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模糊自适应的积分分离PID的植保机轮距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7379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6
本申请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模糊自适应的积分分离PID的植保机轮距调整装置。包括机架总成(1)、发动机(5)和驾驶室(6)、轮距调节机构(2)、行走动力传动机构(3)、液压控制系统(4)和控制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植保机轮距调整装置,轮距调整装置采用滑块式调节机构,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与维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植保机轮距调整装置具有车轮轮距的同步调节、两轮独立调节和四轮独立调节多种模式,能够大大降低农作物碾压率,提高粮食产量,通过障碍物、狭窄路段等复杂地形。窄路段等复杂地形。窄路段等复杂地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模糊自适应的积分分离PID的植保机轮距调整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农业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模糊自适应的积分分离PID的植保机轮距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0003]植保机针对不同的田间作业需求,需要有不同的轮距。农业生产中种植不同种类的农作物,或者同一农作物的不同品种,对于种植过程中的行距和株距等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作业机在种植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等不同作物时所需要的底盘状态也不同,为避免作业工程中植保机对植株造成伤害,采用轮距可调技术能很好地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
[0004]目前我国大田作物生长期的追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机械的研制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可靠性差、故障率高、机械结构复杂、性能差等,无法做到精准调整,作物碾压率高。且传统机械逐渐向数字控制化、信息集成化智能机械发展。因此,采取农机农艺相结合,改进、完善现有机械设备,研制新型田间管理作业机械,增加智能控制环节,进行田间实验,对于提高大田作物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整体水平,对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0005]基于上述的分析,拟研制一种基于模糊自适应的积分分离PID的植保机轮距调整装置,达到不同农作物农艺要求的轮距,精准调整以期实现田间精细化管理,从而降低压苗率并减少农民负担,具有重要的经济与实用价值,对提高轮距调节机械化作业水平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模糊自适应的积分分离PID的植保机轮距调整装置,利用电控和液压技术实现对轮距的控制,同时加入一种基于模糊自适应的积分分离PID控制算法优化控制效果,四轮可独立轮距可调,大幅度减少作业过程中的压苗现象,提高粮食产量,降低农民劳动强度。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基于模糊自适应的积分分离PID的植保机轮距调整装置,包括机架总成1、发动机5和驾驶室6;
[0009]所述装置还包括轮距调节机构2、行走动力传动机构3、液压控制系统4和控制器;
[0010]所述机架总成1包括横梁1

1、前大架1

2、第一纵向花键传动轴1
‑3‑
1、第二纵向花键传动轴1
‑3‑
2、油壶1

4、第一万向节1
‑5‑
1、第二万向节1
‑5‑
2、第三万向节1
‑5‑
3、前法兰盘1
‑6‑
1、后法兰盘1
‑6‑
2、差速器输出轴1

7、后大架1

8、电机1

9、横向花键传动轴1

10和支架脚1

11;
[0011]前、后车轮3

7的车轮轴3

11的上方分别设有一横梁1

1;
[0012]前大架1

2的前端与位于前部车轮轴3

11上方的横梁1

1水平连接;前法兰盘1
‑6‑
1竖直布置,前法兰盘1
‑6‑
1的上端与前部车轮3

7上方的横梁1

1连接;后法兰盘1
‑6‑
2竖直布置,后法兰盘1
‑6‑
2的上端与前大架1

2的后端连接;差速器3

4与前法兰盘1
‑6‑
1连接,油壶1

4与后法兰盘1
‑6‑
2连接;
[0013]差速器输出轴1

7的后端与第一纵向花键传动轴1
‑3‑
1的前端通过第一万向节1
‑5‑
1连接;第一纵向花键传动轴1
‑3‑
1穿过油壶1

4,第一纵向花键传动轴1
‑3‑
1的后端与第二纵向花键传动轴1
‑3‑
2的前端通过第二万向节1
‑5‑
2连接;
[0014]后大架1

8的后端与位于后部车轮轴3

11上方的横梁1

1水平连接;位于后部车轮轴3

11上方的横梁1

1的下方与支架脚1

11连接;后大架1

8的下方固设有竖直布置的法兰盘,后大架1

8的下方的法兰盘与电机1

9相连;电机1

9的左右两侧的动力输出轴与横向花键传动轴1

10连接;电机1

9的前方的动力输出轴与第二纵向花键传动轴1
‑3‑
2的后端通过第三万向节1
‑5‑
3连接;
[0015]轮距调节机构2呈中心对称设置在前、后车轮3

7的车轮轴3

11的上方的横梁1

1上,轮距调节机构2包括可动支腿2

1、锁紧螺母2

2、间隙调整螺栓2

3、调节滑套2

4、滑动轴承2

5和液压缸2

6;
[0016]液压缸2

6的缸座安装在差速器3

4两侧的固定座上,液压缸2

6水平放置,液压缸2

6的活塞杆水平向外与两个可动支腿2

1通过连接耳固定连接;
[0017]在横梁1

1两端分别套有调节滑套2

4,调节滑套2

4与可动支腿2

1的上端固定固接;
[0018]当液压缸2

6的活塞杆伸缩时,液压缸2

6的活塞杆水平向外或向内拉动可动支腿2

1;由于可动支腿2

1与调节滑套2

4固定连接,可动支腿2

1进而带动调节滑套2

4沿横梁1

1水平移动,从而使车轮水平移动,实现位于同一横梁1

1下方的两车轮3

7间轮距的调节;
[0019]调节滑套2

4与横梁1

1间安装有滑动轴承2

5,调节轮距时,横梁1

1在调节滑套2

4内与滑动轴承2

5相对滑动;调节滑套2

4上设有定位螺栓孔,定位螺栓孔内设有间隙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模糊自适应的积分分离PID的植保机轮距调整装置,包括机架总成(1)、发动机(5)和驾驶室(6);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轮距调节机构(2)、行走动力传动机构(3)、液压控制系统(4)和控制器;所述机架总成(1)包括横梁(1

