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7745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石装置,属于管道运送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被动式采石装置容易堵塞的问题,所述采石装置包括主排浆管道(1)、第一落石管道(2)和第一储石箱(3),主排浆管道(1)含有主进浆段(11)和主排浆段(12),第一落石管道(2)的上端与主排浆管道(1)连接,第一落石管道(2)的上端位于主排浆段的入口(121)与主进浆段的出口(112)之间,第一落石管道(2)的下端与第一储石箱(3)的入口连接,主排浆段的入口(121)处设置有第一过滤格栅(4)。在第一过滤格栅之前设置第一落石管道和第一储石箱,过滤出大直径渣石可以通过第一落石管道进入第一储石箱,不但可以避免堵塞,还可以提高筛分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石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运送
,具体的是一种采石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泥水循环系统担负着泥水盾构渣土输送的重要作用,泥水循环系统是否正常运行决定着泥水盾构是否能够正常掘进。泥水盾构地层适应性较广,因此被广泛使用,但是在岩层与卵石地层等出现大直径渣石的地层容易堵塞卡死排浆泵,排浆泵卡死需要拆解疏通极大的影响施工进度,因此需要在排浆泵之前安装采石装置,采石装置需要过滤掉直径大于排浆泵最大通过直径的渣石,同时尽量保证小粒径渣石通过。
[0003]近年来行业内对泥水环流系统采石装置研究较多,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被动式采石装置,即无动力装置的,如专利号为CN216714389U,公开日期2022年6月10日,公开的《一种盾构机采石箱》。另一类是主动式采石装置,即有动力装置。如中国专利CN211027004U,公开日期2020年7月17日,公开一种《泥水平衡盾构主动筛分装置》和中国专利CN107227960A,公开日期2017年10月3日,公开的《一种泥水盾构搅拌筛分采石箱均为主动式采石装置》。
[0004]上述被动式采石装置的缺点是格栅处容易堵塞,清理渣石频次高。上述主动式采石装置的缺点是成本较高、结构复杂、动力机械容易被渣石卡死、密封易泄露,维修难度大费用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被动式采石装置容易堵塞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石装置,所述采石装置中,在第一过滤格栅之前设置第一落石管道和第一储石箱,过滤出大直径渣石可以通过第一落石管道进入第一储石箱,不但可以避免堵塞,还可以提高筛分效率。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采石装置,包括主排浆管道、第一落石管道和第一储石箱,主排浆管道含有依次设置的主进浆段和主排浆段,第一落石管道为直立状态或倾斜状态,第一落石管道的上端与主排浆管道连接,第一落石管道的上端位于主排浆段的入口与主进浆段的出口之间,第一落石管道的下端与第一储石箱的入口连接,主排浆段的入口处设置有第一过滤格栅。
[000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第一过滤格栅之前设置第一落石管道和第一储石箱,过滤出大直径渣石可以通过第一落石管道进入第一储石箱,不但可以避免堵塞,还可以提高筛分效率。
[0009]主排浆段的入口与主进浆段的出口左右间隔设置;在竖直方向上,主排浆段的入口低于主进浆段的出口,当渣石离开主进浆段的出口后的运动轨迹为抛物线,主排浆段的入口位于所述抛物线的终点。
[0010]第一过滤格栅与主排浆段可拆卸连接;第一过滤格栅含有至少一根过滤挡条,过滤挡条为水平状态、倾斜状态或竖直状态中一种或多种。
[0011]第一落石管道的内径大于或等于主进浆段的内径,第一落石管道的下端与第一储
石箱的入口可拆卸连接。
[0012]第一储石箱上设置有渣石量测量装置和清渣口,渣石量测量装置位于第一储石箱的上部,清渣口位于第一储石箱的下部。
[0013]所述采石装置还包括旁通管道,旁通管道的入口端与主进浆段连接,旁通管道的出口端与主排浆段连接,旁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一球阀。
[0014]主进浆段上设置有第二球阀,第二球阀位于旁通管道的入口端和主进浆段的出口之间,主排浆段上设置有第三球阀,第三球阀位于旁通管道的出口端和主排浆段的入口之间。
[0015]所述采石装置还包括第二落石管道和第二储石箱,旁通管道含有依次设置的旁进浆段和旁排浆段,第二落石管道为直立状态或倾斜状态,第二落石管道的上端与旁通管道连接,第二落石管道的上端位于旁排浆段的入口与旁进浆段的出口之间,第二落石管道的下端与第二储石箱的入口连接,旁排浆段的入口处设置有第二过滤格栅。
[0016]旁排浆段的入口与旁进浆段的出口左右间隔设置;在竖直方向上,旁排浆段的入口低于旁进浆段的出口,当渣石离开旁进浆段的出口后的运动轨迹为抛物线,旁排浆段的入口位于所述抛物线的终点。
