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型鱼道进口结构及诱转驱鱼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2962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型鱼道进口结构,从前端至后端顺序布置有底斜坡结构、旋转门结构、赶鱼系统和鱼道。所述旋转门结构包括旋转门平台,旋转门平台外侧有2道弧形旋转门边墙,旋转门平台的中心设置有转轴,转轴上固定有旋转门,旋转门将旋转门平台分割为4个独立的转运鱼空间,每个转运鱼空间包括1个下沉的集鱼盒,集鱼盒的顶部设置有1块启闭板,启闭板与集鱼盒边沿转动连接,启闭板顶部连接有液压推拉杆,每个转运鱼空间的旋转门上卡接有1副刚性的鱼网。本发明专利技术形成了以“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型鱼道进口结构及诱转驱鱼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型鱼道进口结构及诱转驱鱼方法,属于水利水电生态保护


技术介绍

[0002]鱼道是水利水电工程过鱼设施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类型,其结构主要由进口、池室、出口等组成,其中,鱼道进口能否被鱼类较快地发觉和顺利地进入,是鱼道成败的关键,也是鱼道研究领域中众多学者的研究重点和难点。从常规鱼道进口设计思路来看,根据《水电工程过鱼设施设计规范(NB/T35054

2015)》记载:“鱼道进口通常设计为溢流堰、竖缝或孔口型,必要时进口可设置拦鱼或诱导设施”,尤其是鱼道进口的开关基本都是通过在进口置垂向开闭的闸门来实现,设计形式单一,诱集效率有限。
[0003]常规水利水电工程鱼道进口的设计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鱼类进入进口后反复迂回游出进口段回到河道的情况,如2017年6月21日至6月30日,西藏ZM水电站鱼道出口上行鱼类4320尾、下行进入鱼道3320尾,而鱼类在鱼道中的成功通过率为56.54%;在鱼道内部PIT实验中发现,100尾试验鱼中仅58尾上行出鱼道,37尾试验鱼下行出鱼道。相当一部分比例的鱼群在进入鱼道后,由于上溯诱导方向不明,又游出进口回到河道,使得鱼道的作用发挥受到一定制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型鱼道进口结构及诱转驱鱼方法。将鱼道进口设计为以转轴为轴心、以可装卸式鱼网的旋转门为分隔结构、以下沉式转运鱼空间为防逃结构,打破了对鱼群诱集效率不足的开关型式闸门鱼道进口的传统设计理念,形成“诱



