下表面上的外周缘部的周向上跨及全周而形成,所述倒角部在所述第2构件的上表面上的外周缘部的周向上跨及全周而形成。
[0015]根据该形态,能更有效地抑制树脂流入至第1构件与第2构件之间。
[0016]在上述形态中,优选所述第1构件的下表面上的外周缘部形成为长方形,所述突起部在所述第1构件的下表面上的外周缘部的周向上形成于所述长方形的长边部分的位置,所述第2构件的上表面上的外周缘部形成为长方形,所述倒角部在所述第2构件的上表面上的外周缘部的周向上形成于所述长方形的长边部分的位置。再者,此处所说的“长方形”也包括在4个角部形成圆弧或倒角的长方形。
[0017]根据该形态,能在尽量减小突起部和倒角部的形成范围的情况下抑制树脂流入至第1构件与第2构件之间。
[0018]在上述形态中,优选所述第1构件是连接与外部电源相连的母线的部位,所述第2构件是连接至所述外壳内的电极体的部位,所述第1构件的材质与所述第2构件的材质不一样。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9]根据本揭示的二次电池,在借助树脂使第1构件与第2构件接合而形成的电极端子与盖构件一体化时能够抑制树脂流入至第1构件与第2构件之间。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整体立体图。图2为盖构件与电极端子(负极端子和正极端子)借助树脂而一体化而成的组件的立体图。图3为负极端子的立体图。图4为负极端子的截面图(图3的A

A截面图)。图5为负极端子中的第1构件和第2构件的截面图。图6为负极端子中的第1构件和第2构件的立体图。
图7为以变形例的形式展示突起部的顶端形成为圆弧状的例子的图。图8为以变形例的形式展示突起部和倒角部仅形成于长方形的外周缘部中的长边部分的例子的图。图9为现有技术下的负极端子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对本揭示的二次电池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2]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1具有外壳11和盖构件12,所述外壳11具备开口部11a,所述盖构件12形成为长方形的板状,将开口部11a密封。外壳11和盖构件12由金属(例如铝)形成。
[0023]如图1和图2所示,盖构件12与电极端子(即负极端子13和正极端子14)借助树脂15而一体化。并且,借助树脂15而使得盖构件12与负极端子13之间以及盖构件12与正极端子14之间绝缘。再者,负极端子13和正极端子14分别配置在盖构件12的通孔(未图示)内。此外,负极端子13和正极端子14分别连接于外壳11内所收容的电极体(未图示)。
[0024]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负极端子13具备第1构件21和配置在第1构件21下侧的第2构件22。第1构件21的材质与第2构件22的材质不一样,第1构件21的材质例如为铝,第2构件22的材质例如为铜。再者,是隔着盖构件12在上侧配置第1构件21、在下侧配置第2构件22,第1构件21与第2构件22经由盖构件12上形成的通孔(未图示)而接合在一起。
[0025]第1构件21形成为长方形的板状,其下表面31和上表面32形成为长方形。并且,下表面31与第2构件22的上表面41接合在一起。再者,与外部电源(未图示)相连的母线(未图示)连接于上表面32。再者,母线的材质例如为铝。
[0026]第2构件22具备接合部位22a和柱状部位22b,所述接合部位22a与第1构件21接合,所述柱状部位22b形成为从该接合部位22a朝下方伸展。接合部位22a形成为长方形的板状,其上表面41形成为长方形。此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电池(1),其具有:外壳(11),其具备开口部(11a);盖构件(12),其将所述开口部(11a)密封;以及电极端子(13、14);该二次电池(1)的特征在于,所述盖构件(12)与所述电极端子(13、14)借助树脂(15)而一体化,所述电极端子(13、14)具备第1构件(21)和配置在所述第1构件(21)下侧的第2构件(22),所述第1构件(21)具有下表面(31),所述下表面(31)具有外周缘部和相较于该外周缘部而言处于内侧的第1接合面(33),所述第2构件(22)具有上表面(41),所述上表面(41)具有外周缘部和相较于该外周缘部而言处于内侧的第2接合面(42),所述第1接合面(33)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2接合面(42)的至少一部分相互接合在一起,所述第1构件(21)在所述第1构件(21)的下表面(31)上的外周缘部具备突起部(34),所述突起部(34)形成为相较于所述第1接合面(33)而言朝下侧突出,所述第2构件(22)在所述第2构件(22)的上表面上的外周缘部具备倒角部(43),所述倒角部(43)形成为相较于所述第2接合面(42)而言朝外侧且下侧倾斜,所述突起部(34)接触所述倒角部(43)的至少一部分,使得所述突起部(34)与所述倒角部(43)组合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构件(21)上的所述第1接合面(33)起到所述突起部(34)的顶端(51)为止的上下方向的距离即突起高度(a)为所述第2构件(22)上的所述第2接合面(42)起到所述倒角部(43)的下端(61)为止的上下方向的距离即倒角深度(b)以上。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本繁内田阳三佐藤友纪江原强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泰星能源解决方案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