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燕专利>正文

治疗肾脏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3757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治疗肾脏疾病的药物组合物,有效药用成分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大黄总 游离蒽醌,与药物中可以接受的辅助添加成分共同组成,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 酯/大黄总游离蒽醌的重量份比例为1/(0.25~8),优选1/(0.5~4)。试验结果显示,该药物 组合物有广泛的适应症,对包括多种原因引起的肾衰以及肾病综合征,以及糖尿病肾病 的中晚期,特别是肾衰期等,都能具有积极的疗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肾脏疾病治疗的药物组合物,特别是以天然药物成分为有效 药用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
技术介绍
肾脏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目前肾病临床治疗有药物、 透析、移植等方法,但都存在副作用大等诸多缺点,尤其对免疫系统等造成不同程度 的损害。即便是较先进的疗法,如血液透析、肾移植等,虽然能缓解某些症状,但由 于费用高昂,令众多患者不敢问津;从根本上来看,它们都无法阻断肾病的进展。因 此,寻找高效低毒的肾病药物仍是当前的重要研究方向。诸多研究显示,表没食子儿 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IocatechinGallate,EGCG),即(-)表没食子酰儿茶素-3-0-没食 子酸酯,对肾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如徐志泉等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大 鼠肾衰的治疗研究进展"(《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6)2471-2472)中报道,EGCG 可通过有效清除肾损害大鼠体内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进一步还能抗凝、促纤 溶,改善肾局部血流动力学;并且具有降血脂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TG,上调 血Alb,改善血流变学;降低BUN,延缓肾病理慢性进行性损害,说明EGCG在防治肾 小球疾病的慢性进展中具有较好的作用。此外,EGCG促进肾局部NO的合成,提高血 浆、尿及肾局部NO浓度;并抑制ET的过量释放,降低ET浓度,进而降低24小时尿蛋 白的排泄,减轻肾脏损害,延缓肾脏病理慢性进展。翁涛等在"大黄治疗慢性肾功能 衰竭有效成分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07,18(6) 1427-1428)中报道,大黄中抑制 慢性肾衰的有效成分主要是EGCG, 口服EGCG可显著降低肾切除致肾衰大鼠模型血中 尿素氮和血清肌酐水平、降低肾小球损伤指数,使肾衰模型动物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 能接近正常。EGCG在大黄中,是大黄縮合鞣质的主要成分之一。黄浩等在"大黄鞣 质及相关物的研究概况"(《中草药》1998,29(3) 199-202)中报道,大黄含有两类鞣 质,即水解鞣质和縮合鞣质,而没食子酸和d-儿茶素则是这两类鞣质的单体。从大黄 中分离得到5种縮合鞣质,表儿茶素-3-0-掊酸酯(ECG)、 3,3'-二-0-掊酰原花青素B-2 (III) 、 3,3',3"-三-0-掊酰原花青素C-l (IV) 、 RG隱tannin和Rhatannin。试验显示, 给以ECG2.5、 5、 10mg/kg.d, 24d后能使慢性肾衰大鼠BUN、 MG、 GSA水平大幅度3下降,给药量为5和10mg时,能有效降低血清肌酐(Cr)水平;给以III6.25mg时,能 有效降低BUN、MG和GSA7尺平,其中ECG改善尿毒症症状最为显著。除大黄外,EGCG 也是茶多酚的主要成分,且含量最高,占儿茶素约80%。胡秀芳等在"茶多酚对肾病 的作用及其机理"(《茶叶科学》2002,22(2) 98-104)中报道,茶多酚既可通过抗氧 化而抑制肾病的发生,同时还通过调节血液流变学特性而控制肾病的进展和恶化,这 种对肾病发生和进展的双重抑制是茶多酚有效预防和治疗肾病的重要机制。大黄中含总蒽醌类物质约为3% 5%,其中游离型的蒽醌主要有大黄酸(rhein)、 大黄素(emodin)、卢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斷chryphanol)、大黄素甲醚(physcion); 结合型蒽醌主要为上述游离蒽醌的葡萄糖苷。王晓华等在"大黄蒽醌提取物缓解小鼠 肾组织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华肾脏病杂志》2006,22(6) 360-363)中报道,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决定慢性肾脏病(CKD)进行性发展的关键因素,大黄延缓CKD 进展的作用与其蒽醌化合物有密切的关系,该类化合物能够影响线粒体的氧化还原反 应,减少5/6肾大部分切除后残余肾单位的氧耗量,以及抑制系膜细胞和小管上皮细胞 增殖等。大黄蒽醌化合物能够下调糖尿病大鼠肾皮质中TGP1的表达。