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装置、电池模组和用电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0383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9:2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储能装置、电池模组和用电设备。储能装置包括顶盖、第一极柱和下塑胶。顶盖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极柱包括第一极柱连接部和第一极柱延伸部。下塑胶设置有容置第一极柱连接部的定位凹槽。定位凹槽自下塑胶背离顶盖的表面朝向顶盖的方向凹陷。定位凹槽的槽底壁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一极柱延伸部与第一极柱连接部连接,并且依次穿设于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中;沿储能装置的宽度方向,下塑胶在定位凹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条限位凸筋;下塑胶设置有减薄槽,减薄槽自下塑胶背离顶盖的表面朝向顶盖的方向凹陷,沿储能装置的宽度方向,每条限位凸筋位于减薄槽和定位凹槽之间,提高储能装置的组装效率及焊接良率。能装置的组装效率及焊接良率。能装置的组装效率及焊接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能装置、电池模组和用电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储能
,尤其涉及一种储能装置、电池模组和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动设备的日益发展,对为其提供能量的储能电池的性能有着较高的要求。储能电池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和长使用寿命等优点,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0003]储能电池包括转接片、下塑胶和极柱。在组装过程中,将极柱安装于下塑胶,并将转接片与极柱焊接,然而转接片与下塑胶定位不精准,从而储能电池的组装效率和焊接良率低,降低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装置、电池模组和用电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储能装置的组装效率和焊接良率低的技术问题。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装置,包括顶盖、第一极柱和下塑胶。所述顶盖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极柱包括第一极柱连接部和第一极柱延伸部。所述下塑胶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自所述下塑胶背离所述顶盖的表面朝向所述顶盖的方向凹陷,所述定位凹槽的槽底壁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极柱连接部容置于所述定位凹槽。所述第一极柱延伸部与所述第一极柱连接部连接,并且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中。沿所述储能装置的宽度方向,所述下塑胶在所述定位凹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条限位凸筋。所述下塑胶设置有减薄槽,所述减薄槽自所述下塑胶背离所述顶盖的表面朝向所述顶盖的方向凹陷,沿所述储能装置的宽度方向,每条所述限位凸筋位于所述减薄槽和所述定位凹槽之间。
[0006]本申请提供的储能装置,基于沿储能装置的宽度方向,下塑胶在定位凹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条限位凸筋;下塑胶设置有减薄槽,减薄槽自下塑胶背离顶盖的表面朝向顶盖的方向凹陷,沿储能装置的宽度方向,每条限位凸筋位于减薄槽和定位凹槽之间,从而避免下塑胶对应的减薄槽的部分因厚度不均匀而造成缩水的问题,以避免整个限位凸筋变形斜向向外张开,导致两个限位凸筋之间得距离不可靠的问题,进而提高了限位凸筋对连接部件的定位的可靠性,进而通过限位凸筋的可靠性实现了储能装置的组装效率和焊接良率低。
[0007]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两个第一极耳连接部、第一过渡部、熔断部及第一极柱焊接部,所述第一过渡部沿所述储能装置的宽度方向的两个侧部分别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一极耳连接部;所述第一过渡部、所述熔断部及所述第一极柱焊接部沿所述储能装置的长度方向依次连接设置,所述第一极柱焊接部与所述第一极耳连接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极柱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极柱延伸部和第一极柱焊接部之间,所述第一极柱焊接部位于两条所述限位凸筋之间,沿所述储能装置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极柱焊接部的宽度为第一宽度,两条所述限位凸
筋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一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储能装置的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极柱焊接部的延伸方向及所述储能装置的长度方向,基于设置第一极柱焊接部的宽度小于两条限位凸筋之间的距离,第一方面,避免下塑胶干涉第一连接件的安装及避免第一连接件产生翘起的问题,提高了产品尺寸的容错率,提高组装效率;第二方面,能够为第一极柱焊接部和第一极柱的焊接提供一定的公差范围,降低焊接工序的精度要求,以及降低了生产成本。
[0008]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件和第二极柱,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两个第二极耳连接部、第二过渡部及第二极柱焊接部,所述第二过渡部沿所述储能装置的宽度方向的两个侧部分别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二极耳连接部;所述第二极柱焊接部与所述第二过渡部连接,且与所述第二极耳连接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极柱包括第二极柱连接部和第二极柱延伸部,所述第二极柱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极柱延伸部和所述第二极柱焊接部之间,沿所述储能装置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二极柱焊接部的宽度为第二宽度,所述第二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距离。如此,基于设置第二极柱焊接部的宽度大于两条限位凸筋之间的距离,从而限位凸筋能够起到防呆作用,以避免第二连接件的第二极柱焊接部安装于两条限位凸筋之间,进而降低装配的精度要求,提升了产品良率。
[0009]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一宽度的差值为Q,其中,0.5mm≤Q≤3mm。如此,基于设置第一距离和第一宽度的差值等于或小于0.5mm

3mm,从而确保第一连接件与下塑胶之间不会发生干涉,同时确保第一极柱焊接部始终覆盖第一极柱,以保证第一极柱焊接部与第一极柱焊接时的有效接触面积,以及使得储能装置的整体结构紧凑,具有能量密度较高,体积较小的优点;在第一距离和第一宽度的差值范围小于0.5mm时,限位凸筋容易干涉第一连接件的安装;在第一距离和第一宽度的差值范围大于3mm时,第一极柱焊接部的活动空间增大,而在第一极柱焊接部的移位量过大后会降低与第一极柱的有效接触面积,从而降低第一连接件与第一极柱的连接可靠性,以及降低了储能装置的空间利用率,降低储能装置的能量密度。
