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冷却方法、装置、系统、车辆及可读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5251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1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冷却方法、装置、系统、车辆及可读存储介质,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用于在满足高温环境下发动机的冷却效果的同时,降低低温环境下发动机水温波动,提升低温环境下的工作水温。应用于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控制器,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一水泵、第二水泵、调温器、散热器、补液壶;调温器被配置为在冷却液流经发动机后的出液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通过调温器的第二出液口与散热器连通;该方法包括:获取出液温度;若出液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则控制第二水泵处于关闭状态;若出液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则控制第二水泵处于运行状态。态。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冷却方法、装置、系统、车辆及可读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方法、装置、系统、车辆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运行在合适的冷却液温度下,不仅有利于降低油耗,而且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在冷却液温度过高的情况下,发动机缸体、缸盖水套冷却不充分,发动机排气温度高,发动机大负荷运行时极易发生爆震。
[0003]相关技术中,为了抑制爆震和降低排气温度,可以通过高性能水泵和冷却液保证发动机在夏季极端工况下工作的可靠性。但低温环境下水泵自身消耗的功耗大,且由于冷却液流量大,散热器带走的热量多,冷却液温度基本在调温器开启温度附近徘徊,冷却液流经发动机后的出液温度波动较大,会导致油耗较高。因此,如何在满足高温环境下发动机的冷却效果的同时,降低低温环境下发动机水温波动,提升低温环境下的工作水温,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方法、装置、系统、车辆及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如何在满足高温环境下发动机的冷却效果的同时,降低低温环境下发动机水温波动,提升低温环境下的工作水温。
[0005]第一方面,提供发动机冷却方法,应用于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控制器,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一水泵、第二水泵、调温器、散热器、补液壶;第一水泵的出液口与发动机的进液口连通,第一水泵的第一进液口与第二水泵的出液口连通,第一水泵的第二进液口与补液壶连通;调温器的进液口与发动机的出液口连通,调温器的第一出液口与补液壶连通,调温器被配置为在冷却液流经发动机后的出液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通过调温器的第二出液口与散热器连通;散热器分别与第二水泵的进液口和补液壶连通;方法包括:获取出液温度;若出液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则控制第二水泵处于关闭状态;若出液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则控制第二水泵处于运行状态。
[0006]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在发动机出液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二水泵处于关闭状态。由于调温器被配置为在冷却液流经发动机后的出液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通过调温器的第二出液口与散热器连通,即发动机在运行于较低温度时,调温器的第二出液口与散热器关闭,如此,在发动机产热量较小的情况下,可以避免因散热器带走发动机热量而导致发动机过冷的情况,因此能够大大降低了油耗。同时,在发动机出液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二水泵处于运行状态;即发动机在运行于较高温度下,冷却液从调温器的第二出液口进入到散热器,这样可以有较多的低温的冷却液从第二水泵进入到第一水泵为发动机进行循环冷却,如此,在发动机产生热量较大且不易排出时的情况下,通过第二水泵、第一水泵和散热器,可以极大提高
冷却系统的散热能力,满足高温环境下的冷却,保证发动机的可靠性。
[0007]进一步,控制第二水泵处于运行状态,包括:在出液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且小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目标温度与出液温度的差值,确定第二水泵的目标运行功率;根据目标运行功率,控制第二水泵运行。
[0008]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根据目标温度与出液温度的差值,确定第二水泵的目标运行功率,可以使得发动机的出液温度尽快达到所需要的目标温度,以提高发动机在高温情况下的可靠性。
[0009]进一步,根据目标温度与出液温度的差值,确定第二水泵的目标运行功率,包括:在目标温度与出液温度的差值大于第一预设范围的最大值的情况下,基于第一调整策略调整第二水泵的当前运行功率,得到目标运行功率;第一调整策略调整前的运行功率大于第一调整策略调整后的运行功率;在目标温度与出液温度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范围的最小值的情况下,基于第二调整策略调整第二水泵的当前运行功率,得到目标运行功率;第二调整策略调整前的运行功率小于第二调整策略调整后的运行功率;在目标温度与出液温度的差值位于第一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将第二水泵的当前运行功率确定为目标运行功率。
[0010]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可以在出液温度低于目标温度的情况下,降低第二水泵的运行功率,减小发生散热,提高出液温度。在出液温度高于目标温度的情况下,增加第二水泵的运行功率,增大散热,降低出液温度,使出液温度动态接近目标温度,发动机散热量与发动机产热量基本平衡,维持最佳运行工况。
[0011]进一步,目标温度与发动机的负荷负相关。
[0012]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可以基于发动机不同的工况,动态的确定最佳的目标温度,更准确的维持发动机散热量与发动机产热量平衡,使得发动机运行于更合适的温度,可以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
