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卷材定厚前的涂油装置及其涂油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2333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防水卷材定厚前的涂油装置及其涂油工艺,包括涂油池以及位于涂油池外侧的垫护框架,垫护框架底部垫在涂油池底部,且能够防护涂油池四侧,还提供了两端的安装架结构,所述涂油池内部充盈有沥青油料,用于卷材胎基布浸泡涂油,所述涂油池内侧顶部转动连接有涂油大辊,涂油大辊附着沥青油料后具有一定的粘性,能够使胎基布贴敷。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载油部和提升部配合,增加了在胎基布定厚前的涂油挂料工序,在胎基布顶部和底部均有沥青油料,便于油料附着,在定厚前油料充分挂料,所携带沥青油充分,从而避免了沥青油因斜坡距离粘油不充分的问题,胎基布最后阶段呈水平进入定厚辊,避免了上下厚度比例不均的问题。避免了上下厚度比例不均的问题。避免了上下厚度比例不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水卷材定厚前的涂油装置及其涂油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水卷材涂油
,具体涉及防水卷材定厚前的涂油装置及其涂油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卷材定厚前的涂油工艺,是影响卷材厚度至关重要的一个关键环节。目前国内涉及到防水卷材或者其他需要复合的卷材生产时,一般将卷材的所用到的厚布料或聚酯纤维布、玻纤胎纤维布、玻纤增强聚酯纤维布以及其他纤维布称为胎基,在胎基上进行涂覆涂料或填料,因为涂料或填料一般都含有油性,这一过程本领域一般称之为“涂油”。
[0003]如图1所示的涂油工艺原理图是目前常用的方案,该工艺通过将胎基布经过涂油池后,先浸泡一次,然后经过涂油大辊的牵引,到涂油池另一侧继续浸泡,浸泡之后,在涂油大辊大辊的输送及前方牵引装置的牵引力的引领下,进入定厚辊进行厚度定厚。
[0004]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浸泡后出液面至定厚辊距离较长,且在该距离内胎基布呈倾斜状行进,自身浸泡后所携带的沥青油有可能脱落,导致厚度不均匀;另外上述方案中涂油池中需要的沥青油多,液位较高使其接近涂油池顶部,在胎基布从涂油大辊到定厚辊的转折过渡中容易将沥青油带出,导致沥青油的浪费,也污染了工作环境;液位较高还会导致多半涂油大辊浸泡在沥青油中,由于沥青油较为粘稠,这就使得大辊旋转所需要的扭力较大,经常会因为负载增加而导致大辊驱动电机堵转而导致停机故障。
[0005]因此,专利技术防水卷材定厚前的涂油装置及其涂油工艺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防水卷材定厚前的涂油装置及其涂油工艺,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上述不足之处。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防水卷材定厚前的涂油装置,包括涂油池以及位于涂油池外侧的垫护框架,垫护框架底部垫在涂油池底部,且能够防护涂油池四侧,还提供了两端的安装架结构,所述涂油池内部充盈有沥青油料,用于卷材胎基布浸泡涂油,所述涂油池内侧顶部转动连接有涂油大辊,涂油大辊附着沥青油料后具有一定的粘性,能够使胎基布贴敷,且对胎基布表面的沥青油料具有均匀挤出和平涂的效果,该装置还包括:引导辊,位于涂油池的输入端,且引导辊活动连接于垫护框架的一端顶部,用于引导胎基布进入涂油池,引导辊的横向位置可调;张紧辊,位于引导辊与涂油大辊之间,且张紧辊活动连接于涂油池的内侧,用于张紧胎基布并将其压入沥青油料中,张紧辊的高度位置可调;脱粘部,位于涂油池的内侧,且脱粘部安装于涂油大辊远离张紧辊的一侧,用于撕开基布浸与涂油大辊的粘连结构,并使胎基布抖动;载油部,位于涂油池远离引导辊的一端顶部,且载油部用于抬高局部沥青油料液
面,并给胎基布挂料加厚,载油部内的沥青油料便于下料,避免载油部内沥青凝固;提升部,位于载油部与涂油大辊之间的缝隙中,且提升部用于将涂油池中的沥青油料输送至载油部;所述张紧辊两端均设有L形拉板,所述涂油池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且L形拉板与第一电动推杆输出端可拆卸连接;垫护框架上位于远离所述引导辊的一端设有由上辊和下辊组成的定厚机构,且上辊与下辊之间预留有间隙,此间隙距离可调,如常规加工中使用3

