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萎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9617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茶叶萎凋装置,涉及茶饼加工技术领域,包括:机架,其上安装有用以加热茶叶的加热装置;料筒,其两端回转连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料筒倾斜设置且其一端联接有用以驱动其回转的电机,所述料筒的环侧上设有贯通的气孔,所述料筒的上下两侧还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和翻腾片,所述翻腾片呈弧状且其一端固设在所述料筒的内壁,所述翻腾片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料筒的轴线延伸。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萎凋加工时,茶叶的翻动效果仍然较差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萎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茶饼加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茶叶萎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萎凋是做青的基础,是使茶青失水变软的一个过程,使茎、叶萎蔫,色泽暗绿,青草气散失。传统的对茶叶的萎凋方式通常是将茶叶平摊在萎凋槽内,并利用排风设备从底部向上对茶叶输送温热的空气,从而使得茶叶能够加快失水效率。
[0003]由于传统的萎凋操作中,温热的空气从底部向上输送,从而最先带走底部茶叶的水分,但是上部和中部的水分散失较慢,需要人工进行多次翻动茶叶,从而使得底部茶叶处于上侧,上侧茶叶处于下侧,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213756534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茶叶用高效萎凋装置,其通过摆杆带动围挡向萎凋槽的内侧壁往复式靠近并撞击,以此来振动冲击网板进而翻动网板内的茶叶;但其通过振动网板两侧的方式,只会将振动传递到茶叶上,导致茶叶横向攒动,很难实现在网板内实现翻动;茶叶的翻动效果仍然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茶叶萎凋装置,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萎凋加工时,茶叶的翻动效果仍然较差的问题。
[0006]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种茶叶萎凋装置,包括:
[0007]机架,其上安装有用以加热茶叶的加热装置;
[0008]料筒,其两端回转连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料筒倾斜设置且其一端联接有用以驱动其回转的电机,所述料筒的环侧上设有贯通的气孔,所述料筒的上下两侧还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
>[0009]和翻腾片,所述翻腾片呈弧状且其一端固设在所述料筒的内壁,所述翻腾片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料筒的轴线延伸。
[0010]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1]将待处理的茶叶从进料口送入至料筒内,茶叶在自重作用下掉落至料筒的内侧底部,电机带动料筒和翻腾片一同回转,由于翻腾片的一端与料筒的内壁固定连接且其另一端朝向料筒的轴线延伸,此时茶叶被铲入至翻腾片和料筒内壁所形成的具有敞口的容腔中,随着料筒的继续回转,当上述容腔的敞口端朝下时,其内的茶叶即会自发掉落,从而使茶叶在料筒内有效翻腾,大大提高了茶叶的翻腾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中送料通道和料筒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图2的A处局部放大图;
[0015]图4为图2的左视图。
[0016]上述附图中:1、机架;2、料筒;3、电机;4、进料口;5、翻腾片;501、缺口;6、隔板;7、过料通道;8、送料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18]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实施例,一种茶叶萎凋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
[0019]机架1,机架1以左右两个支撑架为例,其上安装有用以加热茶叶的加热装置(图中未示出),加热装置本身为现有技术,例如可以是现有的电加热管,将其设置在料筒2的底部,并利用常规的风机和管道将热风吹送至料筒2中(可参照
技术介绍
中记载的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
