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管癌的外周血TCR标志物序列及其检测试剂盒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3339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管癌的外周血TCR标志物及其检测试剂盒和应用,该标志物包括序列SEQ IDNO.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管癌的外周血TCR标志物序列及其检测试剂盒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基因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食管癌的外周血TCR标志物及其检测试剂盒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食管癌(esophageal carcinoma)又叫食道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食管癌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
[0003]在我国食管癌发生的特点是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且有明显的地理聚集现象,高发病率及高病死率地区相当集中。
[0004]因此,对高危人群和高发地区人群的筛查,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阻断早期食管癌发展成为中晚期食管癌是提高食管癌生存效果和保证患者生活质量的根本出路。
[0005]1、食管癌的分类:
[0006]1)病理形态分型
[0007]a)早期食管癌的病理形态分型:早期食管癌按其形态可分为隐伏型、糜烂型、斑块型和乳头型。其中以斑块型为最多见,占早期食管癌的1/2左右,此型癌细胞分化较好。糜烂型占1/3左右,癌细胞的分化较差。隐伏型病变最早,均为原位癌,但仅占早期食管癌的1/10左右。乳头型病变较晚,虽癌细胞分化一般较好,但手术所见属原位癌者较少见。
[0008]b)中、晚期食管癌的病理形态分型:可分为髓质型、蕈伞型、溃疡型、缩窄型、腔内型和未定型。
[0009]2)组织学分型
[0010]a)鳞状细胞癌:食管上、中段癌肿绝大多数为鳞状细胞癌。我国食管癌以鳞状细胞癌为主,占90%以上。
[0011]b)腺癌:食管下段癌肿多为腺癌,我国较少见,而美国和欧洲食管癌以腺癌为主,占70%左右。
[0012]c)未分化癌:较少见,但恶性程度高。
[0013]2、食管癌的主要病因:
[0014]1)遗传及环境因素:食管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这与人群的易感性与环境条件有关。
[0015]在食管癌高发区,多有连续三代或三代以上出现食管癌病人的家族。在我国山西、山东、河南等省的调查发现约25~50%的食管癌病人有阳性家族史。高发区内阳性家族史的比例以父系最高,母系次之,旁系最低。由高发区移居低发区的移民,即使在百余年以后,其发病率也相对较高。居住环境也影响食管癌的发病,已发现高发区内约50%的食管癌病人与家族共同生活20年以上。
[0016]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对食管癌发病的影响可能是分子水平上的变化。近年来的资料显示,食管癌病人中确实存在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在某些癌症高发家族中,常有抑癌基因,如p53的点突变或杂合性丢失。在这类人群中,如有后天因素引起另一条等位基因的
突变,则会造成癌基因的异常表达而形成癌肿。
[0017]2)饮食习惯:长期吸烟和饮烈性酒,长期吃热烫食物,食物过硬而咀嚼不细等与食管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0018]3)致癌物质:国外研究显示:对于食管鳞癌,吸烟者的发生率增加3~8倍,而饮酒者增加7~50倍。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主要致癌危险因素是致癌性亚硝胺及其前体物和某些真菌及其毒素。
[0019]3)癌前病变及其他疾病因素:如慢性食管炎症、食管上皮增生、食管粘膜损伤、食管憩室、食管溃疡、食管白斑、食管瘢痕狭窄、裂孔疝、贲门失弛缓症等均被认为是食管癌的癌前病变或癌前疾病。
[0020]4)营养和微量元素缺乏:膳食中缺乏维生素、蛋白质及必需脂肪酸,可以使食管粘膜增生、间变,进一步可引起癌变。微量元素铁、钼、锌等的缺少也和食管癌发生有关。
[0021]综上所述,是食管癌的高危人群。
[0022]3、食管癌的诊断
[0023]1)食管癌高危人群
[0024]居住生活在食管癌高发区,年龄在45岁以上,有直系家属食管癌或消化道恶性肿瘤病史或其他恶性肿瘤病史,有食管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者,长期抽烟喝酒者。
[0025]2)食管癌的临床表现
[0026]a)症状:吞咽食物时有哽咽感、异物感、胸骨后疼痛,或明显的吞咽困难等,但早期食管癌的症状一般不明显。
[0027]b)体征:查体时大多数食管癌患者无明显相关阳性体征。
[0028]3)辅助检查
[0029]a)肿瘤标志物检查
[0030]常用于食管癌辅助诊断的肿瘤标志物有: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tokeratin

19

fragment,CYFRA21

1)、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r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和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issue polypeptide specific antigen,TPS)等。上述标志物联合应用可提高中晚期食管癌诊断和预后判断、放疗敏感度预测和疗效监测的准确度。目前应用于食管癌早期诊断的肿瘤标志物尚不成熟。
[0031]b)影像学检查
[0032](i)食管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它是目前诊断食管癌直接简便经济且较为可靠的影像学方法。可发现早期黏膜表浅病变,对中晚期食管癌诊断价值更大,对于食管癌的位置和长度判断较直观。但对食管外侵诊断正确率较低,对纵隔淋巴结转移不能诊断。食管造影也难以诊断早期食管癌。
[0033](ii)CT成像:作为一种非创伤性检查手段,CT被认为是对食管癌分期及预后判断较好的方法之一,在了解食管癌外侵程度,是否有纵隔淋巴结转移及判断肿瘤可切除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在术前明确病变范围、淋巴结有无转移、远处有无转移等情况,也可用于术后(放化疗后)疗效评价。缺点是组织分辨率不高,无法准确评估肿瘤外侵情况及小淋巴结转移情况。CT成像也难以诊断早期食管癌。
[0034](iii)磁共振成像(MRI)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

CT):组织分辨率高,对食管癌病灶局部组织结构显示优于CT,有更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可以更有效评估肿瘤
TNM分期。主要缺点在于设备昂贵,扫描时间长,难以作为常规筛查手段。
[0035]c)内镜检查
[0036](i)普通白光纤维胃镜及色素内镜:多数早期食管癌在普通内镜下表现不典型,可能会被漏诊,病灶范围亦不清晰。将各种染料散布或喷洒在食管黏膜表面后,使病灶与正常黏膜在颜色上形成鲜明对比,更清晰地显示病灶范围,并指导指示性活检,可以提高早期食管癌诊出率。
[0037](ii)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可清楚显示食管壁层次结构的改变、食管癌的浸润深度及病变与邻近脏器的关系,但对病变浸润深度诊断的准确度易受病变大小及部位的影响。EUS对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和96%,均高于CT(42%和93%)。由于超声波穿透力有限,EUS难以用于远处转移的评估,应结合CT、MRI或PET

CT等影像学检查。
[0038]4)临床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管癌的外周血TCR标志物,其特征在于,标志物来自TCR可变区CDR3序列,其包括如SEQ ID NO.1

100所示蛋白序列中的至少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管癌的外周血TCR标志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志物的蛋白序列为SEQ ID NO.1

100所示的序列经取代、缺失和/或替换一个或多个氨基酸后,仍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TCR标志物在制备检测或治疗食管癌的制剂中的应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新杨鑫韩聪庄国华卓越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益安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