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收束用烘干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0603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烘干管技术领域,尤其是线束收束用烘干管,包括分束盘,分束盘的前端设有保护套,保护套的前端中部与分束盘的前端中部均开设有呈三角状的分束孔,保护套通过分束孔的内表面插设有分离管,保护套的外部套设有第一隔温管,第一隔温管的内部均匀设有若干电热丝,第一隔温管的前端设有第二隔温管,第二隔温管的内部均匀设有若干电冷管,第一隔温管与第二隔温管的内表面中部均开设有呈弧形的开口。此装置设计合理,可便于随身携带对线束进行塑胶管加热的烘干收束,同时可提高对塑胶管的自然冷却效率,有利于避免塑胶管自然冷却散热不及时导致烘干热量传递至线束内部造成线束损伤的现象。线束损伤的现象。线束损伤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束收束用烘干管


[0001]本技术涉及烘干管
,尤其涉及线束收束用烘干管。

技术介绍

[0002]线束一般是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线束在使用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某一平面聚集过多的线束并产生散乱的现象,需要将线束进行整理并捆绑收束。
[0003]传统的线束收束方式为使用塑胶管套设在线束的外表面,并利用烘干管对塑胶管进行加热使其软化对线束进行固定,由于目前的烘干管一般呈长柱形且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同时在对塑胶管进行加热软化的过程中,塑胶管的温度处于持续升高的状态,且加热软化完成后通常采用自然冷却的方式进行冷却,从而导致在结束加热后不能及时散热的情况下很容易将热量传递至线束的内部,从而造成线束的损伤,影响线束的正常使用。为此,亟需提出改进方案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线束收束用烘干管,可便于随身携带对线束进行塑胶管加热的烘干收束,同时提高塑胶管的自然冷却效率,有利于避免塑胶管自然冷却散热不及时导致烘干热量传递至线束内部造成线束损伤的现象。
[000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线束收束用烘干管,包括分束盘,所述分束盘的前端设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的前端中部与分束盘的前端中部均开设有呈三角状的分束孔,所述保护套通过分束孔的内表面插设有分离管,所述保护套的外部套设有第一隔温管,所述第一隔温管的内部均匀设有若干电热丝,所述第一隔温管的前端设有第二隔温管,所述第二隔温管的内部均匀设有若干电冷管,所述第一隔温管与第二隔温管的内表面中部均开设有呈弧形的开口,所述第一隔温管与第二隔温管均通过开口的内表面嵌入安装有导温板。
[0006]优选的,所述分束盘的后端上部与下部均设有拉脚。
[0007]优选的,所述保护套的外表面四侧均均匀设有滑槽。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温管前端的上表面与下表面的中部均设有呈“T”形的第一推钮。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隔温管后端的上表面与下表面的中部均设有与第一推钮相匹配的第二推钮。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温管与第二隔温管的接触端呈内凹状,所述第二隔温管与第一隔温管的接触端呈与第一隔温管端部的内凹状相契合的凸出状。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温管与第二隔温管的内部四侧均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分别将电热丝与电冷管分隔呈弧形的四部分。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温管与第二隔温管的内表面四侧均设有呈凸出状的滑板,所述滑板嵌入至滑槽内。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方案在应用的过程中,在针对使用烘干管对塑胶管进行加热软化固定收束线束的过程中,此烘干管体型较小,有利于随身携带对线束进行塑胶管加热的烘干收束,同时在对塑胶管加热完成对线束的收束后,可同步对塑胶管进行降温排热,从而提高塑胶管的自然冷却效率,有利于避免塑胶管自然冷却散热不及时导致烘干热量传递至线束内部造成线束损伤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线束收束用烘干管的前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线束收束用烘干管的后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线束收束用烘干管的第二隔温管剖切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线束收束用烘干管的第一隔温管剖切图;
[0019]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线束收束用烘干管的分束盘拆分图。
[0020]图中:1、分束盘;2、拉脚;3、保护套;4、滑槽;5、分离管;6、第一隔温管;7、第一推钮;8、电热丝;9、第二隔温管;10、第二推钮;11、电冷管;12、滑板;13、导温板;14、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0022]如附图1

