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继机和空气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4093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1
中继机(30)具备第1热交换器(61a)和第2热交换器(61b)、第1泵(60a)、第2泵(60b)、多个第1端口(P1A、P1B)、多个第2端口(P2A、P2B)、流路切换部(90)、多个去路侧加热器(201、202)、以及多个第1温度传感器(T1、T3)。多个去路侧加热器(201、202)分别设置于向多个第1端口(P1A、P1B)输送第2热介质的多个去路侧配管(31a、31b)。多个第1温度传感器(T1、T3)在多个去路侧配管(31a、31b)中分别配置于多个去路侧加热器(201、202)的下游。202)的下游。202)的下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中继机和空气调节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中继机和空气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空调设备的故障时或废弃时,有时发生制冷剂泄漏。为了削减制冷剂泄漏对地球环境造成的影响,要求削减针对空调设备的制冷剂填充量。为了削减制冷剂填充量,已知有在室外机与中继机之间的热输送中使用氟利昂系制冷剂、在中继机与室内机之间的热输送中使用水或防冻液的空气调节装置。将该空气调节装置的方式称为间接式空调方式。
[0003]在大规模建筑物的空调中,有时在共同的室外机上连接多台室内机,分别安装有多台室内机的多个房间的所有者和使用者不同。在这样的情况等下,存在一定数量的根据各房间或各租户安装的各室内机的空调发挥能力来分摊室外机的消耗电力费用的市场需求。尤其是在间接式空调方式的空调设备中,流量、温度计测比较容易,因此,对空调设备的消耗电力进行分摊计费的系统已经在市场中普及。
[0004]例如,已知有如下方法:在流量调整阀前后设置压力传感器,根据阀的开口面积和阀前后的差压来计算热介质流量,使用热介质的热交换器出入口温度差来计算热交换量(空调能力)(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第6678837号公报)。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67883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9]但是,在上述日本专利第6678837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空气调节装置和热介质流量计算方法中,至少需要室内机台数以上的压力传感器。存在压力传感器的价格通常比温度传感器等的价格高这样的问题。
[0010]本公开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涉及一种使用通常比压力传感器便宜的温度传感器和电加热器来计算流量的中继机和空气调节装置。
[0011]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2]本公开涉及中继机,该中继机配置在使用第1热介质的热源机与使用第2热介质的多个室内机之间。中继机具备第1热交换器和第2热交换器、第1泵、第2泵、多个第1端口、多个第2端口、流路切换部、多个去路侧加热器、以及多个第1温度传感器。
[0013]第1热交换器和第2热交换器构成为分别在第1热介质与第2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第1泵送出第2热介质,使得第2热介质在第1热交换器中循环。第2泵送出第2热介质,使得第2热介质在第2热交换器中循环。
[0014]多个第1端口分别向多个室内机中的对应的1个室内机送出第2热介质。多个第2端口分别接受从多个室内机中的对应的1个室内机返回的第2热介质。
[0015]流路切换部构成为将多个第1端口和多个第2端口分别与第1热交换器和第2热交换器中的任意一方连接。
[0016]多个去路侧加热器分别设置于向多个第1端口输送第2热介质的多个去路侧配管。多个第1温度传感器在多个去路侧配管中分别配置于多个去路侧加热器的下游。
[0017]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8]根据本公开的中继机和空气调节装置,能够使用通常便宜的温度传感器和电加热器来计算热介质流量,能够实现降低了成本的空气调节装置。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100的结构的图。
[0020]图2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中的流量和空调能力的计算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0021]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空气调节装置100A的结构的图。
[0022]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装置200的结构的图。
[0023]图5是用于对实施方式2中的流量和空调能力的计算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0024]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空气调节装置200A的结构的图。
[0025]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空气调节装置300的结构的图。
[0026]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的空气调节装置300A的结构的图。
[0027]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空气调节装置400的结构的图。
[0028]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的空气调节装置400A的结构的图。
[0029]图11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5中执行的加热器的通电控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详细进行说明。以下,对多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从最初申请就预定了适当组合在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另外,针对图中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不再重复其说明。
[0031]实施方式1.