驱”为一体的循环式、程序化高效诱集鱼群进入鱼道的新模式。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旋转型鱼道进口结构,从前端至后端顺序布置有底斜坡结构、旋转门结构、赶鱼系统和鱼道;所述旋转门结构包括设置在底斜坡结构后端的旋转门平台,旋转门平台外侧左、右对侧设置有2道弧形旋转门边墙,旋转门平台的中心竖直转动设置有转轴,转轴上固定有旋转门,旋转门为X型的四面相互垂直的钢架门框组成,旋转门将旋转门平台分割为4个独立的转运鱼空间,每个转运鱼空间包括1个下沉的集鱼盒,集鱼盒的顶部设置有1块启闭板,启闭板靠近转轴的弧形边与集鱼盒边沿转动连接,每块启闭板顶面活动连接有1根液压推拉杆,液压推拉杆的顶端活动固定在水平固定杆底部,水平固定杆固定套接在转轴的上端,每个转运鱼空间对应的旋转门上活动卡接有1副刚性的鱼网;所述赶鱼系统包括2道间隔设置的赶鱼通道边墙,2道赶鱼通道边墙之间为赶鱼通道,每道赶鱼通道边墙的头端与1道弧形旋转门边墙的尾部相连,每道弧形旋转门边墙朝向赶鱼通道、且位于旋转门上方的侧壁上设置有1条转动皮带,转动皮带由4个呈矩形分布的转轮驱动,转动皮带固定设置有皮带吊钩,每副鱼网顶部头端设置有鱼网吊环。
[0006]前述的旋转型鱼道进口结构中,每个旋转门的钢架门框里面和外面的外侧边沿和
底部边沿设置有多个可伸缩沟槽,每个可伸缩沟槽包括有1个固定钩,固定钩由固定端和转动端经沟槽转轴连接而成,固定端与钢架门框的表面连接,转动端内壁经内置弹簧与钢架门框的表面连接。
[0007]前述的旋转型鱼道进口结构中,所述旋转门的前端设置2扇水平闸门,水平闸门紧挨弧形旋转门边墙的头端设置。
[0008]前述的旋转型鱼道进口结构中,每扇水平闸门靠内侧的门框上沿其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根喷水管,每根喷水管均斜向底斜坡结构方向。
[0009]前述的旋转型鱼道进口结构中,所述转轴的顶端转动固定在水平固定梁上,水平固定梁水平设置另一端固定在旋转门边墙的内侧壁上,水平固定梁顶端还设有驱动转轴转动的第一电机。
[0010]前述的旋转型鱼道进口结构中,所述转轮由固定在赶鱼通道边墙上的第二电机驱动,赶鱼通道边墙的高度为旋转门的2倍以上。
[0011]前述的旋转型鱼道进口结构中,所述皮带吊钩为电机驱动的可旋转吊钩;所述鱼网底部设置有鱼网滚轮;所述集鱼盒内部设置有鱼群干扰装置。
[0012]前述的旋转型鱼道进口结构中,所述鱼道即为常规竖缝式鱼道结构,其主要结构包括鱼道本体、鱼道池室、隔板、导板和鱼道底板,赶鱼通道与旋转门平台相衔接,其宽度与鱼道池室的宽度相同,赶鱼通道底高程高于鱼道底板高程,与鱼道底板形成一定的高度差。
[0013]前述的旋转型鱼道进口结构中,所述底斜坡结构包括有底斜坡,底斜坡上设置凹凸不平的卵砾石底质。
[0014]一种旋转型鱼道进口结构的诱转驱鱼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0015](1):第二电机启动驱动转轮带动转动皮带转动,将鱼网垂直下放至旋转门的多个可伸缩沟槽中,可伸缩沟槽的内置弹簧呈收缩状态,固定钩挡住鱼网并将其固定;第一电机驱动转轴带动旋转门和鱼网转动至正对着鱼群游进的方向;
[0016](2):河道里的鱼群沿着底斜坡向进口处逆流而上,此时水平闸门向两边打开,根据上溯鱼种的喜好流速要求,开启水平闸门上的喷水管,制造适宜的水流诱鱼条件,鱼群逐步陆续游到旋转门平台处;
[0017](3):鱼群沿着底斜坡上溯至底斜坡顶部与集鱼盒顶部衔接处,液压推拉杆启动将启闭板向上拉起一定高度,鱼群随即从启闭板弧形边与集鱼盒边沿之间的空隙滑入转运鱼空间下沉段;
[0018](4):鱼群进入转运鱼空间下沉段后,液压推拉杆将启闭板下推至其弧形边与集鱼盒边沿相接,鱼群在启闭板下端的集鱼盒转运鱼空间下沉段暂存;
[0019](5):第一电机带动转轴、旋转门逆时针旋转,鱼群和旋转门一同转动至面对赶鱼通道的方向时,开启转运鱼空间下沉段中的鱼群干扰装置,液压推拉杆将启闭板向上拉起一定高度,鱼群随即从启闭板弧形边与集鱼盒边沿之间的空隙进入赶鱼通道;第二电机启动、转轮驱动转动皮带转动,通过皮带吊钩钩住鱼网吊环带动鱼网在水平方向上滑动,并沿着赶鱼通道将鱼群向鱼道方向驱赶;
[0020](6):鱼群进入鱼道内部后,继续受鱼道池室内部的水力学条件吸引,沿着各池室竖缝上溯通过鱼道;
[0021](7):第二电机启动、转轮驱动转动皮带继续转动,皮带吊钩带动鱼网在竖直方向
上提升,再在水平方向上滑动回到对准旋转门的顶部位置,等待下一个集鱼转运鱼周期到来,再次将鱼网垂直下放到旋转门的可伸缩沟槽前,重复以上的诱集、转运、驱鱼的流程。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0023]1、破解鱼道进口诱集效率不足的技术难题。本申请在遵循鱼道诱集鱼所需水力学条件的设计原则下,全面创新了新型的鱼道进口型式,通过水平闸门、类似旋转门和赶鱼系统的设计方式,为鱼群的诱集、转运、驱赶分别设置了独立的生态空间,鱼群可通过不同的独立生态空间完成不同的生态过程,破解了传统鱼道进口设计型式造成的鱼群反复游出进口而降低诱集效率的技术难题。
[0024]2、开创鱼道进口“诱



