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支撑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1288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检测支撑座,包括底座、阻尼转轴与支撑平台,所述底座位于支撑平台的正下方,并且通过阻尼转轴与支撑平台相互铰接,所述支撑平台顶部开设有放料凹槽,所述放料凹槽侧边开设有可供产品平移出入的出入口,所述放料凹槽内部相对的两侧面上相对设置有两直线引导结构,所述直线引导结构与所述出入口相互衔接,且与放料凹槽上下两端面之间留有间距,两所述直线引导结构的引导方向相互平行,用以支撑产品底端面并引导产品平移出入放料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为产品提供稳定的、多角度的支撑,用于基板目检时,容易操作使用,调节角度便利,通过该支撑座能够充分观察、检测产品,而且取放基板便捷,可与转板治具对接使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测支撑座


[0001]本技术涉及检测用具
,特别涉及一种检测支撑座。

技术介绍

[0002]印制电路板,又称印刷电路板,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提供者,多用“PCB”表示,而基板是制造PCB的基本材料,在一般情况下,基板为覆铜膜层压板。在印刷电路板加工的过程当中,通常需要进行检测,而目检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很多瑕疵或者质量上的欠缺都能够通过目检识别出来。在对基板进行目检时,通常会借助一些带夹持或支撑功能的检测用具辅助检测,但目测观察时,不方便调整观察角度。另外,在加工过程中,常采用如图1所示的转板治具转移基板,而现有的检测用具与该转板治具之间适配性差,转移基板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支撑座,以便在目检时快速取放基板,以及多角度观察基板。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检测支撑座,用以支撑呈板状的产品,包括底座、阻尼转轴与支撑平台,所述底座位于支撑平台的正下方,并且通过阻尼转轴与支撑平台相互铰接,所述支撑平台顶部开设有放料凹槽,所述放料凹槽侧边开设有可供产品平移出入的出入口,所述放料凹槽内部相对的两侧面上相对设置有两直线引导结构,所述直线引导结构与所述出入口相互衔接,且与放料凹槽上下两端面之间留有间距,两所述直线引导结构的引导方向相互平行,用以支撑产品底端面并引导产品平移出入放料凹槽。
[0006]进一步的,所述阻尼转轴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阻尼转轴与第二阻尼转轴,所述第一阻尼转轴与所述第二阻尼转轴均水平设置,且旋转轴线方向不同,第一阻尼转轴与第二阻尼转轴之间设置有连接短杆,所述连接短杆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第一阻尼转轴及第二阻尼转轴铰接支撑平台与底座。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阻尼转轴与所述第二阻尼转轴的旋转轴线方向相互垂直;所述支撑平台与水平面之间所夹的锐角角度最大为25
°
~35
°

[000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平台底部固定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阻尼转轴的第一转轴安装座,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二阻尼转轴的第二转轴安装座,所述第一转轴安装座与所述第二转轴安装座上均设置有指示刻度,所述指示刻度与第一阻尼转轴、第二阻尼转轴的旋转角度相对应。
[0009]进一步的,所述直线引导结构为直线凹槽,且宽度与产品厚度相对应,两所述直线引导结构之间的间距与产品宽度或长度相对应。
[0010]进一步的,所述产品通过转板治具转移至放料凹槽内,所述出入口下方设置有用以支撑转板治具的搭放台阶;所述搭放台阶的形状与转板治具的形状相适配,且与直线引导结构之间衔接有过渡斜面。
[0011]进一步的,所述放料凹槽底部开设有U形槽口,所述U形槽口连通所述出入口,且底部贯通支撑平台底端面。
[0012]进一步的,所述放料凹槽内部与出入口相对的一侧为挡料侧,所述挡料侧部分位置可挡住产品侧壁面,部分位置开设有避让产品的推料缺口。
[0013]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平台外侧设置有呈L形的防掉卡扣,所述防掉卡扣一端与支撑平台转动连接,另一端位于出入口侧边并可向上转动挡住出入口,所述防掉卡扣的旋转轴线方向垂直于直线引导结构的长度方向。
[0014]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平台由电镀铝材质制成。
[0015]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通过阻尼转轴铰接支撑平台与底座,能够赋予支撑平台多角度转动的能力,为检测人员提供多向的观察角度,同时能够向支撑平台提供一个稳定的支撑,在转动调节后,使支撑平台稳定保持在检测人员所需的位置上,方便检测人员充分观察。
[0017]2.本技术采用侧边进出料,推动基板即可将基板送入或者送出放料凹槽,方便快速对接转板治具转移基板。
[0018]3.所设的直线引导结构与放料凹槽底端面之间留有间距,能够避让出入放料凹槽的基板,在支撑基板的同时使其大部分悬空,基板与支撑平台之间的接触面小,不容易被划伤、磨损。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转板治具与产品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1]图3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2]图4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3]图5为本技术与产品配合状态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阻尼转轴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放料凹槽出入口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技术与转板治具配合状态示意图。
[0027]图9为图8当中A部分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8]图10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11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1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1]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底座;2、第一转轴安装座;3、第一阻尼转轴;4、连接短杆;5、第二阻尼转轴;6、第二转轴安装座;7、指示刻度;8、支撑平台;9、放料凹槽;10、直线引导结构;11、出入口;12、搭放台阶;13、过渡斜面;14、U形槽口;15、防掉卡扣;16、挡料侧;17、推料缺口;18、产品;19、转板治具;20、开口侧;α、支撑平台与水平面之间所夹的锐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33]如图1