5mm,以供涂油的胎基布通过,为进一步适应不同厚度的胎基布加工,在上辊与下辊两侧之间设置升降机构;所述载油部包括扇形载油盒,所述扇形载油盒的侧面圆心处固定连接有轴杆,所述轴杆与涂油池顶部转动连接,所述涂油池外侧固定连接有蜗轮蜗杆转向箱,蜗轮蜗杆转向箱的内部通过蜗轮和蜗杆驱动结构传动,具有自锁性,且蜗轮蜗杆转向箱的一个输出轴(蜗轮连接在其外侧)与轴杆传动连接,蜗轮蜗杆转向箱的另一个与轴杆垂直分布的输出轴(蜗杆连接在其外侧)端部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扇形载油盒顶部远离轴杆的一侧设置为开口,且扇形载油盒内侧位于开口处转动连接有托辊,正常工作状态下,托辊顶部与下辊顶部齐平,通过旋转转盘配合蜗轮蜗杆转向箱便于托辊顶部与下辊顶部实现找平,所述定厚机构一侧设有送油组件,所述送油组件端部延伸至扇形载油盒上方;所述提升部包括垂直蛟龙输送机,所述垂直蛟龙输送机外侧顶部设置有下料管,且垂直蛟龙输送机的数量至少设置为两个,多个垂直蛟龙输送机通过下料管将沥青油料注入扇形载油盒内,下料管将沥青油料提升后可进一步加设喷管架将沥青油料均匀喷涂在底部通过的胎基布上表面,此时扇形载油盒内的沥青油料为充盈状态,胎基布下表面贴合扇形载油盒内沥青油料上液面,便于直接挂料。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引导辊和下辊分别通过调节机构安装在垫护框架内侧两端部;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回形限位轨,且回形限位轨内直线滑动连接有限位滑块,引导辊和下辊分别与两侧对应的限位滑块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滑块靠近垫护框架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调节螺栓件,所述调节螺栓件贯穿垫护框架和回形限位轨,且调节螺栓件与垫护框架和回形限位轨的贯穿孔螺纹连接;靠近下辊的所述回形限位轨的顶部贯穿有滑槽,且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与限位滑块固定连接的T形板,所述T形板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两侧的第二电动推杆顶部安装有调节块,所述上辊两端分别与两侧的调节块转动连接;所述上辊和下辊的一端分别设有驱动电机,且两个驱动电机输出轴通过皮带和皮带轮分别传动上辊和下辊,两个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反向传动,如上辊输出轴顺时针转动,下辊输出轴逆时针转动,上辊和下辊输出轴转速相同,在辅助传动胎基布的同时,还能对胎基布外侧涂油层进行定厚。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送油组件包括匚形板,所述匚形板两侧与其两侧的回形限位轨之间均固定连接有承载架,且承载架顶部固定连接有延伸杆,所述匚形板顶部外侧贴合滑动有卡板,所述卡板外侧固定连接有延伸套,且延伸杆与延伸套插接,所述延伸杆外侧且位于延伸套与承载架之间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匚形板和卡板一侧分别设有弧形卡槽,对上辊和下辊进行调节高度的情况
下,两个弧形卡槽分别与上辊和下辊外壁贴合设置,且始终切合,避免沥青油液从缝隙中溢出造成浪费或者对装置产生不良影响,且上辊和下辊外侧设有清理刮刀。
[0010]所述上辊和下辊内部均设置为空腔,且上辊和下辊的两端均设置有贯穿空腔的通口,且通口内设有旋转接头,且旋转接头端部固定连接有导油管,用于将导热油循环导入上辊和下辊内部,用热的介质传递热量给上辊和下辊,加热胎基布外侧涂油层,防止其受冷凝结导致的厚度不均匀的温度。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涂油池底部设有电加热器,用于给沥青油料升温;所述涂油池顶部设有补充管,用于给涂油池补充沥青油料。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为了实现胎基布涂油后的消泡作用,使胎基布内的空气排出,从而提高涂油的均匀性,在涂油大辊的顶部设有外置式压辊,且外置式压辊两侧均设有第三电动推杆,所述第三电动推杆输出端与外置式压辊端部通过吊板安装,且外置式压辊与吊板之间转动连接,第三电动推杆顶部固定在外部支架上。