[0020]料筒2,料筒2的两端通过螺栓连接有法兰盘,两个法兰盘分别通过转轴回转连接在两个支撑架上,料筒2左高右低倾斜设置且其一端联接有用以驱动其回转的电机3,该电机3为常规的减速电机3即可,电机3的输出轴与转轴的具体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对其赘述;料筒2的环侧上设有贯通的气孔,该气孔用以热气从下至上穿入至料筒2内;料筒2的上下两侧还分别设有进料口4和出料口(图中未示出,出料口的设置在料筒2交底的一端,可参照进料口4设置,区别在于出料口位于进料口4的下方);为了使热量更好的聚集,本实施例中,可以将料筒2、机架1和加热装置都设置在一个箱体(图中未示出)内;
[0021]和翻腾片5,翻腾片5呈弧状且其一端固设在料筒2的内壁,翻腾片5的另一端朝向料筒2的轴线延伸。
[0022]使用时,将待处理的茶叶从进料口4送入至料筒2内,茶叶在自重作用下掉落至料筒2的内侧底部,如图4所示,电机3带动料筒2和翻腾片5一同逆时针转动,由于翻腾片5的一端与料筒2的内壁固定连接且其另一端朝向料筒2的轴线延伸,此时茶叶被铲入至翻腾片5和料筒2内壁所形成的具有敞口的容腔中,随着料筒2的继续回转,当上述容腔的敞口端朝下时,其内的茶叶即会自发掉落,从而使茶叶在料筒2内有效翻腾,大大提高了茶叶的翻腾的效果。
[0023]进一步的,将翻腾片5的数量设置为三个且其均布在料筒2的内壁上;随着料筒2的不断回转,三个翻腾片5一来提升茶叶翻腾的频率,二来沿着上方翻腾片5滑下的茶叶能够掉入至下方的翻腾片5中,并沿着下方的翻腾片5滑动,尽可能的摊开茶叶,避免茶叶直接堆积在上述容腔中,保证茶叶的烘干更加均匀。
[0024]在本技术提出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其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设置了隔板6,隔板6固设在料筒2内且其将料筒2的内腔隔离为不同的腔室,本实施例中,以两个隔板6为例,两个隔板6将料筒2的内腔分隔为左中右三个腔室,各隔板6上设有过料通道7用以连通料筒2相邻的两个腔室,各隔板6上均设有多个沿其轴向的贯穿的通气孔;隔板6用以防止茶叶直接从料筒2较高的一端滑落至较低的一端,延长茶叶在各腔室停留的时间,最终茶叶从过料通道7进入到下一腔室内。
[0025]在本技术提出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其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将进料口4设置在料筒2较高的一端,还包括送料通道8,送料通道8的一端与料筒2较高的一端相贴合且该端可周期性的与进料口4相连通;当料筒2回转一圈时,送料通道8与进料口4
连通一次,由于送料通道8也倾斜设置,此时茶叶自发的从送料通道8滑落至进料口4,实现上料,这样设置利用了料筒2本身的回转,实现茶叶间歇性的上料,避免茶叶一次上料过多导致堆积。
[0026]在本技术提出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其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料口4呈圆弧状且其与料筒2同心,送料通道8呈顶部开口的槽状且其固设在机架1上,送料通道8的底部向上弧形拱起,电机3安装在机架1上,电机3位于送料通道8的底部;送料通道8的底部弧形拱起一来为电机3提供了安装避让空间,二来电机3运行过程中的微振能够传递到送料通道8上,辅助送料通道8内的茶叶进行抖动送料。
[0027]在本技术提出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翻腾片5的自由端设有多个缺口501,各缺口501沿翻腾片5的轴向分布;茶叶可从上述缺口501掉落,增加了茶叶的无序性,进一步加强翻腾效果。
[0028]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萎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其上安装有用以加热茶叶的加热装置;料筒(2),其两端回转连接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料筒(2)倾斜设置且其一端联接有用以驱动其回转的电机(3),所述料筒(2)的环侧上设有贯通的气孔,所述料筒(2)的上下两侧还分别设有进料口(4)和出料口;和翻腾片(5),所述翻腾片(5)呈弧状且其一端固设在所述料筒(2)的内壁,所述翻腾片(5)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料筒(2)的轴线延伸。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萎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腾片(5)的数量为三个且其均布在所述料筒(2)的内壁上。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茶叶萎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板(6),所述隔板(6)固设在所述料筒(2)内且其将所述料筒(2)的内腔隔离为不同的腔室,所述隔板(6)上设有过料通道(7)用以连通所述料筒(2)相邻的两个腔室。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茶叶萎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4)位于所述料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永明黄葵葵
申请(专利权)人:宜都市清峰园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