[0032]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装置100的结构的图。空气调节装置100具有热源机10、中继机30、以及多个室内机50a、50b。热源机10通常是配置于室外的室外机,作为热源或冷热源进行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具有2台室内机的空气调节装置进行说明,但也可以将3台以上的室内机经由中继机与热源机连接。
[0033]热源机10通过第1配管1和第2配管2而与中继机30连接。室内机50a通过第3配管3a和第4配管4a而与中继机30连接。室内机50b通过第3配管3b和第4配管4b而与中继机30连接。
[0034]热源机10具备压缩机11、六通阀12、以及室外热交换器13。六通阀12构成为在内部形成有3个流路。六通阀12的6个端口分别与压缩机11的排出侧的配管5、压缩机11的吸入侧的配管6、第1配管1、第2配管2、室外热交换器13的出入口部的配管7、8连接。
[0035]室内机50a包含室内热交换器51a和流量调节阀52a。第3配管3a、室内热交换器51a、流量调节阀52a、第4配管4a在中继机30的端口P1A与端口P2A之间依次连接。
[0036]室内机50b包含室内热交换器51b和流量调节阀52b。第3配管3b、室内热交换器
51b、流量调节阀52b、第4配管4b在中继机30的端口P1B与端口P2B之间依次连接。
[0037]如图1所示,中继机30包含热交换器61a和61b。热交换器61a和61b分别进行两个流体之间的热交换。将两个流体在各热交换器内流通的流路分别称为一次侧流路和二次侧流路。
[0038]作为在位于热源侧的一次侧流路中流动的热介质(以下称为第1热介质),使用氟利昂系制冷剂。氟利昂系制冷剂在第1配管1和第2配管2中循环。作为在位于负载侧的二次侧流路中流动的热介质(以下称为第2热介质),使用水或防冻液(盐水)。水或防冻液在第3配管3a、第4配管4a、第3配管3b以及第4配管4b中循环。
[0039]热交换器61a的一次侧流路的一端经由开闭阀71a和端口P3而与配管1连接,经由开闭阀72a和端口P4而与配管2连接。热交换器61b的一次侧流路的一端经由开闭阀71b和端口P3而与配管1连接,经由开闭阀72b和端口P4而与配管2连接。
[0040]热交换器61a的一次侧流路的另一端与热交换器61b的一次侧流路的另一端分别经由流量调节阀62a和62b而连接并合流,该合流点经由第1流量调节阀81和端口P3而与配管1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中继机,其配置在使用第1热介质的热源机与使用第2热介质的多个室内机之间,所述中继机具备:第1热交换器和第2热交换器,它们构成为分别在所述第1热介质与所述第2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第1泵,其送出所述第2热介质,使得所述第2热介质在所述第1热交换器中循环;第2泵,其送出所述第2热介质,使得所述第2热介质在所述第2热交换器中循环;多个第1端口,它们分别能够向所述多个室内机中的对应的1个室内机送出所述第2热介质;多个第2端口,它们分别能够接受从所述多个室内机中的对应的1个室内机返回的所述第2热介质;流路切换部,其构成为将所述多个第1端口和所述多个第2端口分别与所述第1热交换器和所述第2热交换器中的任意一方连接;多个去路侧加热器,它们分别设置于能够向所述多个第1端口输送所述第2热介质的多个去路侧配管;以及多个第1温度传感器,它们在所述多个去路侧配管中配置于所述多个去路侧加热器各自的下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机,其中,所述多个去路侧配管分别包括:第1配管;以及第2配管,其流路截面面积比所述第1配管小,从所述第1配管分支之后再次与所述第1配管合流,所述多个第1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多个去路侧加热器分别配置于对应的所述第2配管。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千岁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