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涂油池内部两侧均通过螺丝可拆卸安装阻隔网板,且阻隔网板靠近涂油大辊的一端设置为下弧部,且下弧部与涂油大辊之间预留有间隙,两个阻隔网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水卷材定厚前的涂油装置,包括涂油池(1)以及位于涂油池(1)外侧的垫护框架(2),所述涂油池(1)内部充盈有沥青油料,用于卷材胎基布浸泡涂油,所述涂油池(1)内侧顶部转动连接有涂油大辊(3),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引导辊(4),位于涂油池(1)的输入端,且引导辊(4)活动连接于垫护框架(2)的一端顶部,用于引导胎基布进入涂油池(1);张紧辊(5),位于引导辊(4)与涂油大辊(3)之间,且张紧辊(5)活动连接于涂油池(1)的内侧,用于张紧胎基布并将其压入沥青油料中;脱粘部(6),位于涂油池(1)的内侧,且脱粘部(6)安装于涂油大辊(3)远离张紧辊(5)的一侧,用于撕开基布浸与涂油大辊(3)的粘连结构,并使胎基布抖动;载油部(7),位于涂油池(1)远离引导辊(4)的一端顶部,且载油部(7)用于抬高局部沥青油料液面,并给胎基布挂料加厚;提升部(8),位于载油部(7)与涂油大辊(3)之间的缝隙中,且提升部(8)用于将涂油池(1)中的沥青油料输送至载油部(7);在上述特征中:所述张紧辊(5)两端均设有L形拉板(9),所述涂油池(1)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10),且L形拉板(9)与第一电动推杆(10)输出端可拆卸连接;垫护框架(2)上位于远离所述引导辊(4)的一端设有由上辊(111)和下辊(112)组成的定厚机构(11),且上辊(111)与下辊(112)之间预留有间隙,以供涂油的胎基布通过;所述载油部(7)包括扇形载油盒(701),所述扇形载油盒(701)的侧面圆心处固定连接有轴杆(702),所述轴杆(702)与涂油池(1)顶部转动连接,所述涂油池(1)外侧固定连接有蜗轮蜗杆转向箱(703),且蜗轮蜗杆转向箱(703)的一个输出轴与轴杆(702)传动连接,蜗轮蜗杆转向箱(703)的另一个与轴杆(702)垂直分布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有转盘(704),所述扇形载油盒(701)顶部远离轴杆(702)的一侧设置为开口,且扇形载油盒(701)内侧位于开口处转动连接有托辊(705),所述托辊(705)顶部与下辊(112)顶部齐平,所述定厚机构(11)一侧设有送油组件(12),所述送油组件(12)端部延伸至扇形载油盒(701)上方;所述提升部(8)包括垂直蛟龙输送机(801),所述垂直蛟龙输送机(801)外侧顶部设置有下料管(802),且垂直蛟龙输送机(801)的数量至少设置为两个,多个垂直蛟龙输送机(801)通过下料管(802)将沥青油料注入扇形载油盒(70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卷材定厚前的涂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辊(4)和下辊(112)分别通过调节机构(13)安装在垫护框架(2)内侧两端部;所述调节机构(13)包括回形限位轨(131),且回形限位轨(131)内直线滑动连接有限位滑块(132),引导辊(4)和下辊(112)分别与两侧对应的限位滑块(132)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滑块(132)靠近垫护框架(2)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调节螺栓件(133),所述调节螺栓件(133)贯穿垫护框架(2)和回形限位轨(131),且调节螺栓件(133)与垫护框架(2)和回形限位轨(131)的贯穿孔螺纹连接;靠近下辊(112)的所述回形限位轨(131)的顶部贯穿有滑槽(134),且滑槽(134)内滑动连接有与限位滑块(132)固定连接的T形板(135),所述T形板(135)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136),两侧的第二电动推杆(136)顶部安装有调节块(137),所述上辊(111)两端分别与两侧的调节块(137)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卷材定厚前的涂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油组件(12)包括匚形板(121),所述匚形板(121)两侧与其两侧的回形限位轨(131)之间均固定连接有承载架(122),且承载架(122)顶部固定连接有延伸杆(123),所述匚形板(121)顶部外侧贴合滑动有卡板(1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涛方洋马祖恺黄伯乐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东方雨虹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