[0013]进一步,针对第一调整策略和第二调整策略,第二水泵的运行功率的调整幅度与发动机的负荷、环境温度负相关。
[0014]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可以根据发动机的不同工况动态调整运行功率的调整幅度,更准确快速的达到目标温度。
[0015]进一步,控制第二水泵处于运行状态,包括:在出液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第二水泵的额定运行功率,控制第二水泵运行。
[0016]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可以在发动机产热较大的情况下,维持第二水泵以额定运行功率运行,增加发动机散热量。
[0017]进一步,第三阈值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发动机的最大温度限值,且最大温度限值与第三阈值的差值位于第二预设范围内。
[0018]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可以在发动机到达最大温度限值之前,及时增大至最大散热能力,避免爆缸等异常。
[0019]进一步,调温器还被配置为:在出液温度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第二出液口与散热器之间断开;方法还包括:在出液温度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则控制第二水泵处于关闭状态。
[0020]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在发动机在运行于较低温度时,调温器的第二出液口与散热器关闭,如此,在发动机产热量较小的情况下,可以避免散热器带走发动机热量,导致发动
机过冷的情况,大大降低了油耗。
[0021]进一步,第一水泵受发动机驱动,方法还包括:在第二水泵处于运行状态的情况下,若检测到发动机停止运行,则在预设时长之后,关闭第二水泵。
[0022]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由于发动机在高温大负荷运行后急停时,第一水泵会跟随停止运行,而发动机处温度较高,长时间该工况,会降低发动机寿命,将第二水泵进行延迟关闭,可以继续为发动机进行降温,提高发动机寿命。
[0023]进一步,方法还包括:在预设时长内,基于预设运行功率,控制第二水泵运行;预设运行功率小于额定运行功率。
[0024]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可以避免电子水泵后运行带来的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oise、vibration、harshness,NVH)抱怨。
[0025]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冷却装置,应用于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控制器,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一水泵、第二水泵、调温器、散热器、补液壶;第一水泵的出液口与发动机的进液口连通,第一水泵的第一进液口与第二水泵的出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控制器,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一水泵、第二水泵、调温器、散热器、补液壶;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液口与发动机的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一水泵的第一进液口与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一水泵的第二进液口与所述补液壶连通;所述调温器的进液口与所述发动机的出液口连通,所述调温器的第一出液口与所述补液壶连通,所述调温器被配置为在冷却液流经所述发动机后的出液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通过所述调温器的第二出液口与所述散热器连通;所述散热器分别与所述第二水泵的进液口和所述补液壶连通;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出液温度;若所述出液温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则控制所述第二水泵处于关闭状态;若所述出液温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阈值,则控制所述第二水泵处于运行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第二水泵处于运行状态,包括:在所述出液温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阈值,且小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根据目标温度与所述出液温度的差值,确定所述第二水泵的目标运行功率;根据所述目标运行功率,控制所述第二水泵运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目标温度与所述出液温度的差值,确定所述第二水泵的目标运行功率,包括:在所述目标温度与所述出液温度的差值大于第一预设范围的最大值的情况下,基于第一调整策略调整所述第二水泵的当前运行功率,得到所述目标运行功率;所述第一调整策略调整前的运行功率大于所述第一调整策略调整后的运行功率;在所述目标温度与所述出液温度的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范围的最小值的情况下,基于第二调整策略调整所述第二水泵的当前运行功率,得到所述目标运行功率;所述第二调整策略调整前的运行功率小于所述第二调整策略调整后的运行功率;在所述目标温度与所述出液温度的差值位于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水泵的当前运行功率确定为所述目标运行功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温度与所述发动机的负荷负相关。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所述第一调整策略和所述第二调整策略,所述第二水泵的运行功率的调整幅度与所述发动机的负荷、环境温度负相关。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第二水泵处于运行状态,包括:在所述出液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二水泵的额定运行功率,控制所述第二水泵运行;所述第三阈值大于所述第二阈值。7.根据权利要求2

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小于所述发动机的最大温度限值,且所述最大温度限值与所述第三阈值的差值位于第二预设范围内。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器还被配置为: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伟袁浩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