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结构调节工作流体储量的超薄均温板元件及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3111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毛细结构调节工作流体储量的超薄均温板元件及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提供一片状金属基材,片状金属基材具有一沟槽结构,沟槽结构至少分为一吸热区、一第一铺设区和一第二铺设区;铺设一第一浆料于沟槽结构中的吸热区和第一铺设区上;烘干第一浆料形成连续性的一第一固化体;铺设一第二浆料于沟槽结构中的吸热区、第一铺设区和第二铺设区上;烘干第二浆料形成连续性的一第二固化体;加热第一固化体和第二固化体以形成连续性的毛细结构。本方法可以实现不同区域中毛细结构厚度的差异,达成调节超薄均温板元件内液相工作流体储量的目的。内液相工作流体储量的目的。内液相工作流体储量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毛细结构调节工作流体储量的超薄均温板元件及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系关于一种超薄均温板元件,尤其是指一种具有特殊构型与区域分布的毛细结构调节工作流体储量的超薄均温板元件及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均温板元件是一种扁平状的真空密闭腔体。密闭腔体内壁上铺设有毛细结构并容置有工作流体。均温板的工作原理系当均温板吸热区与热源接触时,在吸热区毛细结构中的液相工作流体吸收热能,从液相转变为气相。由于元件内压力差,气相工作流体藉由腔体中的气道向远端冷凝区快速流动。当气相工作流体流至远离热源的冷凝区时释放潜热,从气相工作流体转变为液相工作流体而进入毛细结构中。接着,液相工作流体藉由腔体中连续性毛细结构的毛细力,输送回流至吸热区,形成液气相的流动循环。均温板元件藉由上述的工作流体的相变及循环达到快速传导热能的目的,并使微处理器降温及散热。
[0003]随着5G移动通讯设备的普及,追求产品轻薄的设计已成为一种趋势,对于均温板元件的薄度要求亦趋严格。业界目前将薄度小于1mm的均温板元件通称为超薄均温板元件,而目前市场上能够量产的极限薄度仍大于0.3mm。一旦均温板元件薄度小于0.25mm,毛细结构厚度更必须小于0.05mm。过薄的毛细结构影响了乘载液相工作流体量,也会降低输送液相工作流体速度及液相工作流体回流吸热区的能力。且元件面积大于3000mm2后,回流途径拉长,远处的液相工作流体因输送速度慢而来不及回流到吸热区。是以,在高频工作环境下,吸热区的液相工作流体经常被烧干。在没有工作流体的情况下,热量就会累积在吸热区,来不及散去。因此液相工作流体烧干不足的情形,很大程度限制了均温板元件导热解热的能力。
[0004]因此,如何让工作流体在超薄均温板元件,尤其是厚度小于0.25mm,面积大于3000mm2的超薄均温板元件中快速且充足的循环,达到理想的导热与解热功能,是5G时代制作超薄均温板需要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毛细结构调节工作流体储量的超薄均温板元件及制作方法,其能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且超薄均温板元件具有利用毛细结构调节工作流体储量的作用,避免高频工作下吸热区工作流体被烧干的情形,有效提高降温散热效能。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毛细结构调节工作流体储量的超薄均温板元件的制作方法,用于制作包含一毛细结构的一超薄均温板元件,该超薄均温板元件应用于一电子装置的热管理,其特征在于该制作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0007]提供一片状金属基材,该片状金属基材具有一沟槽结构,该沟槽结构至少分为一吸热区、一第一铺设区和一第二铺设区;
[0008]铺设一第一浆料于该沟槽结构中的该吸热区和该第一铺设区上;
[0009]烘干该第一浆料形成连续性的一第一固化体;
[0010]铺设一第二浆料于该沟槽结构中的该吸热区、该第一铺设区和该第二铺设区上;
[0011]烘干该第二浆料形成连续性的一第二固化体;以及
[0012]加热该第一固化体和该第二固化体以形成连续性的该毛细结构。
[0013]其中,提供该片状金属基材的步骤包含提供具有多个边墙的该片状金属基材,该些边墙连续性的环绕于该片状金属基材上以形成该沟槽结构,该吸热区位于该第一铺设区和该第二铺设区之间,该吸热区接近该片状金属基材的一第一边墙,该第一铺设区的范围至少包含自该吸热区延伸至该第一边墙的区域。
[0014]其中,烘干该第一浆料的步骤进一步为以下步骤:
[0015]烘干该第一浆料形成连续性的该第一固化体,该第一固化体的厚度至多为该第一浆料铺设的厚度的80%;以及
[0016]其中烘干该第二浆料的步骤进一步为以下步骤:
[0017]烘干该第二浆料形成连续性的该第二固化体,该第二固化体的厚度至多为该第二浆料铺设的厚度的80%。
[0018]其中,提供该片状金属基材的步骤包含有提供该沟槽结构内包含有至少一支撑墙体的该片状金属基材,该至少一支撑墙体将该沟槽结构分为多个长条形子沟槽结构,该至少一支撑墙体和该些长条形子沟槽结构的一端指向该吸热区,该至少一支撑墙体和该些长条形子沟槽结构的另一端指向远离该吸热区的一远端冷凝区。
[0019]其中,该沟槽结构内还包含有多个支撑柱体,其中铺设该第二浆料于该沟槽结构内的步骤进一步为以下步骤:
[0020]铺设该第二浆料于该沟槽结构内的该吸热区、该第一铺设区和该第二铺设区上,且该第二浆料还覆盖于该至少一支撑墙体和该些支撑柱体之上;
