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线监测传感器结构及应用该传感器结构的车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28693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线监测传感器结构,包括第一感应体和第二感应体,所述第一感应体包括第一应变梁和第一应变计,所述第一应变梁设置为饼状,且具有正面和背面,所述第一应变梁的正面设有第一支撑台,背面设有第一受力凸台,中部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应变梁的侧部设有第一集线盒,所述第二感应体包括第二应变梁和第二应变计,所述第二应变梁设为板状,也具有正面和背面,所述第二应变梁的正面设有第二支撑台,背面设有第二受力凸台,所述第二应变梁的侧部设有第二集线盒,所述第二应变梁上设有第一固定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车钩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运行周期长、稳定性好的优势。稳定性好的优势。稳定性好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线监测传感器结构及应用该传感器结构的车钩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机车
,特别涉及一种在线监测传感器结构及应用该传感器结构的车钩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钩缓装置是铁道车辆的重要连接部件,在列车运行中起到传递牵引力和缓解冲击力的作用。如何获取车钩力的实时数据及车钩横向力幅值,如何对车辆冲击时的车钩力及车钩摆角进行精确测量,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技术。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测力车钩来实现,在车钩钩身两侧布置应变计,组成惠登斯应变全桥,车钩受拉钩力和压钩力时,车钩钩身发生拉或压变形,通过应变计采集钩身应变,进而转换成力值。但是测力车钩制作周期长、费用高、标定复杂,测力车钩在装卸运输、拆装维护过程中格外注意车钩钩身上布置的应变计及信号线,防止磕碰。在运用过程中,车钩摇摆、振动、冲击等运动状态恶劣,极易造成损坏,所以亟需一种替代方案。有鉴于此,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经过深入研究,得到一种在线监测传感器结构及应用该传感器结构的车钩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在线监测传感器结构及应用该传感器结构的车钩系统,其具有运行周期长、稳定性好的优势。
[000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5]一种在线监测传感器结构,包括第一感应体和第二感应体,所述第一感应体包括第一应变梁和第一应变计,所述第一应变梁设置为饼状,且具有正面和背面,所述第一应变梁的正面设有第一支撑台,背面设有第一受力凸台,中部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应变梁的侧部设有第一集线盒,所述第二感应体包括第二应变梁和第二应变计,所述第二应变梁设为板状,也具有正面和背面,所述第二应变梁的正面设有第二支撑台,背面设有第二受力凸台,所述第二应变梁的侧部设有第二集线盒,所述第二应变梁上设有第一固定通孔。
[0006]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应变计包括多个第一应变片,所述多个第一应变片圆周分布,所述第二应变计包括多个第二应变片。
[0007]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受力凸台的数量不少于两个。
[0008]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应变梁的侧部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设有第二固定通孔。
[0009]一种车钩系统,包括系统本体以及应用于所述系统本体的第一感应体和第二感应体,所述第一感应体包括第一应变梁和第一应变计,所述第一应变梁设置为饼状,且具有正面和背面,所述第一应变梁的正面设有第一支撑台,背面设有第一受力凸台,中部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应变梁的侧部设有第一集线盒,所述第二感应体包括第二应变梁和第二应变计,所述第二应变梁设为板状,也具有正面和背面,所述第二应变梁的正面设有第二支撑台,背面设有第二受力凸台,所述第二应变梁的侧部设有第二集线盒,所述第二应变梁上设
有第一固定通孔。
[0010]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系统本体包括车体牵引梁、后从板、后从板座、弹性元件、缓冲器、前从板、前从板座和车钩装置,所述后从板座设于所述车体牵引梁上,所述弹性元件一端连接所述后从板座,另一端连接所述后从板,所述缓冲器一端连接所述后从板,另一端连接所述前从板,所述前从板与所述前从板座相配合,所述前从板座设于所述车体牵引梁上,所述车钩装置连接所述前从板,所述第一感应体设于所述后从板座和所述弹性元件之间,所述第二感应体设于所述前从板座和所述前从板之间。
[0011]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元件设有多个,所述第一感应体与所述弹性元件一一对应设置。
