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93536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16
本技术提出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内置有储油体的雾化器和与雾化器可拆卸连接的电池杆;其中,雾化器的底部设置有与储油体流体联通的导油体,电池杆顶部凹设形成插接腔,插接腔内设置有发热体,当雾化器与电池杆插接时,发热体和导油体相接,插接腔的至少一部分与雾化器的底端共同形成雾化空间,雾化空间开设与外部空气流体联通的通气孔,雾化器内开设有联通外部空气与雾化空间的气流通道;更大的雾化空间也缩小了雾化器的体积,减少了所需的耗材成本;当电池杆与雾化器拆卸时,发热体与导油体分离但仍位于电池杆的插接腔内;发热体设置在电池杆,在雾化液消耗完需要更换雾化器时,发热体可做到重复利用,提高了发热体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子雾化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装置


技术介绍

1、雾化设备中通过发热体对雾化腔内的雾化液进行加热,从而产生气溶胶供用户吸食。相关技术中的雾化器内开设有雾化腔,雾化腔内安装有用于加热雾化液的发热体和储液棉,但为提高雾化装置的雾化液续航能力,雾化器内的储液棉的体积需增大,则雾化腔的空间变小。

2、空间小的雾化腔的空气进气量小,加热后的雾化液与空气的混合效率低,可能导致用户吸入的气溶胶口感差。并且随着雾化装置的使用,发热体不断加热雾化液,储液棉的雾化液消耗完后,需要更换新的雾化器,雾化器内的发热体也需要进行更换,无法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雾化装置,旨在解决雾化装置雾化空间小、发热体无法重复利用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内置有储油体的雾化器和与所述雾化器可拆卸连接的电池杆;其中,所述雾化器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储油体流体联通的导油体,所述电池杆顶部凹设形成插接腔,所述插接腔内设置有发热体,当所述雾化器与所述电池杆插接时,所述发热体和所述导油体相接,所述插接腔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雾化器的底端共同形成雾化空间,所述雾化空间开设与外部空气流体联通的通气孔,所述雾化器内开设有联通外部空气与所述雾化空间的气流通道;当所述电池杆与所述雾化器拆卸时,所述发热体与所述导油体分离但仍位于所述电池杆的插接腔内。

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为平面发热体,所述导油体为平面导油体,当所述雾化器和所述电池杆插接时,所述导油体的一侧与所述发热体抵接,另一侧与所述储油体抵接。

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包含至少一个发热单元,所述发热单元为金属网状片,所述导油体为柔性导油体。

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油体沿所述雾化器的底部平面设置于所述气流通道的周侧,所述发热体与所述导油体相接,并与所述气流通道入口的所在平面平齐。

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开设有与所述气流通道联通的避让孔。

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空间内安装有密封件,所述通气孔设置在所述密封件上。

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杆还包括穿设于所述密封件内且延伸至所述雾化空间内的电极,所述电极与所述发热体电连接,所述密封件设置有支撑面,所述支撑面用于支撑所述发热体。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空间的底部还设有分流件,所述分流件将雾化空间的至少一部分分割成联通所述气流通道和所述通气孔的分流通道。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流件设置于所述密封件上,并与所述密封件一体成型。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底面朝向所述储油体的方向凹设形成有空腔,所述插接腔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空腔的至少一部分共同形成所述雾化空间。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的外周壁凸设有限位部,所述雾化器与所述电池杆插接时,所述限位部与所述插接腔的周壁顶面抵接配合构成插接行程的极限位置。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的限位部以下为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插接腔的形状和尺寸相同,当所述雾化器与所述电池杆插接时,所述插接部的外壁和所述插接腔的内壁相接触。

14、本技术中雾化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15、本技术提出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内置有储油体的雾化器和与雾化器可拆卸连接的电池杆;其中,雾化器的底部设置有与储油体流体联通的导油体,电池杆顶部凹设形成插接腔,插接腔内设置有发热体,当雾化器与电池杆插接时,发热体和导油体相接,插接腔的至少一部分与雾化器的底端共同形成雾化空间,雾化空间开设与外部空气流体联通的通气孔,雾化器内开设有联通外部空气与雾化空间的气流通道;雾化空间不在气流通道内,雾化空间更大,雾化器的体积可设置得更小,节省耗材成本;当电池杆与雾化器拆卸时,发热体与导油体分离但仍位于电池杆的插接腔内;发热体设置在电池杆,在雾化液消耗完需要更换雾化器时,发热体可做到重复利用,与新的雾化器的导油体贴合装配,缩减了雾化器的耗材成本,提高了发热体的利用率,符合esg的发展要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置有储油体的雾化器和与所述雾化器可拆卸连接的电池杆;其中,所述雾化器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储油体流体联通的导油体,所述电池杆顶部凹设形成插接腔,所述插接腔内设置有发热体,当所述雾化器与所述电池杆插接时,所述发热体和所述导油体相接,所述插接腔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雾化器的底端共同形成雾化空间,所述雾化空间开设与外部空气流体联通的通气孔,所述雾化器内开设有联通外部空气与所述雾化空间的气流通道;当所述电池杆与所述雾化器拆卸时,所述发热体与所述导油体分离但仍位于所述电池杆的插接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为平面发热体,所述导油体为平面导油体,当所述雾化器和所述电池杆插接时,所述导油体的一侧与所述发热体抵接,另一侧与所述储油体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包含至少一个发热单元,所述发热单元为金属网状片,所述导油体为柔性导油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体沿所述雾化器的底部平面设置于所述气流通道的周侧,所述发热体与所述导油体相接,并与所述气流通道入口的所在平面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开设有与所述气流通道联通的避让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空间内安装有密封件,所述通气孔设置在所述密封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杆还包括穿设于所述密封件内且延伸至所述雾化空间内的电极,所述电极与所述发热体电连接,所述密封件设置有支撑面,所述支撑面用于支撑所述发热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空间的底部还设有分流件,所述分流件将雾化空间的至少一部分分割成联通所述气流通道和所述通气孔的分流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件设置于所述密封件上,并与所述密封件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底面朝向所述储油体的方向凹设形成有空腔,所述插接腔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空腔的至少一部分共同形成所述雾化空间。

11.根据权利要求2或10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的外周壁凸设有限位部,所述雾化器与所述电池杆插接时,所述限位部与所述插接腔的周壁顶面抵接配合构成插接行程的极限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的限位部以下为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插接腔的形状和尺寸相同,当所述雾化器与所述电池杆插接时,所述插接部的外壁和所述插接腔的内壁相接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置有储油体的雾化器和与所述雾化器可拆卸连接的电池杆;其中,所述雾化器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储油体流体联通的导油体,所述电池杆顶部凹设形成插接腔,所述插接腔内设置有发热体,当所述雾化器与所述电池杆插接时,所述发热体和所述导油体相接,所述插接腔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雾化器的底端共同形成雾化空间,所述雾化空间开设与外部空气流体联通的通气孔,所述雾化器内开设有联通外部空气与所述雾化空间的气流通道;当所述电池杆与所述雾化器拆卸时,所述发热体与所述导油体分离但仍位于所述电池杆的插接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为平面发热体,所述导油体为平面导油体,当所述雾化器和所述电池杆插接时,所述导油体的一侧与所述发热体抵接,另一侧与所述储油体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包含至少一个发热单元,所述发热单元为金属网状片,所述导油体为柔性导油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体沿所述雾化器的底部平面设置于所述气流通道的周侧,所述发热体与所述导油体相接,并与所述气流通道入口的所在平面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开设有与所述气流通道联通的避让孔。

6.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可邹志安翟公高左季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卓力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