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扁形茶压造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5549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扁形茶压造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水平设置有若干传送板,所述传送板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上安装有茶锅,所述茶锅设置有开口朝上且能够容纳茶叶的容纳腔,所述茶锅底部设置有对茶锅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所述茶锅上方设置有挤压装置,所述挤压装置可以对茶锅内的茶叶进行挤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人工茶叶压扁塑形效率低、无法做到统一化标准化的生产。统一化标准化的生产。统一化标准化的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扁形茶压造机


[0001]本技术涉及茶叶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扁形茶压造机。

技术介绍

[0002]茶叶始于中国,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用开水直接泡饮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如今我国已经成为饮茶大国,每年所消耗的茶叶数量巨大,所发展的茶叶种类也非常丰富。其中扁形茶又称扁炒青,属炒青绿茶的一种。扁形茶成品具有扁平光滑、香鲜味醇等优点,所以非常受欢迎,是茶叶购买的首要选择。
[0003]扁形茶主要制作工序为:杀青(将采摘的茶叶放入锅内,蒸发茶叶水分使叶子变柔软,为揉捻塑形创造条件)、回潮(杀青茶叶起锅后,使茶叶摊开回潮,降低叶温和水分的重新分布,也有利于茶叶滋味的改善)、挥锅(对回潮后的茶叶进行压扁塑形)。目前的扁形茶挥锅制作阶段主要有两类,一类主要是靠人工手动打压、压扁来实现扁形茶的整形,还有一类是依靠扁形茶叶成型机对扁形茶进行自动打压成型,但是这种机器往往价格昂贵,结构复杂,不适用于小型茶叶加工厂。而手工对茶叶进行压扁则存在卫生安全、人工所制作扁形茶品质无法统一,严重制约了茶叶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为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干净卫生、价格低廉的小型扁形茶压造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扁形茶压造机,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手工制作扁形茶叶无法做到标准化、统一化,且茶叶塑形效率低的问题。
[0005]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种扁形茶压造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水平设置有第一传送板和第二传送板,所述第一传送板和第二传送板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上安装有茶锅,所述茶锅设置有开口朝上且能够容纳茶叶的容纳腔,所述茶锅底部固定设置有对茶锅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所述茶锅上方设置有挤压装置,所述挤压装置用于对茶锅内的茶叶进行挤压。
[0006]技术的技术原理为:使用时,将杀青回潮完毕的茶叶放入茶锅中,所述茶锅底部设置的加热装置会对茶锅内的茶叶进行60至80度左右温度进行加热,在高温的作用下茶叶内的水分发生蒸发,从而变得柔软,同时所述挤压装置会对茶锅内的茶叶进行挤压使茶叶变扁磨光。
[000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了茶叶在茶锅中高温加热的同时使其变柔软,所述挤压装置对其进行压扁整形,其解决了人工对扁形茶进行挤压塑形时效率低、成本高,无法做到茶叶塑形统一化标准化的问题。且本装置结构简单,对扁形茶加工难度低,占地空间小可成批加工生产,十分适合小型茶叶加工企业,产生了低成本、茶叶加工迅速、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技术施例的一种传送板在滑轨上运动的使用状态图。
[0010]图3为本技术施例的一种传送板底部结构剖切图
[0011]上述附图中:机架1、第一传送板2、第二传送板3、茶锅4、加热装置5、挤压装置6、滑轨7、滚轮8、横轴9、伺服电机10、振动电机11、加热喷头12、燃料箱13、支撑柱14、固定杆15、液压缸16、活塞杆17、挤压板18、加热元件19、第一收料区20、处理区21、第二收料区22、弹簧23、弹簧板24、防火壳25、海绵块26、信号发射装置27、信号接收装置28。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13]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扁形茶压造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水平设置有第一传送板2和第二传送板3,所述第一传送板2和第二传送板3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上安装有茶锅4,所述茶锅4扣接在所述凹槽上,且所述茶锅4与所述凹槽底部和凹槽两旁留有一定空隙,所述茶锅4设置有开口朝上且能够容纳茶叶的容纳腔,所述凹槽底部设置有对茶锅4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5,所述茶锅4上方设置有挤压装置6,所述挤压装置6可以对茶锅4内的茶叶进行挤压。