TG(31是重要的 致纤维化因子,而梗阻的肾组织中有高水平的TG(31及其受体TJ3RI的表达。蔡浔远等 在"大黄治疗慢性肾衰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中华国际医药杂志》2002,1(1) 55-57) 中报道,大黄蒽醌和大黄酸蒽醌葡萄糖甙能直接抑制DNA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 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能使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体蛋白Ai(aPOAO、血清白蛋白、 前白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血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 aPOB/aPOA,明显降低,从而能明显降低血脂,调节脂蛋白和提高血浆蛋白水平,并能 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从而提高肾小球滤过率。此外,朱伟等在"大黄治疗慢性肾功能 衰竭机制的研究进展"(《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5)471-475)中报道,大黄 素能够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系膜细胞分泌的和细胞膜相关的纤维连接蛋白水平(FN),并 能拮抗TGFP,对系膜细胞FN产生的刺激作用,这一药理作用可能与大黄治疗多种慢性 肾脏疾病的机理有关;大黄素能抑制人肾成纤维细胞增值,抑制CRF患者外周单个核 细胞(PBMC)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还能减轻血糖诱导人肾间质细胞的细胞外基质 合成等。而大黄酸可以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的排出量,减轻肾脏肥大,縮小肾 小球面积及系膜区面积,降低肾小球TGFp,及GLUTlmRNA的高表达,改善糖尿病大 鼠的血脂代谢异常,减轻肾小球硬化,这些作用与其抑制TGF^刺激的ECM合成有 关。但目前研究发现大黄使用中有肝肾毒性和致癌性之患,如大黄素具有弱的致突变4性,可能具有一定的促癌作用;大黄素可引起肾脏脂类代谢异常,造成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膜性结构破坏,从而导致肾小管重吸收障碍(王清秀等《毒理学杂志》2007,21(4) 103-104)。张陆勇等在"大黄总蒽醌对SD大鼠灌胃给药的长期毒性研究"(《中国 生化药物杂志》2004,25(4) 206-209)中报道,高剂量大黄总蒽醌可致大鼠肾功能不全, 可能是由于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被破坏所致。肾脏疾病是一类复杂系统的疾病,发病原因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单一有效成分 或单靶点作用的药物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大黄蒽醌和主要有效成分大黄酸、大黄素等对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目前还没有相应的上市药品,可能是由于大黄蒽醌类 成分药效作用有限,或有一定的副作用。公开号CN1589879A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 以大黄总游离蒽醌与黄芩总苷为有效药物成分用于治疗包括糖尿病肾病在内的糖尿病 慢性并发症药物,但就肾脏疾病而言,其适应症主要是针对糖尿病肾病,且主要是对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和中期较为有效,而不是针对糖尿病肾病的中晚期,特别是肾衰期 的治疗。因此,寻找高效低毒和可具有更广泛肾病适应症的肾病防治药物仍是当前的 重要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将提供一种能具有高效低毒和具有更广泛肾病适应症的防 治肾病的药物组合物。本专利技术治疗肾病的药物组合物,有效药用成分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大 黄总游离蒽醌,与药物中可以接受的辅助添加成分共同组成,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 食子酸酯/大黄总游离蒽醌的重量份比例为1/(0.25~8),更好的优选比例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治疗肾脏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是有效药用成分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大黄总游离蒽醌,与药物中可以接受的辅助添加成分共同组成,所说有效药用成分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大黄总游离蒽醌的重量份比例为1/0.25~1/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燕谭正怀黄志芳唐大轩刘玉红刘云华易进海
申请(专利权)人:陈燕谭正怀黄志芳唐大轩刘玉红刘云华易进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