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热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2436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热组件,包括发热体和两个电极,所述发热体是由金属片通过化学蚀刻或物理切割制成的一个平板片体,包括发热部以及沿所述发热部两端延伸的导电部,两个所述电极分别通过焊接连接于两个所述导电部;所述发热体的熔点为13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热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雾化
,尤其涉及一种发热组件。

技术介绍

[0002]专利技术人采用独立的平板片状发热体及层叠组装方式的电子雾化器,发热体与电子雾化器中电极连接的方式通常为压持干涉接触、铆压接触或者激光焊接工艺接触;目前焊接工艺以连接可靠、连接阻抗低等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生产中。但是目前发热体材质一般采用镍铬合金、铁铬合金或不锈钢,其熔点一般在1350℃

1500℃之间,而目前电极为了机加工的便利性而一般采用黄铜材质,黄铜材质的熔点1083℃,因此电极和发热体的熔点具有较大差距,激光焊接的焊接温度在1083℃

1400℃之间时,铜电极材质已达到熔点上限,而发热体未达到熔点,两者熔接不上;而焊接温度在1400℃

1600℃之间时,铜电极材质由于局部温度过高,电极大部分面积融化,导致局部与发热体熔接点连接不可靠;从而存在虚焊或连接强度不够等问题。
[0003]另外,若想提高铜电极与发热体焊接后的连接强度,在焊接时需要焊丝及助焊剂,如此不利于自动化生产及焊接后容易残留重金属及有害物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发热组件。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热组件,包括发热体和两个电极,所述发热体是由金属片通过化学蚀刻或物理切割制成的一个平板片体,包括发热部以及沿所述发热部两端延伸的导电部,两个所述电极分别通过焊接连接于两个所述导电部;所述发热体的熔点为1300

1500℃,所述电极的熔点为1300

1600℃。
[0006]可选地,所述金属片选自镍铬合金片、铁铬铝合金片或不锈钢片中的一种。
[0007]可选地,所述金属片的厚度为0.05

0.2mm。
[0008]可选地,所述电极的材料为铁合金,其熔点为1538℃。
[0009]可选地,两个所述导电部位于所述发热体沿横向的两端,所述发热部为网格状、条纹状、S形、折线形、波浪形、锯齿形、螺旋形、圆形或矩形。
[0010]可选地,所述发热部沿横向划分为位于中部的第一发热区域以及沿位于所述第一发热区域两侧的第二发热区域,所述第一发热区域中相邻两个发热段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发热区域中相邻两个发热段之间的间距。
[0011]可选地,所述发热部为呈S形或连续S形弯曲的发热丝,包括若干第一发热段,所述若干第一发热段沿横向间隔设置,并基本沿纵向延伸,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发热段的一端通过第二发热段连接在一起,另一端相互隔开,所述发热部的两个自由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导电部;
[0012]所述第一发热区域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发热段之间的间距为D1,所述第二发热区域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发热段之间的间距为D2,D1大于D2。
[0013]可选地,所述发热部包括若干矩形状的发热丝,若干所述发热丝沿横向间隔设置,并依次串联于两个所述导电部之间;每一所述发热丝包括两个沿纵向延伸并平行相对的第一发热段,两个所述第一发热段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发热段对应连接;
[0014]所述第一发热区域中所述发热丝的两个第一发热段之间的间距为D3,所述第二发热区域中所述发热丝的两个第一发热段之间的间距为D4,D3大于D4。
[0015]可选地,第一发热区域中相邻两个所述发热丝之间的间距为D5,所述第二发热区域中相邻两个所述发热丝之间的间距为D6,D5大于D6。
[0016]可选地,各所述第一发热段的横截面积由中部向纵向两端逐渐缩小延伸。
[0017]可选地,所述发热部在位于纵向的两侧分别连接有至少一个固定部。
[0018]可选地,每一所述第二发热段连接有一个所述固定部。
[0019]可选地,所述固定部沿纵向延伸;或者其中一部分所述固定部沿靠近所述发热体的一端倾斜延伸,另一部分所述固定部沿靠近所述发热体的另一端倾斜延伸。
[0020]可选地,所述第二发热段为中部向外凸出的弧形状。
[0021]可选地,所述发热部包括若干菱形状的发热丝,若干所述发热丝沿横向依次串联于两个所述导电部之间;
[0022]每个所述发热丝具有一菱形孔,所述第一发热区域中所述发热丝的菱形孔沿横向最大间距为D7,所述第二发热区域中所述发热丝的菱形孔沿横向最大间距为D8,D7大于D8。
[0023]可选地,若干所述发热丝的短轴方向沿横向设置,长轴方向沿纵向设置,且每一所述发热丝的长轴方向两端分别连接一个固定部。
[0024]可选地,所述导电部的横截面积由靠近所述发热部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延伸,且所述导电部的最小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发热部中发热段的横截面积。
[0025]本专利技术的发热组件通过限定电极的熔点,以使电极的熔点与发热体的熔点接近,从而增加了电极与导电部焊接后的可靠性,极大减少了发热体与电极连接阻抗,避免了电极与发热体的熔点相差过大而导致虚焊或连接强度不够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发热组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图1中发热体批量制造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图1所示发热组件的实际组装示意图;
[0030]图4为图1中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图4所示发热体的替换实施例;
[0032]图6为图5所示发热体的实际组装示意图;
[0033]图7为本专利技术发热体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8为本专利技术发热体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5]主要元件说明:
[0036]100、发热体;101、蚀刻区;102、边框区;103、连接点;200、雾化底座;201、雾化腔;300、支撑体;A、第一发热区域;B、第二发热区域;
[0037]10、发热部;11、第一发热段;12、第二发热段;13、固定部;14、发热丝;15、串联部;
[0038]20、导电部;21、接触区域;30、延伸部;40、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热组件,包括发热体和两个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是由金属片通过化学蚀刻或物理切割制成的一个平板片体,包括发热部以及沿所述发热部两端延伸的导电部,两个所述电极分别通过焊接连接于两个所述导电部;所述发热体的熔点为1300

1500℃,所述电极的熔点为1300

160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选自镍铬合金片、铁铬铝合金片或不锈钢片中的一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的厚度为0.05

0.2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的材料为铁合金,其熔点为1538℃。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电部位于所述发热体沿横向的两端,所述发热部为网格状、条纹状、S形、折线形、波浪形、锯齿形、螺旋形、圆形或矩形。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沿横向划分为位于中部的第一发热区域以及沿位于所述第一发热区域两侧的第二发热区域,所述第一发热区域中相邻两个发热段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发热区域中相邻两个发热段之间的间距。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为呈S形或连续S形弯曲的发热丝,包括若干第一发热段,所述若干第一发热段沿横向间隔设置,并基本沿纵向延伸,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发热段的一端通过第二发热段连接在一起,另一端相互隔开,所述发热部的两个自由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导电部;所述第一发热区域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发热段之间的间距为D1,所述第二发热区域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发热段之间的间距为D2,D1大于D2。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包括若干矩形状的发热丝,若干所述发热丝沿横向间隔设置,并依次串联于两个所述导电部之间;每一所述发热丝包括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波翟公高邹志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卓力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