[0014]本实施例的详细工作过程为,使用时将杀青回潮完毕的茶叶放入茶锅4中,所述茶锅4底部设置的加热装置5会对茶锅4内的茶叶在60至80度温度间进行加热,在高温的作用下茶叶内的水分蒸发,从而变得柔软,同时所述挤压装置6会对茶锅4内的茶叶进行挤压使茶叶变扁磨光。
[0015]如图1和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所述一种扁形茶压造机,所述机架11顶部两端设置有滑轨7,所述传送板底部安装有滚轮8,所述滚轮8之间固定连接有横轴9,所述横轴9中部传动连接有伺服电机10,所述伺服电机10固定安装在传送板底面上,所述伺服电机10输出轴通过齿轮与所述横轴9传动连接,所述伺服电机10通过齿轮带动滚轮8在所述滑轨7上进行运动。
[0016]本实施例的详细工作过程为,工作时首先在第一传送板2和第二传送板3内的茶锅4中填充茶叶,此时所述第一传送板2位于处理区21,随后挤压装置6对第一传送板2内的茶叶进行挤压,处理完毕后第一传送板2会在伺服电机10的驱动下继续向前运动,进入第二收料区22随后停止运动,然后工作人员将成型的茶叶取出并换上待处理的茶叶,此时第二传送板3会从第一收料区20向前进入处理区21进行茶叶加工,当第二传送板3处理完毕后会自动运动进入到第一收料区20对茶叶进行换取,此时第二收料区22的第一传送板2会再次进入处理区21进行茶叶处理,如此往复进行运动达到循环处理茶叶的目的,产生了高效率的技术效果。
[0017]如图1和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所述一种扁形茶压造机装置,所述扁形茶压造机还安装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信号发射装置27和信号接收装置28,所述信号发射装置27固定连接在固定杆15上,所述信号接收装置28固定连在伺服电机10一侧,所述伺服电机10还包括编码器,所述信号接收装置28与伺服电机10编码器连接,所述控制系统用以控制伺服电机10转动。当第一传送板2或第二传送板3运动到所述挤压板18
正下方时,所述发射信号装置发射信号脉冲,随后接收信号装置接收,进而传达给伺服电机10编码器,所述伺服电机收到信号后通过蜗轮蜗杆控制滚轮的运动进而控制第一传送板2和第二传送板3的前进与停止。
[0018]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所述一种扁形茶压造机,所述茶锅4底部固定连接有振动电机11,所述振动电机11能够对茶锅4产生振动,当茶叶在进行高温加热干时,由于振动电机11的作用可将茶叶进行振动翻面,使茶叶在加热过程中翻转充分提高对茶叶塑形质量的稳定性,并且该装置结构简单、效率高且价格低廉。
[0019]如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所述一种扁形茶压造机,所述加热装置5包括加热喷头12和燃料箱13,所述凹槽底部设置有若干喷火头,所述喷火头底部设置有燃料箱13,所述喷火头能够对茶锅4底部进行加热从而对茶锅4内的茶叶进行高温加热。
[0020]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所述一种扁形茶压造机,所述挤压装置6包括若干支撑柱14,所述支撑柱14顶部固定连接有横向固定杆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扁形茶压造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水平设置有第一传送板和第二传送板,所述第一传送板和第二传送板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上安装有茶锅,所述茶锅设置有开口朝上且能够容纳茶叶的容纳腔,所述茶锅底部固定设置有对茶锅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所述茶锅上方设置有挤压装置,所述挤压装置用于对茶锅内的茶叶进行挤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扁形茶压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装置包括若干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顶部固定连接有横向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中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下方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下方固定连接有挤压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扁形茶压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顶部两端设置有滑轨,所述传送板底部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之间固定连接有横轴,所述横轴中部传动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传送板的底面上,所述伺服电机驱动滚轮在所述滑轨上进行运动,所述机架下方设置有处理区、第一收料区和第二收料区,所述处理区位于所述挤压板正下方,所述第一收料区和第二收料区位于所述处理区两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扁形茶压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永明黄葵葵
申请(专利权)人:宜都市清峰园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