[0012]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感应体至少设有两个。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一种在线监测传感器结构,其体积小,质量小,制作标定防护工作在实验室内完成,能够减少现场工作量,具有成本优势;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钩系统,其第一感应体和第二感应体安装在车体牵引梁的车钩槽内,不随车钩运动,传感器安装位置振动小,环境稳定,因此具有运用周期长、稳定性能好的优势;第一感应体和第二感应体与车钩系统的弹性元件、车钩等配件独立,当出现车钩系统故障或传感器故障时可单独更换。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涉及一种在线监测传感器结构的第一感应体的两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涉及一种在线监测传感器结构的第二感应体的两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涉及一种车钩系统在制动状态下的受力分析图(无摆角)。
[0017]图4是本技术涉及一种车钩系统在制动状态下的受力分析图(有摆角)。
[0018]图5是本技术涉及一种车钩系统在牵引状态下的受力分析图(无摆角)。
[0019]图6是本技术涉及一种车钩系统在牵引状态下的受力分析图(有摆角)。
[0020]图7是本技术涉及一种车钩系统的第一感应体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0021]图8是本技术涉及一种车钩系统的第二感应体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0022]图中
[0023]第一感应体1;第一应变片2;第一应变梁3;第一支撑台4;第一受力凸台5;安装孔6;第一集线盒7;第一接线插头8;第一穿线槽9;第二感应体10;第二应变片11;第二应变梁12;第二支撑台13;第二受力凸台14;第二集线盒15;第一固定通孔16;固定部17;第二固定通孔18;第二接线插头19;后从板20;后从板座21;弹性元件22;缓冲器23;前从板24;前从板座25;车钩装置26。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
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0026]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在线监测传感器结构,包括第一感应体1和第二感应体10,所述第一感应体1包括第一应变梁3和第一应变计,所述第一应变梁3设置为饼状,且具有正面和背面,所述第一应变梁3的正面设有第一支撑台4,背面设有第一受力凸台5,中部设有安装孔6,所述第一应变梁3的侧部设有第一集线盒7,所述第二感应体10包括第二应变梁12和第二应变计,所述第二应变梁12设为板状,也具有正面和背面,所述第二应变梁12的正面设有第二支撑台13,背面设有第二受力凸台14,所述第二应变梁12的侧部设有第二集线盒15,所述第二应变梁12上设有第一固定通孔16。
[0027]本技术提供一种在线监测传感器结构,其体积小,质量小,制作标定防护工作在实验室内完成,能够减少现场工作量,具有成本优势。
[0028]在第一感应体1的结构设置中,所述第一应变计用于测试量受到挤压后,产生的应变,通过系统标定进而换算出车钩力大小;第一受力凸台5用于接受来自于弹性元件22的压力并且使压力集中在受力凸台圆环上,确保压力传感器受到非均布荷载的情况下的测试精度;第一应变梁3上布置应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线监测传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感应体和第二感应体,所述第一感应体包括第一应变梁和第一应变计,所述第一应变梁设置为饼状,且具有正面和背面,所述第一应变梁的正面设有第一支撑台,背面设有第一受力凸台,中部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应变梁的侧部设有第一集线盒,所述第二感应体包括第二应变梁和第二应变计,所述第二应变梁设为板状,也具有正面和背面,所述第二应变梁的正面设有第二支撑台,背面设有第二受力凸台,所述第二应变梁的侧部设有第二集线盒,所述第二应变梁上设有第一固定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在线监测传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变计包括多个第一应变片,所述多个第一应变片圆周分布,所述第二应变计包括多个第二应变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在线监测传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受力凸台的数量不少于两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在线监测传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应变梁的侧部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设有第二固定通孔。5.一种车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系统本体以及应用于所述系统本体的第一感应体和第二感应体,所述第一感应体包括第一应变梁和第一应变计,所述第一应变梁设置为饼状,且具有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亮严志伟蒋建辉刘洋朱剑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智融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