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阿尔茨海默病的外周血TCR标志物及其检测试剂盒和应用。该标志物包括序列为SEQ ID NO.1~50所示的蛋白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高通量测序方法,只需要采取少量外周血,提取RNA,通过对样本的处理建立免疫图谱文库,再经过高通量测序和TCR数据分析,首先确定阿尔茨海默病外周血中特征性TCR序列,然后将待测样本测试结果与该特征性TCR序列比对,从而确定是否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同时比较巨大数量的阿尔茨海默病特异性TCR序列,相比单独检测一种或几种标记物,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提高了诊断效率。提高了诊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阿尔茨海默病的外周血TCR标志物及其检测试剂盒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基因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阿尔茨海默病的外周血TCR标志物及其检测试剂盒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
[0003]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痴呆症已经成为日益显著的社会问题。根据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发布的《世界阿尔茨海默病2018年报告》,2018年全球约有5千万老年痴呆患者,预计到2050年将有1.5亿人罹患老年痴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痴呆症患者超过1000万人,其中有60%为阿尔茨海默症,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5%,80岁以上发病率超过30%。预计到2050年,中国痴呆患者将超过2000万。
[0004]老年痴呆根据其病因主要分为脑变性疾病引起的痴呆(包括阿尔茨海默病、额颞叶痴呆、路易体型、帕金森痴呆综合症等)、脑血管病引起的痴呆和混合型痴呆三大类。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其特殊临床演变过程,并结合有关检查排除引起痴呆的其他器质性疾病,而最终确诊需要病理检验结果。
[0005]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诊断广泛应用NINCDS
‑
ADRDA诊断标准,由美国国立神经病语言障碍卒中研究所(NINCDS)和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疾病协会(ADRDA)建立的NINCDS
‑
ADRDA专题工作组推荐(1984年发表于Neurology杂志),其主要内容如下:
[0006]1、诊断标准:
[0007]1)临床检查和认知量表测查确定有痴呆。
[0008]2)两个或两个以上认知功能缺损,且进行性恶化。
[0009]3)无意识障碍。
[0010]4)40
‑
90岁起病,多见于65岁以后。
[0011]5)排除其他引起进行性记忆和认知功能损害的系统性疾病和脑部疾病。
[0012]2、支持标准:
[0013]1)特殊性认知功能如言语(失语症)、运动技能(失用症)、知觉(失认症)的进行性损害。
[0014]2)日常生活功能损害或行为方式的改变。
[0015]3)家庭中有类似疾病史,特别是有神经病理学或实验室证据者。
[0016]4)实验室检查腰穿压力正常;
[0017]5)脑电图正常或无特殊性的改变如慢波增加;
[0018]6)CT或MRI证实有脑萎缩,且随诊检查有进行性加重。
[0019]3、排除标准:
[0020]1)突然起病或卒中样发作。
[0021]2)早期有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如偏瘫、感觉丧失、视野缺损、共济失调。
[0022]3)起病或疾病早期有癫痫发作或步态异常。
[0023]NINCDS
‑
ADRDA诊断标准经过多年临床实践,与病理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但该标准强调“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一定要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功能,诊断才能成立”,而且强调要排除其它可能导致痴呆的相关系统或脑部疾病,而后者往往同阿尔茨海默病一样,缺乏明确且易检测的生物学标志物。这给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早识别、早诊断带来困难。
[0024]针对这一不足,随着阿尔茨海默病相关领域研究的迅速进展,NINCDS
‑
ADRDA诊断标准于2007年进行了修订,一些生物学标志物,包括核磁共振(MRI)示内侧颞叶萎缩,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可见颞顶叶脑血流下降以及脑脊液中Aβ和tau蛋白的异常改变等,被纳入诊断标准。这提高了阿尔茨海默病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早期诊断帮助较大:
[0025]1、核心标准
[0026]1)早期、显著的情景记忆障碍;
[0027]2)支持表现内颞叶萎缩:MRI显示海马、内嗅皮质、杏仁核体积缩小(与同年龄人群比较);
[0028]3)脑脊液生物标记异常:Aβ42降低、总tau或磷酸化tau蛋白增高,或3者同时存在;
[0029]4)PET的特殊表现:如双侧颞叶糖代谢减低,显像剂18F
‑
FDDNP*显示AD病理的改变等;
[0030]5)直系亲属中有已证实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导致的阿尔茨海默病。
[0031]注:*FDDNP: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甲氧萘普酸的类似物,在体外证实其与老年斑有很强的亲和力。
[0032]2、排除标准
[0033]1)病史:突然起病;早期出现下列症状:步态不稳、癫痫、行为异常。
[0034]2)临床特点: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偏瘫、感觉缺失、视野损害;早期的锥体外系体征。
[0035]3)其它疾病状态严重到足以解释记忆和相关症状:非阿尔茨海默病痴呆;严重的抑郁;脑血管病;中毒或代谢异常(要求特殊检查证实);MRI的FLAIR或T2加权相内颞叶信号异常与感染或血管损害一致。
[0036]目前实验室中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检验技术有:
[0037]1、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0038]目前诊断阿尔茨海默病最有力的方法。葡萄糖代谢PET(FDG PET)在早期能显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边缘系统的代谢下降,对轻度阿尔茨海默病诊断灵敏度达到84%,特异性达到93%。而淀粉样蛋白PET(Amyloid PET)研究发现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无症状期未出现脑萎缩和脑代谢减低时,已出现了脑内淀粉样蛋白沉积,说明淀粉样蛋白簇(斑块)有可能是最早出现的生物标志物,然而也有研究指出,非阿尔茨海默病的其它疾病也有可能导致脑补淀粉样蛋白沉积。近年来的最新研究表明,早期临床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Tau蛋白PET脑部扫描能准确地预测1
‑
2年后核磁共振测量的脑萎缩的位置,而淀粉样蛋白PET显
像未来脑萎缩的位置。然而,PET检测设备稀缺、检测费用昂贵,而且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必须直接向中枢神经系统内注射显影液,因此其应用存在相当大的局限性。
[0039]2、脑脊液检测
[0040]脑脊液标记物包括Aβ42、总tau蛋白(t
‑
tau)和磷酸化的tau蛋白(p
‑
tau)。其中,Aβ42反映了皮层淀粉样蛋白沉积;t
‑
tau蛋白反映了神经变性的密度;p
‑
tau与神经元纤维缠结病理改变相关。这些核心CSF标记物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在早期(轻度认知损害期,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可达85
‑
90%。但脑脊液检验存在取样困难,病人痛苦大的显著缺点。
[0041]3、外周血检测
[0042]外周血标志物包括外周血细胞膜的Aβ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阿尔茨海默病的外周血TCR标志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志物包括序列为SEQ ID NO.1~50所示的蛋白中的至少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阿尔茨海默病的外周血TCR标志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志物的蛋白序列为SEQ ID NO.1~50所示的序列经取代、缺失和/或替换一个或多个氨基酸后,能实现相同功能的蛋白。3.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志物在制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制剂中的应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包括含有该TCR标志物的T细胞受体,或能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新,乐卫东,杨鑫,卓越,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益安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