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酱卤产品的卤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5971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酱卤产品的卤煮装置,属于卤煮设备技术领域。一种用于酱卤产品的卤煮装置,包括支座,所述支座的顶部转动设置有锅架,所述锅架通过第一电机驱动,所述锅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锅体,所述锅体通过第二电机驱动,所述锅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上端部设置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储料球体,所述储料球体在锅体内部,所述锅体的内表面设置有凸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绕锅体自身轴线旋转,因为内部原料没有较大的落差,因此比锅体绕水平轴线旋转要稳定,也不用必须对锅体进行密封,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于酱卤产品的卤煮设备在进行自动混合食材原料时不稳定和需要密封锅体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酱卤产品的卤煮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卤煮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酱卤产品的卤煮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酱卤产品营养丰富、造型别致、风味独特,备受人们青睐,酱卤产品在加工生产时,需要经历卤煮过程,使材料更加的入味,风味更好。传统的卤煮过程,是将初步加工和焯水处理后的原材料放入卤锅内,再向卤锅内加入调配好的卤汁进行蒸煮,蒸煮处理一段时间后,将卤肉取出进行冷却,然后进行后续加工。
[0003]现有的卤锅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待卤制原材料通常是直接放置于卤锅内,当加入的待卤制原材料较多时,大量的卤制原材料堆积在卤锅内部,导致中间位置处的原材料入味较差,影响最终制得的酱卤产品品质,若采用在卤锅内部安装搅拌器进行搅拌的方式,搅拌器中的搅拌叶片会对酱卤产品的外形造成损坏,而且造成原料损失;此外,由于卤锅较深,卤制完成后不方便对内部的酱卤产品捞出,费时费力。
[0004]在申请号为CN202110860038.6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酱卤产品加工用卤煮设备,该装置通过卤煮锅体的自身旋转来进行卤制品和卤料进行充分混合入味,避免卤制品堆积导致被压的卤制品味道有出入,并通过设置分层置物件,实现了待卤制原材料的分层放置,避免出现待卤制原材料大量堆积在一起导致中间位置处的原材料入味较差的问题。
[0005]然而上述方案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上述方案中的旋转方式是卤煮锅体绕水平轴进行翻转,由于锅体比较深,加上内部原料液态居多,可能会出现翻转不稳定的问题,同时需要对锅体的锅口进行盖上盖子密封,在翻转后,盖子上也会残留有卤汁,可能会导致打开盖子后出现卤汁洒出的情况,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酱卤产品的卤煮设备在进行自动混合食材原料时不稳定和需要密封锅体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用于酱卤产品的卤煮装置。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用于酱卤产品的卤煮装置,包括支座,所述支座的顶部转动设置有锅架,所述锅架通过第一电机驱动,所述锅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锅体,所述锅体通过第二电机驱动,所述锅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上端部设置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储料球体,所述储料球体在锅体内部,所述锅体的内表面设置有凸起。
[0009]优选的,所述锅架上固定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设置在支座的顶部,所述第一电机与支座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锅架的转轴之间通过减速机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机通过固定架固定连接在锅架的底面上,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和锅体的底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连接筒滑动设置在支架的上端部,所述连接筒和支架之间通过螺杆
进行限位,所述螺杆与支架螺纹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连接筒的顶部螺纹连接有旋盖,所述连接筒的底部与储料球体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储料球体表面开设有若干通孔。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酱卤产品的卤煮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采用绕锅体自身轴线旋转,因为内部原料没有较大的落差,因此比锅体绕水平轴线旋转要稳定,也不用必须对锅体进行密封,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于酱卤产品的卤煮设备在进行自动混合食材原料时不稳定和需要密封锅体的问题。
[0015]2、本技术,通过采用对锅体进行两种不同轴向的旋转,可以在卤煮过程中,利用锅架的转动带动锅体绕水平轴转动,使得锅体稍微倾斜,然后锅体绕自身轴线进行旋转,配合锅体内的凸起可带起卤制品在锅体内翻滚,省去人工翻动,避免卤制品堆积,同时也能够减少对卤制品外形的影响。
[0016]3、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储料球体,可以用于盛放大块的卤制配料,使得后续出锅后配料与卤制品是分离开的。
[0017]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
[0022]1、支座;2、第一电机;3、支架;4、旋盖;5、螺杆;6、连接筒;7、凸起;8、锅架;9、锅体;10、第二电机;11、固定架;12、储料球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4]参照图1

3,一种用于酱卤产品的卤煮装置,包括支座1,支座1的顶部转动设置有锅架8,锅架8通过第一电机2驱动,锅架8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锅体9,锅体9通过第二电机10驱动,锅架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3,支架3的上端部设置有连接筒6,连接筒6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储料球体12,储料球体12在锅体9内部,锅体9的内表面设置有凸起7。
[0025]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在使用时,把卤制配料放入储料球体12内,然后根据加工卤制品的数量来调整储料球体12在锅体9内的高度,卤煮时,第一电机2带动锅架8绕水平轴稍微转动,使得锅体9稍微倾斜,然后第二电机10带动锅体9绕自身轴线缓慢转动,使得锅体9内的凸起7可带着卤制品在锅体9内部翻动,避免卤制品堆积导致入味程度不一的问题发生。凸起7的表面为圆弧形状,可避免弄伤卤制品。锅体9构造与加热方式与现有技术
相同。
[0026]锅架8上固定设置有转轴,转轴转动设置在支座1的顶部,第一电机2与支座1的外侧固定连接,第一电机2的输出端与锅架8的转轴之间通过减速机连接。
[0027]在使用时,启动第一电机2,动力经由减速机传给转轴,使得转轴带动锅架8转动,从而可以使得锅体9可以倾斜。当卤制完成后,可继续转动,使得锅体9倾斜幅度增大,便于倒出卤制品。本实施例中,减速机选用带有自锁齿轮的减速机,第一电机2选用刹车电机,可以起到稳定锅体9的作用,使得锅体9能够保持一定倾斜角度不动。
[0028]第二电机10通过固定架11固定连接在锅架8的底面上,第二电机10的输出端和锅体9的底部连接。
[0029]在使用时,启动第二电机10,第二电机10带动锅体9进行绕锅体9自身轴线转动。
[0030]连接筒6滑动设置在支架3的上端部,连接筒6和支架3之间通过螺杆5进行限位,螺杆5与支架3螺纹连接。
[0031]把螺杆5拧进支架3,螺杆5的螺纹端部就会抵住连接筒6,使得连接筒6的位置被固定,反之,连接筒6的位置则不被固定,从而可以便于调整连接筒6的上下位置,继而可以调整储料球体12的位置。
[0032]连接筒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酱卤产品的卤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1),所述支座(1)的顶部转动设置有锅架(8),所述锅架(8)通过第一电机(2)驱动,所述锅架(8)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锅体(9),所述锅体(9)通过第二电机(10)驱动,所述锅架(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3),所述支架(3)的上端部设置有连接筒(6),所述连接筒(6)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储料球体(12),所述储料球体(12)在锅体(9)内部,所述锅体(9)的内表面设置有凸起(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酱卤产品的卤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锅架(8)上固定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设置在支座(1)的顶部,所述第一电机(2)与支座(1)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2)的输出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枭谭禄春邹建孙森伟熊磊付豪张攀先郑佳佳张石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禾胜合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