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再循环系统、废气再循环控制方法和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23601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废气再循环控制方法和车辆,所述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发动机控制单元、增压机构、高压EGR总成、增压气体冷却器,所述增压机构的废气输入端与高压EGR总成的输入端并联连接到发动机的排气歧管上,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的输出端连接到发动机的进气歧管上,其中,所述废气再循环系统还包括连接到增压空气冷却器的输入端的废气泵,所述增压机构的增压空气输出端与高压EGR总成的输出端并联地连接到所述废气泵的输入端上。输出端并联地连接到所述废气泵的输入端上。输出端并联地连接到所述废气泵的输入端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废气再循环系统、废气再循环控制方法和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废气再循环
,具体地,涉及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废气再循环控制方法和包括该废气再循环系统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汽油发动机中多采用带有外部冷却器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其中,冷却器可以引用发动机循环水通过热交换方式冷却废气,显著地降低废气温度,大大提高汽油机的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废气再循环)率,从而降低燃油消耗率。
[0003]对于增压汽油发动机来说,虽然废气再循环系统的布置架构有高压和低压之分,但是再循环废气的驱动都是完全靠阀前后的气路压力差进行。在某些应用工况区域中,阀前后的压差很小甚至为负压差,这样就限制了废气再循环的应用或EGR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在发动机排气侧与进气侧压差较小或为负压差时,废气再循环难以实现或效率低的问题。
[0005]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方面还旨在解决或者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其它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废气再循环控制方法和车辆,具体而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
[0007]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发动机控制单元、增压机构、高压EGR总成、增压气体冷却器,所述增压机构的废气输入端与高压EGR总成的输入端并联连接到发动机的排气歧管上,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的输出端连接到发动机的进气歧管上,其中,所述废气再循环系统还包括连接到增压空气冷却器的输入端的废气泵,所述增压机构的增压空气输出端与高压EGR总成的输出端并联地连接到所述废气泵的输入端上。
[0008]可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废气泵构造成能够由所述发动机控制单元控制的电子增压器。
[0009]可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在所述高压EGR总成的输出端与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的输入端之间,与所述废气泵并联地连接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开闭取决于单向阀两侧的压力差。
[0010]可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单向阀构造成由所述发动机控制单元根据其两侧的压力差控制进行开闭的电磁阀。
[0011]可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单向阀在其两侧压差大于0kpa时打开,小于等于0kpa时关闭。
[0012]可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增压气体冷却器为水冷式冷却器,其水泵的水流量能够由所述发动机控制单元根据经过其的气体流量和温度进行调节。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废气再循环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以上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0014]采集发动机转速和节气门开度;
[0015]判断所述发动机转速是否小于预设的转速阈值,如是,则执行下一步骤,如否,则打开单向阀并关闭废气泵;
[0016]判断所述节气门开度是否大于预设的节气门开度阈值,如是,则执行下一步骤,如否,则打开单向阀并关闭废气泵;
[0017]关闭单向阀并打开废气泵。
[0018]可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废气泵为电子增压器,在所述电子增压器被打开时,根据所述发动机转速和节气门开度控制所述电子增压器的转速。
[0019]可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增压气体冷却器为水冷式冷却器,根据所述增压机构输出的增压空气流量和温度以及所述高压EGR总成输出的废气流量和温度来控制所述水冷式冷却器的水泵的水流量。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包括:
[0022]1.在废气再循环系统里集成使用电子增压器作为废气泵,使得再循环废气的应用不再受进排气侧压差的限制,扩大了再循环废气使用的工况范围,尤其可以在低转速高负荷运行区域中高效使用再循环废气,能够起到抑制爆震的作用,同时也有效提高了EGR率,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燃油消耗率;
[0023]2.将单向阀与电子增压器进行并联,使得在无需使用电子增压器对废气进行增压时,也就是说进排气侧压差足以使得再循环废气进入进气歧管时,不用打开电子增压器进行增压,而是使废气直接通过单向阀进入进气歧管,并与空气在电子增压器之后汇合,避免了在一些无需通过电子增压器进行增压的工况中进行额外的增压,节省了能耗,也实现了针对不同发动机工况更精确地控制废气再循环。
附图说明
[0024]参考附图,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的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0025]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废气再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废气再循环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容易理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专利技术实质精神的条件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专利技术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0028]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或类似表述仅用于描述与区分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应的构件的相对重要性。
[0029]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出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其例如为带有外部冷却器的废气再循环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可以在发动机的所有工况区域中得到适当地应用,而无需考虑到发动机进排气侧的压差不足时废气难以进入发动机进气歧管的问题。参考图1,其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废气再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废气再循环系统100包括发动机控制单元(在图1中未具体示出)、增压机构1(例如在图1的实施例中为涡轮增压器,包括涡轮11和压气机12)、高压EGR总成2、增压气体冷却器3和废气泵4。其中,增压机构1的废气输入端(即涡轮11的输入端)与高压EGR总成2的输入端并联连接到发动机的排气歧管上,增压空气冷却器3的输出端连接到发动机的进气歧管200上,尤其通过节气门体300连接到进气歧管200上。废气泵4的输出端连接到增压空气冷却器3的输入端上,并且增压机构1的增压空气输出端(即压气机12的输出端)与高压EGR总成2的输出端并联地连接到废气泵4的输入端上。也就是说,在这种布置方式中,通过高压EGR总成2处理后的废气以及通过增压机构1增压后的空气可以通过废气泵4进行增压,从而防止废气或空气由于发动机排气侧与进气侧的压差过低而难以进入进气歧管200中。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废气泵4构造成能够由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发动机控制单元、增压机构、高压EGR总成、增压气体冷却器,所述增压机构的废气输入端与高压EGR总成的输入端并联连接到发动机的排气歧管上,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的输出端连接到发动机的进气歧管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再循环系统还包括连接到增压空气冷却器的输入端的废气泵,所述增压机构的增压空气输出端与高压EGR总成的输出端并联地连接到所述废气泵的输入端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泵构造成能够由所述发动机控制单元控制的电子增压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高压EGR总成的输出端与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的输入端之间,与所述废气泵并联地连接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开闭取决于单向阀两侧的压力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构造成由所述发动机控制单元根据其两侧的压力差控制进行开闭的电磁阀。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在其两侧压差大于0kpa时打开,小于等于0kpa时关闭。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废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玉萍开进彬郑巍王立新顾洁
申请(专利权)人: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