5所示的线束收束用烘干管,包括分束盘1,分束盘1的前端设有保护套3,保护套3的前端中部与分束盘1的前端中部均开设有呈三角状的分束孔,保护套3通过分束孔的内表面插设有分离管5,保护套3的外部套设有第一隔温管6,第一隔温管6的内部均匀设有若干电热丝8,第一隔温管6的前端设有第二隔温管9,第二隔温管9的内部均匀设有若干电冷管11,第一隔温管6与第二隔温管9的内表面中部均开设有呈弧形的开口,第一隔温管6与第二隔温管9均通过开口的内表面嵌入安装有导温板13。
[0023]实际应用时,通过分束盘1与保护套3上的分束孔可对收束捆扎的线束进行分隔,避免线束在收束的过程中出现缠绕混乱的现象,有利于针对收束后的线束进行查找,通过将分离管5套设在线束的表面可对线束的表面增设一个防护套,有利于避免线束收束捆扎的部位损伤,同时可将塑胶管套设在分离管5的外表面,可避免塑胶管在加热的过程中与线束的直接接触,通过第一隔温管6内部的电热丝8加热产生热量,并通过导温板13将热量传递至塑胶管上,此时塑胶管即可经过高温软化并与分离管5相粘合,当塑胶管软化粘合完成后,即可将线束的收束部位移动至第二隔温管9内,此时第二隔温管9内的电冷管11将会产生冷气并通过导温板13传递降低第二隔温管9内的温度,在温度降低的情况下可提高软化塑胶管的散热效率,从而提高其凝固速度完成线束的收束捆扎,同时可避免塑胶管自然冷却导致的散热效率较低造成的烘干热量传递至线束的内部造成线束损伤的现象,且分离管5隔阂在线束与塑胶管之间,再次阻挡了烘干热量朝向线束的传递。
[0024]本实施例中,参照说明书附图1

5所示,分束盘1的后端上部与下部均设有拉脚2。
通过拉脚2便于控制分束盘1的移动。
[0025]本实施例中,保护套3的外表面四侧均均匀设有滑槽4。通过滑槽4便于第一隔温管6与第二隔温管9在保护套3的表面滑动。第一隔温管6前端的上表面与下表面的中部均设有呈“T”形的第一推钮7。通过第一推钮7可对第一隔温管6进行推动。第二隔温管9后端的上表面与下表面的中部均设有与第一推钮7相匹配的第二推钮10。通过第二推钮10可对第二隔温管9进行推动。
[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温管6与第二隔温管9的接触端呈内凹状,第二隔温管9与第一隔温管6的接触端呈与第一隔温管6端部的内凹状相契合的凸出状。当第一隔温管6的端部呈内凹状,第二隔温管9的端部呈凸出状,且其内凹状的部分与凸出状的部位相契合时,第一隔温管6与第二隔温管9可进行紧密的连接。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温管6与第二隔温管9的内部四侧均设有隔板14,隔板14分别将电热丝8与电冷管11分隔呈弧形的四部分。通过隔板14可将第一隔温管6内的电热丝8的加热空间以及第二隔温管9内的电冷管11的制冷空间分隔开来,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线束收束用烘干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束盘(1),所述分束盘(1)的前端设有保护套(3),所述保护套(3)的前端中部与分束盘(1)的前端中部均开设有呈三角状的分束孔,所述保护套(3)通过分束孔的内表面插设有分离管(5),所述保护套(3)的外部套设有第一隔温管(6),所述第一隔温管(6)的内部均匀设有若干电热丝(8),所述第一隔温管(6)的前端设有第二隔温管(9),所述第二隔温管(9)的内部均匀设有若干电冷管(11),所述第一隔温管(6)与第二隔温管(9)的内表面中部均开设有呈弧形的开口,所述第一隔温管(6)与第二隔温管(9)均通过开口的内表面嵌入安装有导温板(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收束用烘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束盘(1)的后端上部与下部均设有拉脚(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收束用烘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3)的外表面四侧均均匀设有滑槽(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收束用烘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运红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凌派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