[0017]第二过滤格栅与旁排浆段可拆卸连接,第一过滤格栅的构造与第二过滤格栅的构造相同,第一落石管道的构造与第二落石管道的构造相同,第一储石箱的构造与第二储石箱的构造相同。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格栅可换。
[0020]2、利用渣石与泥浆混合运动特性,提高渣石筛分效率,减少小粒径渣石进入第一储石箱量,降低了第一储石箱清理频次,即防止堵管卡泵状况的发生,又提高了掘进效率。
[0021]3、并联设置了两个采石装置时,既可以延长所述采石装置的使用寿命,有可以延长所述采石装置的工作时间。
附图说明
[0022]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3]图1是在实施例1中本专利技术所述采石装置的示意图。
[0024]图2是沿图1中A方向的示意图。
[0025]图3是沿图1中B方向的示意图。
[0026]图4是第一种第一过滤格栅的示意图。
[0027]图5是第二种第一过滤格栅的示意图。
[0028]图6是第三种第一过滤格栅的示意图。
[0029]图7是第四种第一过滤格栅的示意图。
[0030]图8是在实施例2中本专利技术所述采石装置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2]1、主排浆管道;2、第一落石管道;3、第一储石箱;4、第一过滤格栅;5、旁通管道;6、第二落石管道;7、第二储石箱;8、第二过滤格栅;
[0033]11、主进浆段;12、主排浆段;
[0034]31、渣石量测量装置;32、清渣口;
[0035]41、过滤挡条;42、框架板;
[0036]51、第一球阀;52、旁进浆段;53、旁排浆段;
[0037]111、主进浆段的入口;112、主进浆段的出口;113、第二球阀;
[0038]121、主排浆段的入口;122、主排浆段的出口;123、第三球阀;
[0039]521、旁进浆段的出口;531、旁排浆段的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4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41]实施例1
[0042]一种采石装置,包括主排浆管道1、第一落石管道2和第一储石箱3,主排浆管道1含有依次设置的主进浆段11和主排浆段12,第一落石管道2为直立状态或倾斜状态,第一落石管道2的上端与主排浆管道1连接,第一落石管道2的上端位于主排浆段的入口121与主进浆段的出口112之间,第一落石管道2的下端与第一储石箱3的入口连接,主排浆段的入口121处设置有第一过滤格栅4,如图1所示。
[0043]渣石与泥浆的混合物从主进浆段的入口111进入主排浆管道1,渣石与泥浆的混合物从主排浆段的出口122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石装置包括主排浆管道(1)、第一落石管道(2)和第一储石箱(3),主排浆管道(1)含有依次设置的主进浆段(11)和主排浆段(12),第一落石管道(2)为直立状态或倾斜状态,第一落石管道(2)的上端与主排浆管道(1)连接,第一落石管道(2)的上端位于主排浆段的入口(121)与主进浆段的出口(112)之间,第一落石管道(2)的下端与第一储石箱(3)的入口连接,主排浆段的入口(121)处设置有第一过滤格栅(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石装置,其特征在于,主排浆段的入口(121)与主进浆段的出口(112)左右间隔设置;在竖直方向上,主排浆段的入口(121)低于主进浆段的出口(112),当渣石离开主进浆段的出口(112)后的运动轨迹为抛物线,主排浆段的入口(121)位于所述抛物线的终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石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过滤格栅(4)与主排浆段(12)可拆卸连接;第一过滤格栅(4)含有至少一根过滤挡条(41),过滤挡条(41)为水平状态、倾斜状态或竖直状态中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石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落石管道(2)的内径大于或等于主进浆段(11)的内径,第一落石管道(2)的下端与第一储石箱(3)的入口可拆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石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储石箱(3)上设置有渣石量测量装置(31)和清渣口(32),渣石量测量装置(31)位于第一储石箱(3)的上部,清渣口(32)位于第一储石箱(3)的下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石装置还包括旁通管道(5),旁通管道(5)的入口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振叶蕾周小磊叶广朋苏志学钟宇俞培德李俊志牛文琪朱团辉李瑞石王越巩启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