[0021]其中烘干该第二浆料的步骤进一步为以下步骤:
[0022]烘干该第二浆料而于该沟槽结构内形成连续性的该第二固化体,并于该至少一支撑墙体和该些支撑柱体之上形成多个第三固化体;以及
[0023]其中加热该第一固化体和该第二固化体的步骤进一步为以下步骤:
[0024]加热该第一固化体和该第二固化体以形成连续性的该毛细结构,同时加热该些第三固化体以形成多个毛细支撑结构。
[0025]其中,提供该片状金属基材的步骤包含有该第一铺设区的平面面积至多占该沟槽结构的平面面积的30%,该第二铺设区的平面面积至少占该沟槽结构的平面面积的50%。
[0026]其中,该第一浆料含有一有机溶剂、一聚合物和一金属粉末,该第二浆料的成分与该第一浆料相同,烘干该第一浆料的步骤进一步为以下步骤:
[0027]烘干该第一浆料以去除该有机溶剂而形成该第一固化体;以及
[0028]加热该第一固化体和该第二固化体的步骤进一步为以下步骤:
[0029]加热该第一固化体和该第二固化体,以裂解该第一聚合物,并烧结该金属粉末,以形成连续性的该毛细结构。
[0030]其中,包含有以下步骤:
[0031]将一片状金属上盖对应气密接合该片状金属基材,以于该片状金属上盖和该沟槽结构之间形成一腔室;
[0032]注入一工作流体至该腔室中以将该工作流体储存于该毛细结构中;以及
[0033]抽真空后封合该腔室以形成该超薄均温板元件;
[0034]其中位于该第一铺设区的该毛细结构的单位面积平均工作流体储量,大于位于该第二铺设区的该毛细结构的单位面积平均工作流体储量。
[0035]其中,当该超薄均温板元件应用于该电子装置的热管理时,该片状金属基材藉由该吸热区接触该电子装置的一发热元件。
[0036]还公开了一种毛细结构调节工作流体储量的超薄均温板元件,应用于一电子装置的热管理,其特征在于该超薄均温板元件包含:
[0037]一片状金属基材,具有一沟槽结构,该沟槽结构至少分为一吸热区、一第一铺设区和一第二铺设区;以及
[0038]一粉末印刷毛细结构,连续性地铺设于该片状金属基材上,位于该吸热区和该第一铺设区的该毛细结构的厚度大于位于该第二铺设区的该毛细结构的厚度。
[0039]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吸热区和第一铺设区的毛细结构较厚,让超薄均温板元件得以储存较多的液相工作流体,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毛细结构调节工作流体储量的超薄均温板元件的制作方法,用于制作包含一毛细结构的一超薄均温板元件,该超薄均温板元件应用于一电子装置的热管理,其特征在于该制作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提供一片状金属基材,该片状金属基材具有一沟槽结构,该沟槽结构至少分为一吸热区、一第一铺设区和一第二铺设区;铺设一第一浆料于该沟槽结构中的该吸热区和该第一铺设区上;烘干该第一浆料形成连续性的一第一固化体;铺设一第二浆料于该沟槽结构中的该吸热区、该第一铺设区和该第二铺设区上;烘干该第二浆料形成连续性的一第二固化体;以及加热该第一固化体和该第二固化体以形成连续性的该毛细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结构调节工作流体储量的超薄均温板元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该片状金属基材的步骤包含提供具有多个边墙的该片状金属基材,该些边墙连续性的环绕于该片状金属基材上以形成该沟槽结构,该吸热区位于该第一铺设区和该第二铺设区之间,该吸热区接近该片状金属基材的一第一边墙,该第一铺设区的范围至少包含自该吸热区延伸至该第一边墙的区域。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结构调节工作流体储量的超薄均温板元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烘干该第一浆料的步骤进一步为以下步骤:烘干该第一浆料形成连续性的该第一固化体,该第一固化体的厚度至多为该第一浆料铺设的厚度的80%;以及其中烘干该第二浆料的步骤进一步为以下步骤:烘干该第二浆料形成连续性的该第二固化体,该第二固化体的厚度至多为该第二浆料铺设的厚度的8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结构调节工作流体储量的超薄均温板元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该片状金属基材的步骤包含有提供该沟槽结构内包含有至少一支撑墙体的该片状金属基材,该至少一支撑墙体将该沟槽结构分为多个长条形子沟槽结构,该至少一支撑墙体和该些长条形子沟槽结构的一端指向该吸热区,该至少一支撑墙体和该些长条形子沟槽结构的另一端指向远离该吸热区的一远端冷凝区。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毛细结构调节工作流体储量的超薄均温板元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沟槽结构内还包含有多个支撑柱体,其中铺设该第二浆料于该沟槽结构内的步骤进一步为以下步骤:铺设该第二浆料于该沟槽结构内的该吸热区、该第一铺设区和该第二铺设区上,且该第二浆料还覆盖于该至少一支撑墙体和该些支撑柱体之上;其中烘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振贤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力及热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