1)、前大架(1

2)、第一纵向花键传动轴(1
‑3‑
1)、第二纵向花键传动轴(1
‑3‑
2)、油壶(1

4)、第一万向节(1
‑5‑
1)、第二万向节(1
‑5‑
2)、第三万向节(1
‑5‑
3)、前法兰盘(1
‑6‑
1)、后法兰盘(1
‑6‑
2)、差速器输出轴(1

7)、后大架(1

8)、电机(1

9)、横向花键传动轴(1

10)和支架脚(1

11);前、后车轮(3

7)的车轮轴(3

11)的上方分别设有一横梁(1

1);前大架(1

2)的前端与位于前部车轮轴(3

11)上方的横梁(1

1)水平连接;前法兰盘(1
‑6‑
1)竖直布置,前法兰盘(1
‑6‑
1)的上端与前部车轮(3

7)上方的横梁(1

1)连接;后法兰盘(1
‑6‑
2)竖直布置,后法兰盘(1
‑6‑
2)的上端与前大架(1

2)的后端连接;差速器(3

4)与前法兰盘(1
‑6‑
1)连接,油壶(1

4)与后法兰盘(1
‑6‑
2)连接;差速器输出轴(1

7)的后端与第一纵向花键传动轴(1
‑3‑
1)的前端通过第一万向节(1
‑5‑
1)连接;第一纵向花键传动轴(1
‑3‑
1)穿过油壶(1

4),第一纵向花键传动轴(1
‑3‑
1)的后端与第二纵向花键传动轴(1
‑3‑
2)的前端通过第二万向节(1
‑5‑
2)连接;后大架(1

8)的后端与位于后部车轮轴(3

11)上方的横梁(1

1)水平连接;位于后部车轮轴(3

11)上方的横梁(1

1)的下方与支架脚(1

11)连接;后大架(1

8)的下方固设有竖直布置的法兰盘,后大架(1

8)的下方的法兰盘与电机(1

9)相连;电机(1

9)的左右两侧的动力输出轴与横向花键传动轴(1

10)连接;电机(1

9)的前方的动力输出轴与第二纵向花键传动轴(1
‑3‑
2)的后端通过第三万向节(1
‑5‑
3)连接;轮距调节机构(2)呈中心对称设置在前、后车轮(3

7)的车轮轴(3

11)的上方的横梁(1

1)上,轮距调节机构(2)包括可动支腿(2

1)、锁紧螺母(2

2)、间隙调整螺栓(2

3)、调节滑套(2

4)、滑动轴承(2

5)和液压缸(2

6);液压缸(2

6)的缸座安装在差速器(3

4)两侧的固定座上,液压缸(2

6)水平放置,液压缸(2

6)的活塞杆水平向外与两个可动支腿(2

1)通过连接耳固定连接;在横梁(1

1)两端分别套有调节滑套(2

4),调节滑套(2

4)与可动支腿(2

1)的上端固定固接;当液压缸(2

6)的活塞杆伸缩时,液压缸(2

6)的活塞杆水平向外或向内拉动可动支腿(2

1);由于可动支腿(2

1)与调节滑套(2

4)固定连接,可动支腿(2

1)进而带动调节滑套(2

4)沿横梁(1

1)水平移动,从而使车轮水平移动,实现位于同一横梁(1

1)下方的两车轮(3

7)间轮距的调节;调节滑套(2

4)与横梁(1

1)间安装有滑动轴承(2

5),调节轮距时,横梁(1

1)在调节滑套(2

4)内与滑动轴承(2

5)相对滑动;调节滑套(2

4)上设有定位螺栓孔,定位螺栓孔内设有间隙调整螺栓(2

3),所述的间隙调整螺栓(2

3)的一端穿过定位螺栓孔抵在滑动轴承(2

5)上;锁紧螺母(2

2)与间隙调整螺栓(2

3)相配合,滑动轴承(2

5)位于调节滑套(2

4)内部与间隙调整螺栓(2

3)相配合;所述行走动力传动机构(3)包括双排链轮(3

1)、从动轴(3

2)、主动轴(3

3)、差速器(3

4)、差速器输出半轴(3

5)、输出轴(3

6)、车轮(3

7)、上齿轮(3

8)、链条(3

9)、下齿轮
(3

10)和车轮轴(3

11);双排链轮(3

1)包括两个分别套装于从动轴(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进吴冠宇洪长安李洪文王庆杰卢彩云贾梅张衡林涵杨翰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