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门内饰板安装高度调节机构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内饰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门内饰板安装高度调节机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环抱式座舱引入了仪表板与门板环抱对齐的设计元素,带来了环抱式座舱的效果。现有整车制造装配工艺中,车门内饰板与仪表板之间是车门钣金、铰链、车身、横梁等长装配关系,车门内饰板与车身钣金之间通过固定式定位结构,来保证相对位置。但在如此长距离的尺寸链下的制造公差,对于环抱式座舱设计来说,会使得车门内饰板与仪表板造型特征间存在明显的目视断差。随着用户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升以及造型设计对制造公差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固定式车门内饰板定位结构已无法满足需求。
[0003]因此,需要一种车门内饰板安装高度调节机构及车辆,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门内饰板安装高度调节机构及车辆,来解决现有的固定式车门内饰板定位结构提供的安装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0005]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车门内饰板安装高度调节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门内饰板安装高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通孔;调节柱,所述调节柱穿设于所述通孔,且与所述底座可升降连接;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调节柱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调节柱与所述底座能够相对升降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饰板安装高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柱包括等径凸轮以及偏心设置在所述等径凸轮上的定位柱体,所述定位柱体穿设所述通孔;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等径凸轮带动所述定位柱体在所述通孔内往复移动,以驱动所述底座进行升降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内饰板安装高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沿高度方向相对设置有第一接触支点和第二接触支点,所述第一接触支点和所述第二接触支点在所述通孔两侧相对设置,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等径凸轮自所述第一接触支点向所述第二接触支点逆时针转动预设范围,且所述定位柱体与所述第二接触支点距离最近时,所述底座下降至最低点;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等径凸轮自所述第一接触支点向所述第二接触支点顺时针转动预设范围,且所述定位柱体与所述第一接触支点距离最近时,所述底座上升至最高点。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内饰板安装高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沿高度方向相对设置有第三接触支点和第四接触支点,所述第三接触支点和所述第四接触支点在所述通孔两侧相对设置,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等径凸轮转动时,所述等径凸轮经过所述第三接触支点,且所述定位柱体与所述第三接触支点距离最近时,所述底座上升至最高点;所述等径凸轮经过所述第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立豪,孙苏民,耿毅杰,
申请(专利权)人: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