1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检测支撑座,用以支撑呈板状的产品18,包
括底座1、阻尼转轴与支撑平台8,底座1位于支撑平台8的正下方,并且通过阻尼转轴与支撑平台8相互铰接,支撑平台8顶部开设有放料凹槽9,放料凹槽9一侧开设有可供产品18平移出入的出入口11,放料凹槽9内部相对的两侧面上相对设置有两直线引导结构10,直线引导结构10与出入口11相互衔接,且与放料凹槽9上下两端面之间留有间距,两直线引导结构10的引导方向相互平行,用以支撑产品18底端面并引导产品18平移出入放料凹槽9。
[0034]该直线引导结构10可采用直线凹槽、直线状的台阶、呈直线状排列的滚轮等结构,放料凹槽9优选方形凹槽。当采用直线凹槽之类内凹的结构时,为确保引导效果,两直线引导结构10之间的间距与产品18的长度或宽度尺寸相匹配,从而在产品18平移出入时与产品18侧壁面相接触起到引导、限位作用;当采用滚轮之类外凸的结构时,为确保引导效果,放料凹槽9内部设有直线引导结构10的两侧壁面之间的间距与产品18的长度或宽度尺寸相匹配,两侧壁面位于直线引导结构10之上的部分,能够在产品18平移出入时与产品18侧壁面相接触起到引导、限位作用。作为优选,该直线引导结构10为直线凹槽,且宽度与产品18厚度相对应,两直线引导结构10之间的间距与产品18宽度或长度相对应。
[0035]支撑平台8与底座1之间可通过一个阻尼转轴相互铰接,但可调节的角度较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支撑座,用以支撑呈板状的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阻尼转轴与支撑平台,所述底座位于支撑平台的正下方,并且通过阻尼转轴与支撑平台相互铰接,所述支撑平台顶部开设有放料凹槽,所述放料凹槽侧边开设有可供产品平移出入的出入口,所述放料凹槽内部相对的两侧面上相对设置有两直线引导结构,所述直线引导结构与所述出入口相互衔接,且与放料凹槽上下两端面之间留有间距,两所述直线引导结构的引导方向相互平行,用以支撑产品底端面并引导产品平移出入放料凹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转轴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阻尼转轴与第二阻尼转轴,所述第一阻尼转轴与所述第二阻尼转轴均水平设置,且旋转轴线方向不同,第一阻尼转轴与第二阻尼转轴之间设置有连接短杆,所述连接短杆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第一阻尼转轴及第二阻尼转轴铰接支撑平台与底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检测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转轴与所述第二阻尼转轴的旋转轴线方向相互垂直;所述支撑平台与水平面之间所夹的锐角角度最大为25
°
~35
°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检测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底部固定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阻尼转轴的第一转轴安装座,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二阻尼转轴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辉煌谢强李立中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展晶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