[0010]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下塑胶开设有导流孔,所述第一过渡部开设有与所述导流孔相对设置的流液孔,所述流液孔在所述下塑胶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导流孔内,所述流液孔的直径为第一直径,所述导流孔的直径为第二直径,所述第一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直径。如此,基于设置流液孔的尺寸小于导流孔的尺寸,从而避免下塑胶堵塞流液孔,进而确保电解液能够顺畅且快速地流入储能装置的内部。
[0011]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塑胶件,所述塑胶件安装于所述熔断部处,所述下塑胶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塑胶件位于所述定位孔内,沿着所述储能装置的长度方向,所述塑胶件的尺寸为第一尺寸,所述定位孔的尺寸为第二尺寸,沿着所述储能装置的宽度方向,所述塑胶件的尺寸为第三尺寸,所述定位孔的尺寸为第四尺寸,所述第一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尺寸,所述第三尺寸小于所述第四尺寸。如此,避免干涉塑胶件的安装,提高了产品尺寸的容错率,并提高了组装效率,同时能够为第一连接件和第一极柱的焊接提供一定的公差范围,降低焊接工序的精度要求,以及降低了生产成本。
[0012]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开设有熔断孔以在所述第一极柱焊接部和第一过渡部之间形成所述熔断部,所述熔断孔与所述流液孔沿所述储能装置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设置,所述第二直径与所述第一直径之差为P,所述第
二尺寸与所述第一尺寸之差为N,其中,N≤P。如此,提高第一连接件的组装效率,并且安装第一连接件时定位快速、准确,以及同时在塑胶件安装于定位孔后能够避免下塑胶堵塞流液孔,进而确保电解液能够顺畅且快速地流入储能装置的内部。
[0013]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对应每条所述限位凸筋处形成一缺口部,所述缺口部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储能装置的长度方向,每条所述限位凸筋穿过对应的一所述缺口部,并伸出所述第一连接件背离所述下塑胶的表面,沿着所述储能装置的宽度方向,所述限位凸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极柱,包括第一极柱连接部和第一极柱延伸部;下塑胶,所述下塑胶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自所述下塑胶背离所述顶盖的表面朝向所述顶盖的方向凹陷,所述定位凹槽的槽底壁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极柱连接部容置于所述定位凹槽,所述第一极柱延伸部与所述第一极柱连接部连接,并且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中;沿所述储能装置的宽度方向,所述下塑胶在所述定位凹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条限位凸筋;所述下塑胶设置有减薄槽,所述减薄槽自所述下塑胶背离所述顶盖的表面朝向所述顶盖的方向凹陷,沿所述储能装置的宽度方向,每条所述限位凸筋位于所述减薄槽和所述定位凹槽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两个第一极耳连接部、第一过渡部、熔断部及第一极柱焊接部,两所述第一过渡部沿所述储能装置的宽度方向的两个侧部分别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一极耳连接部;所述第一过渡部、所述熔断部及所述第一极柱焊接部沿所述储能装置的长度方向依次连接设置,所述第一极柱焊接部与所述第一极耳连接部间隔设置,沿所述储能装置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极柱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极柱延伸部和第一极柱焊接部之间,所述第一极柱焊接部位于两条所述限位凸筋之间,沿所述储能装置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极柱焊接部的宽度为第一宽度,两条所述限位凸筋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一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距离。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件和第二极柱,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两个第二极耳连接部、第二过渡部及第二极柱焊接部,所述第二过渡部沿所述储能装置的宽度方向的两个侧部分别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二极耳连接部;所述第二极柱焊接部与所述第二过渡部连接,且与所述第二极耳连接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极柱包括第二极柱连接部和第二极柱延伸部,沿所述储能装置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二极柱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极柱延伸部和所述第二极柱焊接部之间,沿所述储能装置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二极柱焊接部的宽度为第二宽度,所述第二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距离。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一宽度的差值为Q,其中,0.5mm≤Q≤3mm。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塑胶开设有导流孔,所述第一过渡部开设有与所述导流孔相对设置的流液孔,所述流液孔在所述下塑胶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导流孔内,所述流液孔的直径为第一直径,所述导流孔的直径为第二直径,所述第一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直径。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塑胶件,所述塑胶件安装于所述熔断部处,所述下塑胶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塑胶件位于所述定位孔内,沿着所述储能装置的长度方向,所述塑胶件的尺寸为第一尺寸,所述定位孔的尺寸为第二尺寸,沿着所述储能装置的宽度方向,所述塑胶件的尺寸为第三尺寸,所述定位孔的尺寸为第四尺寸,所述第一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尺寸,所述第三尺寸小于所述第四尺寸。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开设有熔断孔以在所述第一极柱焊接部和第一过渡部之间形成所述熔断部,所述熔断孔与所述流液孔沿所述储能装置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设置,所述第二直径与所述第一直径之差为P,所述第二尺寸
与所述第一尺寸之差为N,其中,N≤P。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对应每条所述限位凸筋处形成一缺口部,所述缺口部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储能装置的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永锋陈志雄黄立炫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