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三峡大学专利>正文

应用于便携虹吸管式鱼道鱼类上行的诱鱼集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8108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9
一种应用于便携虹吸管式鱼道鱼类上行的诱鱼集鱼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一端与鱼道下游段入口相连的网箱,所述网箱与岸边之间设有补水管道,所述补水管道自岸边向下游靠近网箱设置并与岸边呈夹角;所述网箱包括一端与鱼道下游段入口相连并以喇叭状沿水流方向扩口的上溯区,所述上溯区另一端与呈圆筒状沿水流方向延伸的适应区连接,所述适应区内部嵌有以喇叭状沿逆水流方向缩口的诱鱼区,所述适应区的末端与所述诱鱼区的起始端相连。该装置集物理拦鱼和水流诱鱼措施于一体帮助下游鱼类完成上溯过程。溯过程。溯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便携虹吸管式鱼道鱼类上行的诱鱼集鱼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生态水工领域,尤其是一种应用于便携虹吸管式鱼道鱼类上行的诱鱼集鱼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本技术涉及生态水工领域,尤其是一种应用于便携虹吸管式鱼道鱼类上行的诱鱼集鱼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便携虹吸管式鱼道鱼类上行的诱鱼集鱼装置,集物理拦鱼和水流诱鱼措施于一体帮助下游鱼类完成上溯过程。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4]一种应用于便携虹吸管式鱼道鱼类上行的诱鱼集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一端与鱼道下游段入口相连的网箱,所述网箱与岸边之间设有补水管道,所述补水管道自岸边向下游靠近网箱设置并与岸边呈夹角。
[0005]所述网箱包括一端与鱼道下游段入口相连并以喇叭状沿水流方向扩口的上溯区,所述上溯区另一端与呈圆筒状沿水流方向延伸的适应区连接,所述适应区内部嵌有以喇叭状沿逆水流方向缩口的诱鱼区,所述适应区的末端与所述诱鱼区的起始端相连。
[0006]所述诱鱼区与上溯区形状、大小相同。
[0007]所述诱鱼区的末端直径与鱼道下游入口直径相同。
[0008]所述夹角的取值范围为15
°
~90
°
,所述补水管道内水流速度取值范围为0.3~0.7m/s。
[0009]所述夹角的取值为15
°

[0010]本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1]1、网箱的上溯区和诱鱼区布置均采用喇叭形,上溯区采用喇叭形可引导适应区的鱼顺利找到鱼道入口并进入鱼道,诱鱼区采用喇叭形可增加下游鱼类进入拦网的几率同时降低鱼类游出网箱的可能。
[0012]2、补水管道布设角度及内部水流速度根据水域过鱼对象的游泳能力和对水流的趋避性调节,可以有效的利用了鱼类对水流的趋避性帮助下游鱼类成功进入网箱。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4]图1 为本技术实施例相关的便携虹吸管式鱼道安装布置示意图。
[0015]图2 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布置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的网箱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平面图。
[0018]图中:网箱1、补水管道2、鱼道3、上溯区11、适应区12、诱鱼区13、上游段31、中间段
32、下游段33、转弯段34;
[0019]补水管道与岸边所呈夹角a。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参见图1

4,一种应用于便携虹吸管式鱼道鱼类上行的诱鱼集鱼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一端与鱼道3下游段入口相连的网箱1,所述网箱1与岸边之间设有补水管道2,所述补水管道2自岸边向下游靠近网箱1设置并与岸边呈夹角a。
[0021]所述网箱1包括一端与鱼道3下游段入口相连并以喇叭状沿水流方向扩口的上溯区11,所述上溯区11另一端与呈圆筒状沿水流方向延伸的适应区12连接,所述适应区12内部嵌有以喇叭状沿逆水流方向缩口的诱鱼区13,所述适应区12的末端与所述诱鱼区13的起始端相连。
[0022]便携虹吸管式鱼道包括上游段31、中间段32和下游段33,相邻两段中间设置有转弯段34,中间段32架设挡水建筑物的正表面上,上游段31和下游段33的出口和入口没入水下,转弯段34上设置有排气孔,利用虹吸原理将管道内空气排尽,使水流充满管道,不需要溢流条件即可满足鱼道成功运行要求。鱼道整体由PVC管和局部透明有机玻璃管拼接制成,造价低,方便拆卸、搬运和安装,可根据不同地形随时调整,透明有机玻璃管充当观察窗,观察下游鱼类上溯情况。本技术装置网箱1的上溯区11和诱鱼区13布置均采用喇叭形,上溯区11采用喇叭形可引导适应区12的鱼顺利找到鱼道入口并进入鱼道,诱鱼区13采用喇叭形可增加下游鱼类进入拦网的几率同时降低鱼类游出网箱1的可能,使得鱼类更容易的进入鱼道完成上溯。补水管道2布设角度及内部水流速度根据水域过鱼对象的游泳能力和对水流的趋避性调节,有效的利用了鱼类对水流的趋避性帮助下游鱼类成功进入网箱1中。
[0023]进一步的,所述诱鱼区13与上溯区11形状、大小相同。
[0024]进一步的,所述诱鱼区13的末端直径与鱼道下游入口直径相同。诱鱼区13末端直径太小不利于多数量鱼类同时通过,直径太大容易导致鱼类在适应区12滞留亦通过效率低。
[0025]进一步的,所述夹角a的取值范围为15
°
~90
°
,所述补水管道2内水流速度取值范围为0.3~0.7m/s,夹角a取值与补水管道2内水流速度根据下游水域过鱼对象的游泳能力和对水流的趋避性确定,以引导鱼类进入网箱1。
[0026]优选的,所述夹角的取值为15
°

[0027]实施例:
[0028]上溯区11与鱼道3入口处相同直径与鱼道3下游段入口连接,以喇叭状延水流方向延伸1米长度,同时直径逐渐扩大至1米。适应区12连接上溯区11,以1米为直径呈圆筒状延水流方向延伸2米。诱鱼区13连接并内嵌于适应区12,以喇叭状逆水流方向向适应区延伸1米,同时直径收缩至与鱼道入口直径相同。此时,诱鱼区13与上溯区11形状、大小相同,距离间隔1米,网箱1整体长3米,网箱1由固定支架沿水流方向进一步固定。根据黄柏河水域鱼类资源和鱼类游泳能力研究调查,控制补水管道2流速范围在0.3~0.7m/s,夹角a取值为15
°
。该装置投入使用后大大增加了下游鱼类完成上溯的几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便携虹吸管式鱼道鱼类上行的诱鱼集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一端与鱼道(3)下游段(33)入口相连的网箱(1),所述网箱(1)与岸边之间设有补水管道(2),所述补水管道(2)自岸边向下游靠近网箱(1)设置并与岸边呈夹角(a);所述网箱(1)包括一端与鱼道(3)下游段(33)入口相连并以喇叭状沿水流方向扩口的上溯区(11),所述上溯区(11)另一端与呈圆筒状沿水流方向延伸的适应区(12)连接,所述适应区(12)内部嵌有以喇叭状沿逆水流方向缩口的诱鱼区(13),所述适应区(12)的末端与所述诱鱼区(13)的起始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应用于便携虹吸管式鱼道鱼类上行的诱鱼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楠楠柯森繁罗金梅许家炜李冬晴焦易林季怀耀白天翔朱梦娜卢建雨石小涛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