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热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3328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8: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热体,发热体为金属片通过蚀刻形成的平板片状结构,包括发热部、沿发热部两端延伸形成的导电部、以及由导电部向远离发热部方向延伸形成的延伸部,导电部的横截面积由靠近发热部的一端向靠近延伸部的一端逐渐增大延伸,且导电部的最小横截面积大于延伸部的横截面积以及发热部中发热段的横截面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发热体两端的延伸部来于金属片蚀刻后的边框区连接,可便于实现批量化生产;通过限定导电部横截面积的渐变结构,在保证导电部对发热部有足够支撑强度的同时,使得发热体在通电发热时,导电部发热量少,同时减少了发热部的热量向导电部方向的传导,使产生的热量集中于发热部区域,使雾化效果更好,并提高了热量利用效率。提高了热量利用效率。提高了热量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热体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雾化
,尤其涉及一种发热体。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子雾化器所采用的发热网,通常是在中部发热区域的两端设置导电区域,两个导电区域分别与电极电连接,由于现有发热网的发热区域和两端导电区域的连接面积过大,发热区域所产生的热量过多的向导电区域传导,导致实际发热效率较差。而且,现有的发热网都是单独一个一个制造,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发热体。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热体,所述发热体为平板片状结构,包括发热部、沿所述发热部两端延伸形成的导电部、以及由所述导电部向远离所述发热部方向延伸形成的延伸部,所述导电部的横截面积由靠近所述发热部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延伸部的一端逐渐增大延伸,且所述导电部的最小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延伸部的横截面积以及所述发热部中发热段的横截面积。
[0005]可选地,所述导电部靠近所述发热部的区域还开设有至少一个镂空孔。
[0006]可选地,所述发热体的厚度为0.05

0.2mm。
[0007]可选地,两个所述导电部位于所述发热体沿横向的两端,所述发热部为网格状、条纹状、S形、折线形、波浪形、锯齿形、螺旋形、圆形或矩形。
[0008]可选地,所述发热部在位于纵向的两侧分别连接有至少一个固定部。
[0009]可选地,所述发热部为呈S形或连续S形弯曲的发热丝,包括若干第一发热段,所述若干第一发热段沿横向间隔设置,并基本沿纵向延伸,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发热段的一端通过第二发热段连接在一起,另一端相互隔开,所述发热部的两个自由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导电部;所述第一发热段和所述第二发热段的横截面积相同,并小于所述导电部的最小横截面积。
[0010]可选地,所述发热部为呈S形或连续S形弯曲的发热丝,包括若干第一发热段,所述若干第一发热段沿纵向间隔设置,并基本沿横向延伸,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发热段的一端通过第二发热段连接在一起,另一端相互隔开,所述发热部的两个自由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导电部;所述第一发热段和所述第二发热段的横截面积相同,并小于所述导电部的最小横截面积。
[0011]可选地,所述发热部包括若干矩形状的发热丝,若干所述发热丝沿横向间隔设置,并依次串联于两个所述导电部之间;每一所述发热丝包括两个沿纵向延伸并平行相对的第一发热段,两个所述第一发热段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发热段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发热段和所述第二发热段的横截面积相同,并小于所述导电部的最小横截面积。
[0012]可选地,每一所述第二发热段连接有一个所述固定部。
[0013]可选地,所述固定部沿纵向延伸。
[0014]可选地,其中一部分所述固定部沿靠近所述发热体的一端倾斜延伸,另一部分所述固定部沿靠近所述发热体的另一端倾斜延伸。
[0015]可选地,所述第二发热段为中部向外凸出的弧形状。
[0016]可选地,所述导电部与所述第一发热段的连接处还延伸形成有一个所述固定部。
[0017]可选地,所述发热部包括若干菱形状的发热丝,若干所述发热丝沿横向依次串联于两个所述导电部之间;所述发热丝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导电部的最小横截面积。
[0018]可选地,若干所述发热丝的短轴方向沿横向设置,长轴方向沿纵向设置,且每一所述发热丝的长轴方向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所述固定部。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发热体,通过在发热体两端的延伸部来于金属片蚀刻后的边框区连接,可便于实现批量化生产;通过限定导电部横截面积的渐变结构,在保证导电部对发热部有足够支撑强度的同时,使得发热体在通电发热时,导电部发热量少,且由于导电部与发热部连接的一端为较小端,因此减少了发热部的热量向导电部方向的传导,使产生的热量集中于发热部区域,使雾化效果更好,并提高了热量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发热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所示发热体的批量制造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1所示发热体的实际组装示意图;
[0024]图4为图1所示发热体的替换实施例;
[0025]图5为图4所示发热体的实际组装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发热体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发热体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专利技术发热体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9]主要元件说明:
[0030]100、发热体;101、蚀刻区;102、边框区;200、雾化底座;201、雾化腔;300、支撑体;
[0031]10、发热部;11、第一发热段;12、第二发热段;13、固定部;14、发热丝;15、串联部;
[0032]20、导电部;21、接触区域;30、延伸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6]请参阅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热体100,发热体100为平板片状结构,包括发热部10、沿发热部10两端延伸形成的导电部20、以及由导电部20向远离发热部10方向延伸形成的延伸部30,导电部20的横截面积由靠近发热部10的一端向靠近延伸部30的一端逐渐增大延伸,且导电部20的最小横截面积大于延伸部30的横截面积以及发热部10中发热段的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为金属片通过蚀刻形成的平板片状结构,包括发热部、沿所述发热部两端延伸形成的导电部、以及由所述导电部向远离所述发热部方向延伸形成的延伸部,所述导电部的横截面积由靠近所述发热部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延伸部的一端逐渐增大延伸,且所述导电部的最小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延伸部的横截面积以及所述发热部中发热段的横截面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的宽度大于0.15mm小于3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靠近所述发热部的区域还开设有至少一个镂空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电部位于所述发热体沿横向的两端,所述发热部为网格状、条纹状、S形、折线形、波浪形、锯齿形、螺旋形、圆形或矩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在位于纵向的两侧分别连接有至少一个固定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为呈S形或连续S形弯曲的发热丝,包括若干第一发热段,所述若干第一发热段沿横向间隔设置,并基本沿纵向延伸,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发热段的一端通过第二发热段连接在一起,另一端相互隔开,所述发热部的两个自由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导电部;所述第一发热段和所述第二发热段的横截面积相同,并小于所述导电部的最小横截面积。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为呈S形或连续S形弯曲的发热丝,包括若干第一发热段,所述若干第一发热段沿纵向间隔设置,并基本沿横向延伸,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发热段的一端通过第二发热段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波翟公高邹志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卓力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