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压头机构及电子元件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6047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浮动压头机构及电子元件检测装置,涉及检测装置技术领域。该浮动压头机构包括安装组件、驱动件及按压组件,安装组件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驱动件包括活塞杆,且活塞杆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通孔,活塞杆的一端安装于安装组件,另一端与按压组件传动连接;按压组件设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二通孔和第一通道;第一通道的输入口配置为与供气设备连通;驱动件内设置有气室,活塞杆穿设气室,第二通道与驱动件的气室连通,以向气室内通入压力气体并驱动活塞杆直线往复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浮动压头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子元件检测装置中各个电子元件所处的环境温差大的技术问题。中各个电子元件所处的环境温差大的技术问题。中各个电子元件所处的环境温差大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浮动压头机构及电子元件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检测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浮动压头机构及电子元件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几年随着电子元件技术的发展,对电子元件的检测效率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电子元件检测行业中,需要将电子元件转运至测试机内部进行测试,为了提高测试的准确性,需要将电子元件放入专门的测试托盘中,然后依靠浮动压头提供一定的压力将电子元件压到测试机上的检测探针上,同时电子元件在检测的过程中需要模拟高温或低温环境。
[0003]现有技术中,压力流体通过壳体上的进出气孔进入密封加压装置的气室中,对密封膜片施加压力,从而带动活塞杆沿导向套向下运动,推动测试压头下压,实现将电子元件加压到测试探针上,下压过程中销钉插入测试托盘对应的销孔上提高下压的精度。这样通过改变进气的压强来满足每个电子元件上探针压力大小的控制,进而实现电子元件的检测。
[0004]请参见图1,壳体内开设有容腔,活塞杆对应容腔的部分设有侧面孔及中间通孔,将模拟环境温度的高温或低温气体填充入容腔,温度气体将依次通过侧面孔和中间通孔直接吹拂、接触电子元件,以使电子元件达到所需的测试温度。
[0005]但上述技术中,由于单次检测中电子元件数量较大(常见单次检测数量有256枚不等),因此需开设较大的容腔以容纳数量众多的活塞杆210,那么就会出现容腔体积大,充入的温度气体散布不均,最终致使不同活塞杆210所对应的电子元件所处环境温差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浮动压头机构及电子元件检测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子元件检测装置中各个电子元件所处的环境温差大的技术问题。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0008]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浮动压头机构包括安装组件、驱动件及按压组件,所述安装组件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驱动件包括活塞杆,且所述活塞杆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通孔,所述活塞杆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安装组件,另一端与所述按压组件传动连接;
[0009]所述按压组件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输入口配置为与供气设备连通;
[0010]所述驱动件内设置有气室,所述活塞杆穿设所述气室,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驱动件的气室连通,以向气室内通入压力气体并驱动所述活塞杆直线往复运动。
[0011]可选地,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安装板、气室安装底板和压头安装底板;
[0012]所述气室安装底板位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压头安装底板之间,并分别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压头安装底板连接;
[0013]所述第一通道设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气室安装底板,所述活塞杆的一端插入所述气室安装底板上的第一通道内;
[0014]所述第二通道设置于所述压头安装底板。
[0015]可选地,所述安装组件还包括气室安装板,所述第一通道包括位于所述安装板上的进气气路和位于所述气室安装底板上的控温气室,且所述进气气路与所述控温气室连通;所述气室安装底板和所述气室安装板之间形成所述控温气室;
[0016]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气室安装板滑动连接,且一端位于所述孔温气室内,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控温气室连通,所述控温气室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截面尺寸。
[0017]可选地,所述活塞杆和所述气室安装板之间安装有第一密封组件。
[0018]可选地,所述活塞杆包括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
[0019]所述第一活塞杆安装于所述安装组件,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塞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按压组件连接;
[0020]所述第一活塞杆和所述第二活塞杆均贯通设置,且所述第一活塞杆和所述第二活塞杆相互连通形成所述第一通孔。
[0021]可选地,所述按压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测试压头;
[0022]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于所述活塞杆上,且所述第一固定板随所述活塞杆做往复运动;
[0023]所述第二固定板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测试压头之间,并与所述第二固定板通过浮动组件连接;
[0024]所述测试压头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板背离第一固定板的侧面;
[0025]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测试压头均沿所述活塞杆的轴向贯通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测试压头相互连通形成所述第二通孔。
[0026]可选地,所述浮动组件包括浮动连接组件,所述浮动连接组件穿过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通过所述浮动连接组件,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能够相互相对平行移动;
