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裹覆用缠绕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6520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线束裹覆用缠绕机构,包括输线管内表面开设有横截面为圆形的预留槽,所述输线管的上表面一侧焊接有撑开杆,所述撑开杆的外表面上端包裹设置有外包缠绕套,所述输线管下表面焊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内部贯穿开设有安装孔。该线束裹覆用缠绕机构,将线束穿过输线管内的预留槽内,将外包缠绕套的一侧扒开包裹在漏出输线管右侧的线束外侧,手握漏出输线管右侧的线束和包裹在线束外侧的外包缠绕套一侧,将线束向右抽出,此时外包缠绕套被撑开杆撑开,在线束被向右抽出的同时卷曲包裹在线束外侧,可实现线束的裹覆缠绕包裹,十分便捷,且外包缠绕套可扒开由线束外取下重复使用,更加环保。更加环保。更加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束裹覆用缠绕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线束缠绕
,具体为线束裹覆用缠绕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公开号为CN115116676A的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束缠绕机构的操作方法,涉及线束加工处理领域,缠绕机构包括缠绕机构、收线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缠绕机构包括缠绕环、胶带固定架、基座和基板,所述缠绕环通过基座固定连接在基板上;通过设置缠绕机构来自动对线束进行胶带缠绕,通过设置收线机构自动收线,且能够一圈圈整齐的将胶带缠绕好的线束收卷在收线盘上,设置驱动机构用电机代替人力,省时省力,同时还配套设有各种型号的束线环以及线束牵引套,对粗细不同的线束都适用,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自动缠绕和自动收线于一体的半自动化设备,提高效率且使线束缠绕的效果更好。
[0003]以上公开的一种线束缠绕机构的操作方法,使用长条片状的外包套对线束进行包裹,自动化的机械结构对线束进行包裹,易出现重复或漏包的现象,影响裹覆缠绕效果,且使用后的包装套不便于进行重复使用,造成浪费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线束裹覆用缠绕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线束裹覆用缠绕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使用长条片状的外包套对线束进行包裹,自动化的机械结构对线束进行包裹,易出现重复或漏包的现象,影响裹覆缠绕效果,且使用后的包装套不便于进行重复使用,造成浪费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线束裹覆用缠绕机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线束裹覆用缠绕机构,包括输线管,所述输线管内表面开设有横截面为圆形的预留槽,所述输线管的上表面一侧焊接有撑开杆,所述撑开杆的外表面上端包裹设置有外包缠绕套;
[0006]所述输线管下表面焊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内部贯穿开设有安装孔;
[0007]所述安装板外表面一侧焊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外表面一侧焊接有收线杆。
[0008]优选的,所述撑开杆与输线管之间的夹角为30
°
,且撑开杆的横截面为圆形。
[0009]优选的,所述外包缠绕套内部贯穿开设有开口槽,且多个开口槽关于外包缠绕套内部均匀分布。
[0010]优选的,所述外包缠绕套为圆卷形结构,且外包缠绕套的内表面与撑开杆的外表面相贴合。
[0011]优选的,所述安装板内部贯穿设置有安装螺丝,且安装螺丝通过安装孔与安装板构成可拆卸结构,而且安装板的内表面与安装螺丝的外表面设置有相互吻合的螺纹。
[0012]优选的,所述收线杆通过连接杆与安装板构成一体化结构,且收线杆的一侧与连接杆的外表面一侧焊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将线束穿过输线管内的预留槽内,将外包缠绕套的一侧扒开包裹在漏出输线管右侧的线束外侧,手握漏出输线管右侧的线束和包裹在线束外侧的外包缠绕套一侧,将线束向右抽出,此时外包缠绕套被撑开杆撑开,在线束被向右抽出的同时卷曲包裹在线束外侧,可实现线束的裹覆缠绕包裹,十分便捷,且外包缠绕套可扒开由线束外取下重复使用,更加环保。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后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外包缠绕套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外包缠绕套收卷后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输线管;2、预留槽;3、撑开杆;4、外包缠绕套;5、开口槽;6、安装板;7、安装孔;8、安装螺丝;9、连接杆;10、收线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线束裹覆用缠绕机构,包括输线管1,输线管1内表面开设有横截面为圆形的预留槽2,输线管1的上表面一侧焊接有撑开杆3,撑开杆3的外表面上端包裹设置有外包缠绕套4,撑开杆3与输线管1之间的夹角为30
°
,且撑开杆3的横截面为圆形,外包缠绕套4内部贯穿开设有开口槽5,且多个开口槽5关于外包缠绕套4内部均匀分布,外包缠绕套4为圆卷形结构,且外包缠绕套4的内表面与撑开杆3的外表面相贴合,将线束穿过输线管1内的预留槽2内,将外包缠绕套4的一侧扒开包裹在漏出输线管1右侧的线束外侧,手握漏出输线管1右侧的线束和包裹在线束外侧的外包缠绕套4一侧,将线束向右抽出,此时外包缠绕套4被撑开杆3撑开,在线束被向右抽出的同时卷曲包裹在线束外侧,可实现线束的裹覆缠绕包裹,十分便捷,且外包缠绕套4可扒开由线束外取下重复使用,更加环保。
[0022]本实施例中,输线管1下表面焊接有安装板6,安装板6内部贯穿开设有安装孔7,安装板6内部贯穿设置有安装螺丝8,且安装螺丝8通过安装孔7与安装板6构成可拆卸结构,而且安装板6的内表面与安装螺丝8的外表面设置有相互吻合的螺纹;
[0023]本实施例中,安装板6外表面一侧焊接有连接杆9,连接杆9外表面一侧焊接有收线杆10,收线杆10通过连接杆9与安装板6构成一体化结构,且收线杆10的一侧与连接杆9的外表面一侧焊接,线束被外包缠绕套4包裹后可卷绕在连接杆9一侧的收线杆10外侧进行收纳。
[0024]工作原理:对于这线束裹覆用缠绕机构,首先将线束穿过输线管1内的预留槽2内,将外包缠绕套4的一侧扒开包裹在漏出输线管1右侧的线束外侧,手握漏出输线管1右侧的线束和包裹在线束外侧的外包缠绕套4一侧,将线束向右抽出,此时外包缠绕套4被撑开杆3
撑开,在线束被向右抽出的同时卷曲包裹在线束外侧,可实现线束的裹覆缠绕包裹,十分便捷,且外包缠绕套4可扒开由线束外取下重复使用,更加环保,线束被外包缠绕套4包裹后可卷绕在连接杆9一侧的收线杆10外侧进行收纳,就这样完成整个线束裹覆用缠绕机构的使用过程。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线束裹覆用缠绕机构,包括输线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线管(1)内表面开设有横截面为圆形的预留槽(2),所述输线管(1)的上表面一侧焊接有撑开杆(3),所述撑开杆(3)的外表面上端包裹设置有外包缠绕套(4);所述输线管(1)下表面焊接有安装板(6),所述安装板(6)内部贯穿开设有安装孔(7);所述安装板(6)外表面一侧焊接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外表面一侧焊接有收线杆(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裹覆用缠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杆(3)与输线管(1)之间的夹角为30
°
,且撑开杆(3)的横截面为圆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裹覆用缠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缠绕套(4)内部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运红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凌派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