驱”为一体的全新运行模式。本申请以提升鱼道进口诱集鱼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型鱼道进口结构,其特征在于:从前端至后端顺序布置有底斜坡结构(1)、旋转门结构(2)、赶鱼系统(3)和鱼道(4);所述旋转门结构(2)包括设置在底斜坡结构(1)后端的旋转门平台(23),旋转门平台(23)外侧左、右对侧设置有2道弧形旋转门边墙(27),旋转门平台(23)的中心竖直转动设置有转轴(25),转轴(25)上固定有旋转门(24),旋转门(24)为X型的四面相互垂直的钢架门框组成,旋转门(24)将旋转门平台(23)分割为4个独立的转运鱼空间,每个转运鱼空间包括1个下沉的集鱼盒(215),集鱼盒(215)的顶部设置有1块启闭板(214),启闭板(214)靠近转轴(25)的弧形边与集鱼盒(215)边沿转动连接,每块启闭板(214)顶面活动连接有1根液压推拉杆(213),液压推拉杆(213)的顶端活动固定在水平固定杆(216)底部,水平固定杆(216)固定套接在转轴(25)的上端,每个转运鱼空间对应的旋转门(24)上活动卡接有1副刚性的鱼网(34);所述赶鱼系统(3)包括2道间隔设置的赶鱼通道边墙(31),2道赶鱼通道边墙(31)之间为赶鱼通道(32),每道赶鱼通道边墙(31)的头端与1道弧形旋转门边墙(27)的尾部相连,每道弧形旋转门边墙(27)朝向赶鱼通道(32)、且位于旋转门(24)上方的侧壁上设置有1条转动皮带(36),转动皮带(36)由4个呈矩形分布的转轮(37)驱动,转动皮带(36)固定设置有皮带吊钩(33),每副鱼网(34)顶部头端设置有鱼网吊环(3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型鱼道进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旋转门(24)的钢架门框里面和外面的外侧边沿和底部边沿设置有多个可伸缩沟槽(29),每个可伸缩沟槽(29)包括有1个固定钩(210),固定钩(210)由固定端和转动端经沟槽转轴(211)连接而成,固定端与钢架门框的表面连接,转动端内壁经内置弹簧(212)与钢架门框的表面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型鱼道进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门(24)的前端设置2扇水平闸门(21),水平闸门(21)紧挨弧形旋转门边墙(27)的头端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型鱼道进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每扇水平闸门(21)靠内侧的门框上沿其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根喷水管(22),每根喷水管(22)均斜向底斜坡结构方向。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型鱼道进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5)的顶端转动固定在水平固定梁(26)上,水平固定梁(26)水平设置另一端固定在旋转门边墙(27)的内侧壁上,水平固定梁(26)顶端还设有驱动转轴(25)转动的第一电机(28)。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型鱼道进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37)由固定在赶鱼通道边墙(31)上的第二电机(39)驱动,赶鱼通道边墙(31)的高度为旋转门(24)的2倍以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型鱼道进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吊钩(33)为电机驱动的可旋转吊钩;所述鱼网(34)底部设置有鱼网滚轮(35);所述集鱼盒(215)内部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泓忻刘彦周家飞胡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