[0027]和/或,所述浮动组件还包括弹珠浮动组件,所述弹珠浮动组件间隔设置于所述活塞杆的一侧,且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所述弹珠浮动组件用于驱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复位。
[0028]可选地,所述浮动连接组件包括等高螺栓、衬套、垫片和滚珠;
[0029]所述第二固定板设有阶梯孔,所述阶梯孔靠近所述第一固定板一端的直径小于所述阶梯孔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板一端的直径;所述衬套和所述垫片插设于所述阶梯孔内,所述衬套、所述垫片和所述阶梯孔的内壁围合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滚珠的空间;
[0030]所述等高螺栓从所述第二固定板背离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依次穿过所述衬套和所述垫片,并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螺纹连接,且所述等高螺栓与所述衬套间隙配合,所述衬套和所述垫片之间设置有间隙形成的活动空间。
[0031]可选地,所述弹珠浮动组件包括安装件、球体、球体固定环和弹性组件;
[0032]所述安装件嵌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朝向第二固定板的一侧,且所述安装件朝向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侧开设有滚动导槽,所述滚动导槽的槽壁自靠近第二固定板的一侧边缘向轴线倾斜设置;
[0033]所述弹性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板朝向第一固定板的一侧,所述弹性组件对应安装件设置;
[0034]所述球体固定环至少部分嵌设于第一固定板朝向第二固定板的一侧,所述球体固定环位于弹性组件和安装件之间;
[0035]所述球体位于所述球体固定环内且与球体固定环间隙配合,所述球体还与所述滚动导槽的槽壁以及所述弹性组件抵接。
[0036]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的电子元件检测装置包括供气设备和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浮动压头机构;
[0037]所述供气设备与所述浮动压头机构的第一通道连通,且两者之间安装有第四密封件。
[0038]综合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分析如下:
[0039]本技术提供的浮动压头机构包括安装组件、驱动件及按压组件,安装组件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驱动件包括活塞杆,且活塞杆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通孔,活塞杆的一端安装于安装组件,另一端与按压组件传动连接;按压组件设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二通孔和第一通道;第一通道的输入口配置为与供气设备连通;驱动件内设置有气室,活塞杆穿设气室,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动压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组件(100)、驱动件(200)及按压组件(300),所述安装组件(100)设有第一通道(110)和第二通道(120),所述驱动件(200)包括活塞杆(210),且所述活塞杆(210)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通孔(211),所述活塞杆(210)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安装组件(100),另一端与所述按压组件(300)传动连接;所述按压组件(300)设有第二通孔(310),所述第一通孔(211)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二通孔(310)和所述第一通道(110);所述第一通道(110)的输入口配置为与供气设备连通;所述驱动件(200)内设置有气室,所述活塞杆(210)穿设所述气室,所述第二通道(120)与所述驱动件(200)的气室连通,以向所述气室内通入压力气体并驱动所述活塞杆(210)直线往复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压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100)包括安装板(130)、气室安装底板(140)和压头安装底板(160);所述气室安装底板(140)位于所述安装板(130)和所述压头安装底板(160)之间,并分别与所述安装板(130)和所述压头安装底板(160)连接;所述第一通道(110)设于所述安装板(130)和所述气室安装底板(140),所述活塞杆(210)的一端插入所述气室安装底板(140)上的第一通道(110)内;所述第二通道(120)设置于所述压头安装底板(16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动压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100)还包括气室安装板(150),所述第一通道(110)包括位于所述安装板(130)上的进气气路和位于所述气室安装底板(140)上的控温气室(141),且所述进气气路与所述控温气室(141)连通;所述气室安装底板(140)和所述气室安装板(150)之间形成所述控温气室(141);所述活塞杆(210)与所述气室安装板(150)滑动连接,且一端位于所述控温气室(141)内,所述第一通孔(211)与所述控温气室(141)连通,所述控温气室(141)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通孔(211)的截面尺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浮动压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210)和所述气室安装板(150)之间安装有第一密封组件(410)。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浮动压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210)包括第一活塞杆(212)和第二活塞杆(213);所述第一活塞杆(212)安装于所述安装组件(100),所述第二活塞杆(21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塞杆(21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按压组件(300)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杆(212)和所述第二活塞杆(213)均贯通设置,且所述第一活塞杆(212)和所述第二活塞杆(213)相互连通形成所述第一通孔(21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压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组件(300)包括第一固定板(320)、第二固定板(330)和测试压头(340);所述第一固定板(320)连接于所述活塞杆(210)上,且所述第一固定板(320)随所述活塞杆(210)做往复运动;所述第二固定板(330)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320)和所述测试压头(340)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超韩世杰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长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